卷死自己(16)——關于非規(guī)范堿基的思考與展望
寫在前面
? ? 怎么說呢,這個系列就是把自己的homework拿出來曬一曬,也就是圖一樂丟人現(xiàn)眼一下,因為本人能力和知識范圍有限,難免會有錯誤,請諒解一下,也就是僅供參考。引文都有標注,如果有侵權的可以聯(lián)系我。歡迎各位大佬多交流,提問題、指錯誤。要是能關注一波那就更好了!?
關于非規(guī)范堿基的思考與展望
——ZTCG: Viruses expand the genetic alphabet閱讀心得
1 非規(guī)范堿基
??1953年,克里克和沃森在《自然》上發(fā)文揭示了DNA的雙螺旋結構,確定了DNA雙鏈結構中最基本的AT、CG堿基對互補配對的現(xiàn)象。
??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陸續(xù)在自然界發(fā)現(xiàn)一些不同于最普遍的ATCG這四大堿基的非規(guī)范堿基的存在,它們與四大堿基功能結構大致相似,甚至在某些DNA鏈中完全替代了某類堿基。此外,人們也人工合成了一些非規(guī)范堿基對,并證實它們與其它堿基對一樣也能參與遺傳信息的流動。
1.1二氨基嘌呤——Z堿基
??1977年,Z堿基首次在一篇發(fā)表于《Nature》的文章中露面。當時,蘇聯(lián)科學家分析了一種能感染藍綠藻的S-2L噬菌體的基因。根據(jù)光譜分析數(shù)據(jù),他們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除T、C和G之外的另一種堿基,并通過酸水解實驗證實這種未知的堿基為二氨基嘌呤(Z)。發(fā)現(xiàn)該現(xiàn)象后,他們通過酶解實驗進行了重復驗證,并確認S-2L噬菌體的DNA確實是由ZTCG四種堿基組成,其中Z與T的含量接近,在DNA中配對取代了A的位置。(Fig1)在dZ-DNA中,Z:T堿基對由三個氫鍵組成,與A:T相比,鍵數(shù)增加,因此穩(wěn)定性提高。這使得dZ-DNA與標準DNA相比,有三個主要性能增強:(1)熱穩(wěn)定性:dZ-DNA在較高的溫度下更穩(wěn)定;(2)序列特異性:單個dZDNA鏈在結合互補DNA序列時更準確(4);(3)抗核酸酶性:dZ-DNA抗核酸酶降解,核酸酶識別和切割含有A的特定DNA序列。同時dZ-DNA的剛性、熱穩(wěn)定性和力穩(wěn)定性都較普通DNA有所增加。[1-2]
此外,有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噬菌體可以利用自身攜帶的PurZ(2-氨基腺苷琥珀酸合成酶)將宿主細胞內(nèi)的dGMP轉(zhuǎn)化為dZMP,研究人員還發(fā)現(xiàn)了細菌編碼的z特異性DNA聚合酶DpoZ用于將Z堿基插入到DNA序列中。[2]

1.2次黃嘌呤——I堿基
在細胞遺傳信息流動的過程中,非常偶然的情況下AMP和GMP的合成前體——次黃嘌呤核苷酸(IMP)也能出現(xiàn)在核酸鏈中,尤其是在tRNA反密碼子區(qū)的最后一個堿基中。I堿基非常萬能,它能和U、C和A堿基都形成互補配對,被稱為wobble pairing(擺動配對),搖擺配對的存在有助于細胞翻譯過程速率的提升。[4]

1.3人工合成堿基——X、Y堿基
2014年,加利福尼亞Scripps研究所的化學教授Floyd Romesberg及其同事創(chuàng)造了新的人工合成核苷酸對:X和Y。(Fig3)X核苷酸和Y核苷酸在結構上與普通核苷酸相似,但人造的X-Y堿基互補配對是通過分子間的疏水作用而形成的,而不是像天然堿基對那樣通過氫鍵連接。
緊接著2018年,該團隊成功將X、Y堿基將人工堿基對X、Y導入綠色熒光蛋白的基因,把其非關鍵區(qū)域上一個密碼子TAC(負責編碼酪氨酸)替換成AXC。接下來,他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含有反密碼子GYT的tRNA,可攜帶名為PrK的非天然氨基酸。然后,研究小組將在DNA中保留有人工合成核苷酸的細菌內(nèi)部進行表達。最后這種微生物翻譯出了含有非標準氨基酸的綠色熒光蛋白。[4-5]
?

2 思考與展望
??非規(guī)范堿基的發(fā)現(xiàn),使我們深刻認識到生命世界底層代碼的深度可改變性,不在是對生命原有代碼的增刪改修,而是徹底顛覆底層代碼,實現(xiàn)徹底的人造生命的可能性。其次,ZDNA相較于一般DNA的優(yōu)越性能或許可以用于基因編輯,例如更穩(wěn)定的載體構建,定向A堿基的基因沉默,賦予DNA抗核酸酶性等,或者將I堿基的特殊性應用于DNA雙鏈的合成與DNA雜交。此外,人工堿基的合成和參入或許能逐漸改造生命,類似于人造生命辛西婭一般的制作過程,一步步的替換原生命體的每一個基因,并設計出其生命活動所必須的特殊分子,達到真正的人造生命。
?總而言之,不管是天然非規(guī)范堿基的繼續(xù)發(fā)掘還是人造堿基的繼續(xù)發(fā)展,都是極具發(fā)展空間的,在此的每一項重要發(fā)現(xiàn)都會影響我們對基因的認識,或許將二者有機地交叉融合,可以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
?
參考文獻:
[1]?Grome MW, Isaacs FJ. ZTCG: Viruses expand the genetic alphabet. Science. 2021 Apr 30;372(6541):460-461. doi: 10.1126/science.abh3571. PMID: 33926938.
[2]?https://huanqiukexue.com/a/qianyan/shengwu__yixue/2021/0511/31541.html
[3]?Zhou Y, Xu X, Wei Y, Cheng Y, Guo Y, Khudyakov I, Liu F, He P, Song Z, Li Z, Gao Y, Ang EL, Zhao H, Zhang Y, Zhao S. A widespread pathway for substitution of adenine by diaminopurine in phage genomes. Science. 2021 Apr 30;372(6541):512-516. doi: 10.1126/science.abe4882. PMID: 33926954.
[4]?https://zhuanlan.zhihu.com/p/36450470?
[5]?Zhang Y, Lamb BM, Feldman AW, Zhou AX, Lavergne T, Li L, Romesberg FE. A semisynthetic organism engineered for the stable expansion of the genetic alphabet.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7 Feb 7;114(6):1317-1322. doi: 10.1073/pnas.1616443114. Epub 2017 Jan 23. PMID: 28115716; PMCID: PMC53074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