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O人物介紹】BEN巴爾·薩克雷

巴爾·凱沙夫·薩克雷(??? ???? ?????)
生卒年:1926.1.23(英屬印度,浦那)~2012.11.17(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孟買)
現(xiàn)實派系:濕婆軍(Shiv Sena)
TNO派系:全印度復(fù)興陣線 - 極右派(A-Khil Hind Barhana Habl - Far-Right Wing,AHBH - Far-Right Wing,超民)&社會革命黨 - 極右派(Inqalabi Socialist Majlis - Far-Right Wing,ISM - Far-Right Wing,超民)&濕婆軍(Shiv Fauj,超民)
備注:濕婆軍是個目前通用的錯誤翻譯,實際上該組織的真正名稱是希瓦吉軍。
現(xiàn)實最高職務(wù):濕婆軍主席(Shiv Sena Pramukh)
TNO最高職務(wù):不詳(可能的職務(wù):婆羅多軍主席,這是薩克雷統(tǒng)一全印度后的國名)
現(xiàn)實履歷
巴爾·凱沙夫·薩克雷 于 1926 年 1 月 23 日出生在浦那,是Keshav Sitaram Thackeray(也被稱為“Prabodhankar”)和他的妻子 Ramabai Thackeray 的兒子。該家族屬于馬拉地語的 Chandraseniya Kayastha Prabhu社區(qū)。他的父親 Keshav 是印度出生的英國作家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的崇拜者,?后來將他的姓氏從 Panvelkar 改為“Thackeray”?。巴爾是八個兄弟姐妹中的老大,另外兩個男丁是 Shrikant Thackeray (Raj Thackeray 的父親)和 Ramesh Thackeray,以及五姐妹(Sanjeevani Karandikar、Prabhavati (Pama) Tipnis、Sudha Sule、Sarla Gadkari 和 Susheela Gupte)。
巴爾 的父親 凱沙夫·薩克雷 是一名記者和漫畫家。他還是一名社會活動家和作家,參與了 1950 年代的馬哈拉施特拉運動,該運動主張為講孟買的馬拉地語地區(qū)建立一個名為馬哈拉施特拉的統(tǒng)一國家,以孟買為首都。巴爾·薩克雷的靈感來自他父親的政治哲學(xué)。
薩克雷的職業(yè)生涯始于孟買自由新聞雜志的漫畫家。他的漫畫也發(fā)表在《印度時報》周日版上。在薩克雷與自由新聞雜志發(fā)生分歧后,他和包括政治家喬治·費爾南德斯在內(nèi)的四五個人離開了報紙,開始了自己的每日新聞。這個刊物存活了一兩個月。1960年,他和他的兄弟Srikant一起創(chuàng)辦了卡通周刊Marmik。它關(guān)注普通馬拉地人的問題,包括失業(yè)、移民涌入、馬拉地工人的裁員,其在拉納德路的辦公室成為馬拉地青年的集結(jié)點。巴爾·薩克雷后來表示“這不僅僅是一個卡通周刊,也是濕婆軍誕生和成長的主要原因?!?1976 年 6 月 5 日,Marmik 雜志首次宣布推出濕婆軍會員資格。
成功促使薩克雷于1966 年 6 月 19 日組建了Shiv Sena(俗稱濕婆軍)?!癝hiv Sena”這個名字來源于17 世紀(jì)的馬拉地國王,而不是濕婆。最初,薩克雷說它不是一個政黨,而是紀(jì)念希瓦吉的一支軍隊,傾向于為馬拉地人而戰(zhàn)。它要求讓以該邦當(dāng)?shù)卣Z言馬拉地語為母語的人(“土壤之子”運動)在私營和公共部門的工作中獲得優(yōu)惠待遇。濕婆軍 的早期目標(biāo)是確保他們的工作安全,與南印度人和古吉拉特人競爭。在其 1966 年的政黨宣言中,薩克雷主要指責(zé)南印度人。在馬爾米克,薩克雷從當(dāng)?shù)孛浿泄剂艘环莨竟賳T名單,其中許多是南印度人,并以此作為馬哈拉施特拉人受到歧視的證據(jù)。
他的政黨在接下來的十年里不斷壯大。馬哈拉施特拉邦工會首席律師 Madhav Mehere等高級領(lǐng)導(dǎo)人加入了該黨,會計師 Madhav Gajanan Deshpande 支持該黨運作的各個方面。1969 年,薩克雷和馬諾哈爾·喬希在參加要求合并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卡瓦爾、貝爾高姆和尼帕尼地區(qū)的抗議活動后被判入獄。在 1970 年代,它在地方選舉中沒有成功,與該邦其他地區(qū)相比,它主要活躍在孟買。黨在地方設(shè)立分支機構(gòu),解決糾紛,投訴政府。后來它開始用暴力手段攻擊敵對政黨、移民和媒體;該黨煽動破壞公共和私人財產(chǎn)。薩克雷在1975 年緊急狀態(tài)期間公開支持英迪拉·甘地以避免被捕;薩克雷多次支持國大黨。
Hemchandra Gupte 博士,孟買市長,薩克雷的知己,于 1976 年離開 濕婆軍,理由是濕婆軍成員的暴力犯罪以及薩克雷對英迪拉·甘地和 1975 年緊急情況的支持。
在政治上,濕婆軍 是反共產(chǎn)主義者,并從印度共產(chǎn)黨 (CPI)手中奪取了孟買工會的控制權(quán)。來自衰落的紡織業(yè)的當(dāng)?shù)厥I(yè)青年加入了該黨[,并且由于來自康坎地區(qū)的馬拉地移民而進一步擴大。到 1980 年代,它對執(zhí)政的國大黨構(gòu)成威脅,國大黨最初因為與 CPI 競爭而受到鼓勵。1989 年,薩克雷創(chuàng)辦了濕婆軍 的報紙Saamna。由于薩克雷反對曼達爾委員會的報告,他的親密助手查甘·布杰巴爾1991 年離開該黨。在1992 年孟買騷亂之后,薩克雷采取了被視為反穆斯林和基于印度教的立場。濕婆軍 后來與印度人民黨(BJP)結(jié)盟。BJP-濕婆軍 聯(lián)盟在 1995 年馬哈拉施特拉邦議會選舉中獲勝,并于 1995 年至 1999 年執(zhí)政。薩克雷宣布自己為“遠(yuǎn)程控制”首席部長。
薩克雷和首席部長Manohar Joshi在 1992 年至 1993 年的騷亂期間,在印度政府下令進行的一項調(diào)查中,被明確指名煽動 濕婆軍 對穆斯林的暴力行為。
他在電影界有影響力。他的黨員反對他認(rèn)為有爭議的電影,并會擾亂電影放映,造成損失。1995 年一部關(guān)于暴亂的電影《孟買》遭到了他們的反對。
1999 年 7 月 28 日,薩克雷被禁止在 1999 年 12 月 11 日至 2005 年 12 月 10 日期間的六年內(nèi)在任何選舉中投票和競選。 2000年,他因參與騷亂而被捕,但因訴訟時效屆滿而獲釋。?2002年,薩克雷號召組建印度教自殺式炸彈襲擊小隊,以應(yīng)對恐怖主義的威脅。作為回應(yīng),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對他提起訴訟,指控他煽動不同群體之間的仇恨。005年對薩克雷的六年投票禁令解除后,他在2007年BMC選舉中首次投票。
薩克雷說,濕婆軍 幫助了孟買的馬拉地人,尤其是在公共部門。薩克雷認(rèn)為,必須組織印度教徒與反對他們的身份和宗教的人作斗爭。反對派左翼政黨聲稱,濕婆軍 在其任職期間幾乎沒有解決大部分馬哈拉施特拉邦青年面臨的失業(yè)問題,這與其“土壤之子”的意識形態(tài)基礎(chǔ)相矛盾。
2006 年,薩克雷的侄子Raj Thackeray在薩克雷退休并任命他的兒子Uddhav而不是 Raj 作為 濕婆軍 的領(lǐng)導(dǎo)者期間脫離了 Shiv Sena,成立了Maharashtra Navnirman Sena (馬哈拉施特拉改革軍,MNS) 。Narayan Rane也在那個時候退出了。
濕婆軍充當(dāng)“道德警察”,反對情人節(jié)慶?;顒印?006 年 2 月 14 日,薩克雷對其 濕婆軍 在孟買私人慶?;顒又械谋┝σu擊進行了譴責(zé)并道歉?!皳?jù)說在事件中女性被毆打。如果真的發(fā)生了,那是懦弱的象征。我一直告訴濕婆軍,在任何情況下,女性都不應(yīng)受到羞辱和騷擾?!?
2007年,他在濕婆軍集會上將穆斯林稱為“綠色毒藥”后被短暫逮捕并保釋。
2008年3月27日,以示抗議薩克雷的社論,濕婆軍在德里的領(lǐng)導(dǎo)人辭職,理由是在馬哈拉施特拉邦對非馬拉地人的“無恥行為”,并宣布他們將形成一個獨立的政黨。濕婆軍的北印度首領(lǐng) Jai Bhagwan Goyal 在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之所以做出退出該黨的決定,是因為該黨高層對馬哈拉施特拉人的“偏袒態(tài)度”。Goyal 進一步說:“濕婆軍 與查謨和克什米爾激進組織沒有什么不同,他們試圖沿著地區(qū)線在人們之間制造裂痕。這些力量的主要目的是分裂我們的國家。就像馬哈拉施特拉邦改革軍,濕婆軍也貶低了北印度人并不人道地對待他們。”?
薩克雷因贊美阿道夫·希特勒而受到批評,后來他既不承認(rèn)也不否認(rèn)?!秮喼拗芸吩脑捳f:“我非常崇拜希特勒,我并不羞于這么說!我并不是說我同意他使用的所有方法,但他是一位出色的組織者和演說家,我覺得他和我有幾個共同點……印度真正需要的是一個獨裁者,他會仁慈地統(tǒng)治,但使用鐵腕手段?!?在 1992 年的另一次采訪中,薩克雷說,“如果你拿《我的奮斗》,如果你去掉‘猶太人’這個詞,換上‘穆斯林’這個詞,這就是我所相信的?!?2007 年 1 月 29 日他在采訪中說:“希特勒做了非常殘忍和丑陋的事情。但他是一位藝術(shù)家,我愛他。他有能力帶領(lǐng)整個國家,你得想想他有什么魔力。他是一個奇跡……殺害猶太人是錯誤的。但希特勒的優(yōu)點在于他是一位藝術(shù)家。他是個膽大妄為的人。他有好的品質(zhì)也有壞的。我也可能有好的品質(zhì)和壞的品質(zhì)。”?
薩克雷還宣稱,他“不是反對每一個穆斯林,而只是反對那些居住在這個國家但不遵守國家法律的人……我認(rèn)為這樣的人是叛徒?!?/p>
薩克雷堅決反對保留種姓制度,并說:“世界上只有兩種種姓,富人富,窮人窮,我們要讓窮人富而不是讓富人變窮。除了這兩個種姓之外,我不相信任何其他種姓制度?!?印度人民黨 (BJP) 支持保留種姓制度。盡管被警告反對保留種姓制度對濕婆軍來說在政治上幾乎是自殺,但薩克雷在這個問題上反對人民黨,并表示如果人民黨支持保留種姓制度,他將啟動“針對人民黨的聯(lián)盟破裂”。
薩克雷于 2012 年 11 月 17 日死于心臟驟停。當(dāng)他去世的消息傳出時,孟買幾乎立即停頓下來,商店和商業(yè)機構(gòu)關(guān)閉。整個馬哈拉施特拉邦都處于高度戒備狀態(tài)。警方呼吁保持冷靜,并部署了20,000 名孟買警察、15 個國家后備警察部隊和 3 個快速行動部隊特遣隊。?時任總理曼莫漢·辛格呼吁該市保持冷靜,并贊揚薩克雷的“強有力的領(lǐng)導(dǎo)”,同時也有其他高級政客如時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納倫德拉·莫迪(后來成為印度總理)和人民黨領(lǐng)導(dǎo)人和國會議員發(fā)表了贊揚和哀悼的聲明。



TNO劇情(未實裝,根據(jù)已有文本編寫,1.1.2a)
巴爾·凱沙夫·薩克雷 于 1926 年出生于一個屬于上流社會的馬拉地人家庭,他從小就一直有遠(yuǎn)大的夢想。夢想著偉大時代,領(lǐng)導(dǎo)力,以及印度教徒和印度教徒的單獨國家。然而,這些夢想在第二次印度獨立戰(zhàn)爭期間被連根拔起,臨時政府的糧食短缺和限制迫使年輕的薩克雷艱難跋涉穿越印度,放棄了馬哈拉施特拉邦和希瓦吉大帝的土地。盡管發(fā)生了這些根本性的轉(zhuǎn)變,薩克雷從未放棄他的意識形態(tài)的標(biāo)志——印度教、完整的婆羅多(印度)以及對任何外國事物的純粹、毫不摻假的拒絕。最特別的是,薩克雷極度蔑視伊斯蘭教——這是一種腐敗的、外國的思想,它通過入侵和征服使婆羅多陷入困境。
薩克雷最初在馬拉地移民的小社區(qū)中找到了他的盟友,其中許多人與他有共同的理想。大約在這個時候,濕婆軍成立了——一個完全忠于薩克雷和他的親密支持者的準(zhǔn)軍事組織。但到了 1950 年代,他意識到在像自由印度這樣陌生的土地上,他的馬拉地沙文主義會使他與絕大多數(shù)人口疏遠(yuǎn)。 濕婆軍然后從這種至高無上的地位轉(zhuǎn)向更廣泛的基于印度教的意識形態(tài),最終使他們與 Sangh Parivar 建立了緊張但必要的聯(lián)盟 - 由 印度人民同盟(Bharatiya Jana Sangh) 和國民志愿服務(wù)團(?Rashtriya Swayamsevak Sangh) 出于對另一個主要政治派別的仇恨而建立的自由印度國家內(nèi)部的政治派別。作為 Parivar 中的佼佼者,沒有任何派系希望 薩克雷挑戰(zhàn)組織中的現(xiàn)狀,更不用說掌權(quán)了。但是,排除萬難,他確實做到了。
現(xiàn)在,巴爾·薩克雷在加爾各答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他的濕婆軍無比忠誠,幾乎沒有什么能阻止他踏上正義、神圣的十字軍東征,以重新統(tǒng)一曾經(jīng)是印度的偉大帝國。在此過程中,濕婆軍將努力走向純凈婆羅多(?Swachh Bharat)——一個不受西方腐化影響的神圣、純潔的印度。隨著濕婆軍向新的黎明前進,世界驚呆了——等待著巴爾·薩克雷的下一步行動。
巴爾·薩克雷是自由印度中代表極端民族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領(lǐng)導(dǎo)人,并且會和法西斯、國社、勃艮第意識形態(tài)結(jié)盟(就像科米一樣)。不同于在科米右派聯(lián)盟中居于主導(dǎo)地位的古米廖夫,薩克雷在自由印度右派聯(lián)盟中處于次要地位。
錢德拉·鮑斯將不可避免地面對著濕婆軍分裂他的右翼支持者,這將成為自由印度爭權(quán)奪利的開始。不同的勝利者有著不同的處理方法,印度人民聯(lián)盟(BJS)可以維持他們和薩克雷的聯(lián)盟,而印度的自由派則會嘗試逮捕薩克雷、鏟除濕婆軍。
叛逃不斷發(fā)生,這一次政治漫畫家和印度教極端民族主義者巴爾·薩克雷與 AIFB(全印度復(fù)興陣線) 中最狂熱的右翼分子一起離開,組建了一個新政黨濕婆軍。 濕婆軍可能是整個印度最激進的右翼組織之一,在其對印度教、威權(quán)主義理想以及種族主義和仇外心理的忠誠中,甚至輕松擊敗了 BJS 和 RSS。 巴爾·薩克雷的漫畫在東印度廣為人知并具有影響力,而放棄 AIFB 的決定使 鮑斯 以前的忠實選民加入了他的新政黨。 只能希望理性最終會戰(zhàn)勝民粹主義的種族主義言論。
和沉迷神秘主義的勃艮第不同,薩克雷基于極端民族主義基礎(chǔ)上的執(zhí)政策略有著穩(wěn)固的基礎(chǔ)支持者和經(jīng)濟建設(shè)方案。如果德維在印度共和國勝利而薩克雷在自由印度勝利,兩個都自稱要建立純凈印度的狂人或許會用實際行動證明誰更純凈一些。
但是,薩克雷絕非終將死于自爆的勃艮第或神圣俄羅斯帝國,他將試圖恢復(fù)夢想中的印度帝國,征服中南半島和波斯,并摧毀西方文明的影響,甚至是向西方世界發(fā)動核戰(zhàn)爭,這將帶來毀滅人類文明的結(jié)局。從這一點來說,TNO世界中的極端民族主義者摧毀世界的概率遠(yuǎn)高于勃艮第陰謀勝利的概率。
國策樹預(yù)覽:
"印度之獅"
"你準(zhǔn)備好全面戰(zhàn)爭了嗎?"
"一個新國家"
"動員人民"
"手榴彈"
"征召他們所有人"
"無處不在的濕婆!"
"烈火行動"
"印度教國家"
"薩克雷的個人崇拜"
"梵文的復(fù)興?"
"全面戰(zhàn)爭經(jīng)濟"
"阿育王行動"
"充分利用他們"
"退出共榮圈"
"進一步伸展"
"自由的問題"
"無知就是知識"
"恐怖文化"
"不讓任何人進來"
"為印度而死"
"砍伐樹木"
"勇士之地"
"梵天行動"
"摧毀異端紀(jì)念碑"
"統(tǒng)一印度的成就"
"收回古代領(lǐng)土"
"象頭神行動"
"落葉運動"
"為了“印度教的榮譽”而起義"
"向西看"
"毗濕奴行動"
"控制石油貿(mào)易"
"將波斯灣軍事化"
"新世界交響曲"
"濕婆行動"
"解放印度圭亞那人"
"橫掃加勒比海"
"原子的秘密"
"聯(lián)合信仰"(備注:核戰(zhàn)爭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