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隆科多牢頭成九門提督,張五哥平民成御前侍衛(wèi),合理嗎

上映于21年前的雍正王朝電視劇,可謂是一部“神劇”,當然這里“神劇”的意思并非是貶義詞,而是褒義詞。
這部神劇的優(yōu)秀之處在于,雖然很多劇情不符合歷史,只是大體符合歷史走向,但是它所表達出來的各種人生道理和職場套路,比之真實歷史也不遑多讓,可以說是相當?shù)馁N近生活,甚至有人認為這是一部經(jīng)典的職場教科書作品。
但即使是貼近生活的經(jīng)典電視劇,也難免有讓人不是很理解,甚至認為是脫離實際的劇情,諸如隆科多身為牢頭,直接成為九門提督,還有張五哥身為平民,竟然成為御前侍衛(wèi),給人的感覺是脫離了現(xiàn)實,很是不合理,那么這兩個情況,到底合理不合理呢,今天貧道來具體說說。
當然還是再老生常談的說一次,本文章只談劇不說史,并非是將電視劇當成正史的來說。
一、隆科多從牢頭成為九門提督,還是很合理的

隆科多在被任命為九門提督之前,正式職務是理藩院守監(jiān),說直白點就是個牢頭,由牢頭直接成為九門提督這個位高權重的大員,乍一看,的確不合理。
但其實仔細看看劇情,會發(fā)現(xiàn)這還是很合理的,因為隆科多的資歷是相當?shù)睦稀?/p>
在追繳國庫欠款劇情中,我們來看看追繳官員在傳喚隆科多的時候,是這樣稱呼的:“原順天府府尹隆科多”。
順天府尹是什么級別呢?
順天府是明清時期對于都城北京的稱呼,而府尹是當時北京地區(qū)的最高行政長官,地位相當于今天的北京市市委書記、市長,在當時為正三品大員。
而之后隆科多因為實在還不起欠款,找六叔佟國維求救的時候,佟國維的話語中又透露出一個消息,那便是隆科多曾經(jīng)在關外帶過兵鎮(zhèn)守一方,后來實在受不了關外的苦,私自逃回北京,因此被撤了職,雖然沒有明確說隆科多在關外是什么級別,但應該是個將軍或者都統(tǒng)之類的高級武官。

再參考之后隆科多成為理藩院的牢頭,與老十三的對話,可以看出隆科多曾經(jīng)跟隨老十三在西北打過仗。
這樣來看隆科多的資歷是相當?shù)睦?,跟著皇子老十三一起浴血奮戰(zhàn)過,在關外帶過兵鎮(zhèn)守一方,起碼是個將軍,又當過順天府府尹,這樣的資歷,同代人中還真沒幾個人比得上。
我們再來看看隆科多的身份,是正經(jīng)的皇親國戚,出自佟氏家族,是孝懿仁皇后之弟。
所以以隆科多的資歷和身份來看,隆科多成為九門提督還是沒問題的,還是很合理的。
可能還有人認為隆科多即使資歷達標,但是任命程序不合理,所以多少還是有些不太合理的。
其實這個也很合理,在劇中隆科多之所以從備受冷落,到一舉成為九門提督,關鍵原因在于康熙與上書房首席大臣佟國維的那場意味深長的飯局中,這兩個人經(jīng)過看似平淡,實則大有內(nèi)涵的對話,達成交易,那便是支持老八的佟國維下去,作為補償,佟氏家族的隆科多上臺成為九門提督。

九門提督這么重要的位置,通過一場飯局而定之,看似有些戲劇性,其實這恰恰表現(xiàn)出這部電視劇的貼近現(xiàn)實之處,其實在歷史上,很多大事或者官職任用,往往就是通過一場飯局,或者是君臣兩人私下商議以后定下的,再說直白點就是很多大事情或者重要任命,往往就是掌握最高權力的幾個人,在飯局中或者喝茶的功夫而定下,最后再象征性通過程序完成。
二、張五哥從平民成為御前侍衛(wèi),的確不合理,但背后寓意深長
張五哥身為一介平民,被任伯安和劉八女威脅成為替死鬼,后來在老四和老十三的申冤下,康熙是親自前往刑場,揭穿了這場大冤案,最后張五哥不只是被救,更是因此被康熙親點為御前侍衛(wèi)。
單純以這個來看,的確不合理,因為張五哥只是一介平民,根本不可能這樣成為御前侍衛(wèi),也不可能有機會成為御前侍衛(wèi)的。
但是我們深挖雍正王朝電視劇背后關于這一設定的深意,還是會感覺其實這一設定還是不錯的,還是有著其合理之處的。

我們來看看雍正王朝中的康熙,對于這位皇帝的定位,不只是展現(xiàn)了他身為帝王威嚴一面,更是重點展現(xiàn)了他身為父親,重視親情一面。
而康熙之所以親自破格點名張五哥為御前侍衛(wèi),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張五哥是一個孝子!
張五哥為什么甘心當替死鬼呢?
老八審問張五哥時,他是這般交代的,剛開始是因為劉八女對他們家有恩,并且答應到時候會讓任伯安這個道臺去保他出來,所以他就去頂罪,結果沒想到這是死罪,但是張五哥不敢翻供,因為翻供了他爹就是偽證之罪,要流放三千里打八十軍棍,他爹一把年紀了,要這么折騰肯定活不成了,所以張五哥害怕連累爹,就不敢翻供。
可以說張五哥的確是當之無愧的大孝子,為了父親甚至不惜犧牲自己,而康熙正是看中這一點,才讓張五哥當御前侍衛(wèi),想要以此樹立一個榜樣,來無形中影響為了奪嫡而斗的烏煙瘴氣的兒子們,使他們可以有所感悟。

但很明顯,康熙這個行為是失敗了,在一廢太子之際,大阿哥審問太子是惡語相向,三阿哥看不下去,兩人因此發(fā)生爭執(zhí),康熙看不下去讓他們住口,并且問道張五哥:“你是一個孝子,你見過有這樣氣父親的嗎”?問完就氣得暈倒過去,體現(xiàn)出康熙身為父親的無奈一面。
當然除卻張五哥以外,康熙也一直在各種方面強調(diào)親情二字,諸如一廢太子時,他對老十三評價就很不錯,說道老十三的“德”就很不錯,能在那種時候陪著太子,是盡了做弟弟的情分,盡了做臣子忠義。
說完以后又開始批評老十三說的無情最是帝王家和骨肉相殘等話,意思自己可不是無情之人,也不是骨肉相殘的無道昏君。
可以說雖然張五哥從一介平民成為御前侍衛(wèi),的確不合理,但是通過張五哥孝子這一身份,突出劇中對于康熙身為父親,很是重視親情,卻是遇到兒子之間發(fā)生九子奪嫡這種事情的無奈一面,這樣的表達手法很是很高明的,使康熙這個人物很是豐滿,讓觀眾感受到即使是言出法隨生殺予奪的皇帝,也有著常人的一面,身為父親,在晚年重視親情,卻是求而不得,反而還要處處提防的尷尬。

喜歡這篇文章的轉發(fā)和點個贊長按5秒給個三連,順便關注天天,關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壽百,年入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