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洞冥記 卷一 個人譯注

? ? ?《洞冥記》,志怪小說集。又名《漢武洞冥記》、《漢武帝別國洞冥記》、《別國洞冥記》、《漢武帝列國洞冥記》等。
? ? ? ?舊題東漢郭憲撰,后人多以為六朝人偽托,均無確證。郭憲,字子橫,汝南守(今安徽太和縣北)人。王莽朝不仕,光武帝時拜博士,遷光祿勛。
? ? ? ?原書1卷,后人析為4卷,共60條?!抖蹿び洝匪鲞h國遐方之事物,都是同漢武帝有關的神仙怪異之事物,全書則圍繞武帝求仙這個中心,雜記各種逸聞、仙丹靈藥、奇花異木、珍禽怪獸等。
? ? ? 郭憲在《洞冥記序》中稱贊武帝的求仙活動,認為武帝“洞心道教”,“窮神仙之事”,所以武帝“于漢世盛于群主”。他搜集武帝時的傳說,以補今籍舊史之闕。洞達神仙冥跡之奧妙。其中有關武帝及東方朔的傳說,多為他書所未載,大大充實了有關漢武帝的傳說。如關于武帝向東方朔求不老之藥的記載,通過東方朔的描述,勾勒了一幅神奇而綺麗的仙山瓊閣畫面,令人心曠神怡。
? ? ? 本書借助《山海經(jīng)》等書漫記地理博物的方式,又吸取《漢武故事》等書運用史書的筆法,從而形成了怪異之中又有平實紀事的風格。其描寫細致,文字靡麗,鋪飾較多,對后代志怪與傳奇小說有一定影響。
(https://www.kekeshici.com/wenxue/mingshu/283306.html)
序
? ? ? 憲家世述道書,推求先圣往賢之所撰集,不可窮盡,千室不能藏,萬乘不能載,猶有漏逸?;蜓愿≌Q,非政教所同,經(jīng)文史官記事,故略而不取,蓋偏國殊方,並不在錄。
? ? ? ?愚謂古曩余事,不可得而棄。況漢武帝,明俊特異之主,東方朔因滑稽浮誕,以匡諫洞心於道教,使冥跡之奧,昭然顯著。今籍舊史之所不載者,聊以聞見,撰《洞冥記》四卷,成一家之書,庶明博君子該而異焉。武帝以欲窮神仙之事,故絕域遐方,貢其珍異奇物,及道術(shù)之人,故於漢世盛於群主也。故編次之云爾。?
譯文:
? ?? ? 我郭憲家世代闡述道書,推算求證先賢圣人撰寫的書籍,多的數(shù)不完,一千間屋子都傳不完,一萬匹馬也載不光,但還是有遺漏逸散的。有些書話語輕浮怪誕,和圣人的政治教導不同,經(jīng)文史官記錄歷史時,因此略過不記載與書,大概偏僻的國家與不同的地方也沒有在記錄之中。
? ? ? ?我覺得從古代流傳至今的故事,不可以得到了卻舍棄掉。更何況漢武帝是明智俊秀特別神異的皇帝,東方朔靠著滑稽浮誕來匡正進諫洞悉心意在道教上,讓幽冥痕跡的秘密,昭告于眾人?,F(xiàn)在靠著舊史書沒有記載的事情,勉強拼湊見聞,編撰成《洞冥記》四卷,寫成了自成一家有獨到見解的書,群賢因該博覽君子之書和怪異之事。漢武帝想要求得神仙的事情,所以讓遙遠的地方進貢給他奇珍異寶以及有道法的人,所以他在漢代遠遠強于其他的(西漢)皇帝。因此我會編輯排列這些事情。
?
卷第一
? ? ? ?漢武帝未誕之時,景帝夢一赤彘從云中直下,入崇蘭閣。帝覺而坐於閣上,果見赤氣如煙霧來蔽戶牖。望上,有丹霞蓊鬱而起,乃改崇蘭閣為猗蘭殿。后王夫人誕武帝於此殿。有青雀群飛於霸城門(1),乃改為青雀門。乃更修飾,刻木為綺橑(2)。雀去,因名青綺門。
譯文:
? ? ? 漢武帝還未出生時,景帝夢見一頭紅豬從云里落下,進入了崇芳閣。景帝醒過來發(fā)現(xiàn)自己坐在崇芳閣里,果然有赤龍像霧氣一樣來到閣邊遮蔽了門窗。向上望,有紅云濃密的升起,于是改崇芳閣成猗蘭殿。后來王夫人在這里生下來武帝。有群青雀在霸城門附近盤飛,就把霸城門改名青雀門。又重新修飾了一下,雕刻木頭作為美麗的屋椽。青雀離開后,就改名為青綺門。
注釋:
1霸城門:西漢都城長安城的東城門。長安城共有城門12座,霸城門是為東城門,又稱青門。
? ? ? 今天位于西安市未央?yún)^(qū)的漢城湖左岸看到的一段用黃土夯筑而成的土丘,土丘上還有很多的漢代青磚,這里就是西漢長安城的東城門,霸城門遺址所在。
詳見: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3181153572906809&wfr=spider&for=pc
2綺橑:綺,美麗的;橑,屋椽
?
? ? ? ?東方朔,字曼倩。父張夷,字少平,妻田氏女。夷年二百歲,顏如童子。朔生三日,而田氏死,時景帝三年也。鄰母拾而養(yǎng)之。年三歲,天下秘讖,一覽暗誦於口,常指撝天下,空中獨語。鄰母忽失朔,累月方歸,母笞之。后復去,經(jīng)年乃歸。母忽見,大驚曰:“汝行經(jīng)年一歸,何以慰我耶?”朔曰:“兒至紫泥海,有紫水污衣,仍過虞淵(1)湔(2)浣,朝發(fā)中返,何云經(jīng)年乎?”母問之:“汝悉是何處行?”
? ? ? ?朔曰:“兒湔衣竟,暫息都崇堂。王公飴之以丹霞漿,兒食之太飽,悶幾死,乃飲玄天黃露半合,即醒。既而還。路遇一蒼虎,息於路傍。兒騎虎還,打捶過痛,虎嚙兒腳傷?!蹦副担肆亚嗖忌压?/span>
? ? ? ?朔復去家萬里,見一枯樹,脫布掛於樹。布化為龍,因名其地為布龍澤。朔以元封中游濛鴻之澤,忽見王母採桑於白海之濱。俄有黃眉翁指阿母以告朔曰:“昔為吾妻,托形為太白之精,今汝此星精也。吾卻食吞氣,已九千余歲,目中瞳子,色皆青光,能見幽隱之物,三千歲一反骨洗髓,二千歲一刻肉伐毛。自吾生,已三洗髓五伐毛矣?!?/span>
譯文:
? ? ? ? 東方朔,字曼倩。父親是東方張夷,字少平,母親姓田。張夷年紀二百歲了,容顏還像孩子那樣。東方朔出生三天,母親田氏就死了,這一年是景帝三年。鄰家婦女把他揀來撫養(yǎng)。東方朔三歲的時候,天上掉下一本秘密讖書,他看了一遍偷偷在口中誦讀,常常對著天空指指點點自言自語。
? ? ? ? 一天鄰家婦女忽然丟失了東方朔,幾個月以后才突然回來,養(yǎng)母用鞭撻了他。后來又離家出走了,一年后才回來。母親突然見到他,非常驚訝地說:“你走了一年多才回來一次,怎么能慰藉我對你的愛撫之心?”東方朔說:“兒子我只是去了紫泥海,有紫水弄臟了衣服,我就到虞泉洗了洗,早晨離開家中午就回來了,怎么說是一年了呢?”母親又問道“你都經(jīng)過些什么地方?”
? ? ? ?東方朔說:“我洗完了衣服,在都崇臺休息了一會兒。王公讓我吃丹霞漿,我吃了太多太飽了,漲得要死,就喝了半合玄天黃露,立刻就醒了。馬上就回來,在路上遇見一只青黑色的老虎在路旁休息。于是我騎著老虎回家,后來因為把它打疼了,老虎把我的腳咬傷了?!蹦赣H心疼地嘆氣,從青布衣服上扯下一塊布來給他裹傷。
? ? ? ?東方朔又離家萬里,看見一棵枯樹,把布衣衫脫下來掛在樹上。衣衫卻變成了一條龍,于是就把這個地方叫做布龍澤。東方朔在武帝元封年間游覽濛鴻之澤,忽然看見王母在白海邊上采桑,過了一會兒又見一位黃眉老翁指著王母告訴東方朔說:“她從前是我的妻子,托形為太白金星的精靈,現(xiàn)在你也是這個星的精靈。我拒食人間煙火只吞服氣,已經(jīng)九千多年了,雙目中的瞳仁,都是青色的,能看見幽深隱蔽的東西。我三千年翻骨洗髓一次,兩千年剝皮拔毛一次。自我出生以來已經(jīng)三次洗髓五次拔毛了?!?/span>
注釋:
1虞淵:亦稱“虞泉”;傳說為日沒處。
《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虞淵,是謂黃昏。
2湔:音jiān,洗;清除。
?
? ? ? 建元二年,帝起騰光臺,以望四遠。於臺上撞碧玉之鐘,掛懸黎(1)之磬,吹霜條(2)之篪(3),唱來云依日之曲。方朔再拜於帝前,曰:“臣東游萬林之野,獲九色鳳雛,涔源丹獺之水赤色。西過洞壑(4),得滄淵虬子靜海游珠。洞壑在虞淵西,虬泉池在五柞宮(5)北,中有追云舟、起風舟、侍仙舟、含煙舟?;蛞澡绿模?)為杝楫,或以木蘭文柘(7)為櫓棹,又起五層臺於月下?!?/span>
譯文:
? ? ? 建元二年,武帝修筑起騰光臺,來遠望四方。在臺上撞碧玉之鐘,掛著懸黎之磬,吹奏霜條之篪,歌唱來云依日之曲。東方朔在武帝前拜了兩次,說:“我東游到萬林之野,獲得了九色鳳雛,涔源丹獺之河是赤色的。向西經(jīng)過洞壑,得到了滄淵虬子的靜海游珠。洞壑在虞淵西邊,虬泉池在五柞宮北面,池中有追云舟、起風舟、侍仙舟、含煙舟。有的用杪棠為槳,有的用木蘭文柘為楫,又在月下修筑起五層的高臺。”
注釋:
1懸黎:出自《戰(zhàn)國策》,意思是指會發(fā)夜光的美玉。據(jù)東漢時的班固所知,“懸黎”和“垂棘”都是能發(fā)夜光的美玉。
2霜條:指寒冬時樹木的枝條或者指竹管,結(jié)合下文此處為竹條之意。
3篪:音chí,古代一種竹制管樂器。形狀像笛子。
4洞壑:意思是深谷,洞穴。舊指仙人所居之處。
5五柞宮:漢武帝時的宮殿,位于周至縣集賢鎮(zhèn),因?qū)m內(nèi)有五柞樹(一說為梧桐樹),其樹蔭蓋數(shù)畝之大,故稱五柞宮。
? ? ? 漢武帝于公元前87年二月丁卯,駕崩于五柞宮,享年七十歲。同年三月甲申葬于茂陵,廟號世宗。
? ? ? ? 2011年4月中旬,考古人員在周至縣集賢鎮(zhèn)集賢東村發(fā)現(xiàn)了一處秦漢遺址,專家研究了夯土、陶下水管、云紋瓦,確認此處為秦漢遺址。當?shù)氐膶W者和村民進一步推測,這有可能是漢武帝五柞宮遺址。這與此前認定的五柞宮遺址不在同一地點。
? ? ? ?《周至縣志》里記載了五柞宮的方位,以及相對距離。“五柞宮在周至南三十八里”,“長楊五柞二宮相去八十里中有清梧觀,五柞宮西有清梧觀,觀前有三梧桐樹”。
? ? ? ?其中一個重要的參照物——長楊宮,其遺址20多年前已經(jīng)找到,在周至終南鎮(zhèn)竹園頭村。因此,根據(jù)方位推測,五柞宮應該在集賢鎮(zhèn)。
6杪棠:杪,音miǎo,一般指樹枝的細梢。棠,樹木名。有兩種:一種叫杜,又名杜梨、赤棠、棠梨,果實色赤而味澀。一種叫棠,又名甘棠,果實色白而味甜。
? ? ? 《爾雅·釋木》:“杜,赤棠。白者,棠。”
? ? ? ?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壯部》:“實之白而甘者曰棠,赤而澀者曰杜?!?
7木蘭文柘:木蘭,指包含有木蘭,白玉蘭、廣玉蘭,山玉蘭(優(yōu)曇花)等多種植物。文柘,???、橙桑屬植物落葉灌木或喬木,樹皮有長刺,葉卵形,可以喂蠶,皮可以染黃色,木材質(zhì)堅而致密,是貴重的木料
? ? ? 釣影山去昭河三萬里,有云氣,望之如山影。丹藿生於影中,葉浮水上。有紫河萬里,深十丈,中有寒荷,霜下方香盛。有降靈壇、養(yǎng)靈池、分光殿五間、奔雷室七間、望蟾閣十二丈,上有金鏡,廣四尺。元封中,有祇國獻此鏡,照見魑魅,不獲隱形。
譯文:
? ? ? ?釣影山離昭河三萬里,有云氣,望上去像山的影子。丹藿生長在影子里,葉子浮在水上。有紫河長萬里,深達十丈,里面生長著寒荷,霜荷下方香氣繁盛。有降靈壇、養(yǎng)靈池、分光殿五間、奔雷室七間、望蟾閣十二丈,上面有金鏡,寬四尺。元封年間,有祇國進獻了這鏡子,可以照見魑魅,讓他們不能隱形。
?
? ? ? 都夷香如棗核,食一片,則歷月不飢。以粒如粟米許,投水中,俄而滿大盂也。
譯文:
? ? ? 都夷香像棗核一樣,吃了一片,那么過了一個月也不會餓。把粟米大小的一小粒,放到水里,一會會就脹滿了一個大盆。
?
? ? ? 甘泉宮(1)南昆明池中,有靈波殿(2)七間。皆以桂為柱,風來自香。帝既耽於靈怪,常得丹豹之髓、白鳳之骨,磨青錫為屑,以蘇油(3)和之,照於神壇,夜暴雨光不滅。有霜蛾,如蜂赴火,侍者舉麟須拂拂之。
譯文:
? ? ? ?甘泉宮的昆明池里,有七間靈波殿。都用桂木做柱子,風吹過自然有香氣。武帝沉迷于靈怪之事后,經(jīng)常得到丹豹之髓、白鳳之骨,磨青錫的屑,用蘇油和開,來照亮神壇,晚上下暴雨火光也不滅。有霜蛾,像蜂群一樣赴火而來,侍者舉著麟須拂拂去它們。
注釋:
1甘泉宮:漢代甘泉宮位于關中的北部山系中。漢武帝經(jīng)秦林光宮改建而成,林光宮秦二世造。
? ? ? ?甘泉山,位于淳化縣北約25公里處,出甘泉。甘泉山南涼武帝、城前頭、董家等村附近,歷年來曾出土不少秦漢建筑遺物,且瓦礫遍地,秦林光宮、漢甘泉宮就在此。
2靈波殿:咸陽市淳化縣鐵王鎮(zhèn)小池村有昆明池和靈波殿遺址。村中心低,周圍高出約10米,徑1000余米,狀如池。陳直《三輔黃圖標注·池沼》說:“甘泉宮昆明池中,有靈波殿七間,皆以桂為殿柱,風來自香?!?009年,昆明池和靈波殿遺址被淳化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蘇油:其他版本為酥油,可能為傳抄錯誤。
?
? ? ? ? 元光(1)中,帝起壽靈壇。壇上列植垂龍之木,似青梧,高十丈,有朱露,色如丹汁,灑其葉,落地皆成珠。其枝似龍之倒垂,亦曰珍枝樹。此壇高八丈,帝使董謁乘云霞之輦以升壇。至夜三更,聞野鷄鳴,忽如曙,西王母駕玄鵉,歌春歸樂,謁乃聞王母歌聲而不見其形。歌聲繞梁三匝乃止,壇傍草樹枝葉或翻或動,歌之感也。四面列種軟棗(2),條如青桂。風至,自拂階上游塵。
譯文:
? ? ? ?元光年間,武帝修建起壽靈壇。壇上排列種植垂龍之木,樣子像是青梧,高十丈,有朱露,顏色像丹汁,灑落在葉子上,落到地上都變成了珠子。樹的枝條像是倒垂的龍,也叫珍枝樹。這壽靈壇高八丈,武帝派董謁乘坐云霞之輦上壇。
? ? ? 到了晚上三更時,聽到野雞鳴叫,忽然和天亮了一樣,西王母駕著玄鵉,唱著春歸樂,董謁聽到了王母的歌聲卻沒看見她的身形。歌聲繞梁三圈才停下來,壇傍邊的草樹枝葉有的翻騰有的舞動,都是被歌感化了。(壽靈壇)四面排列種植了軟棗,枝條像青桂一樣。有風來了,會自己拂去臺階上的浮塵。
注釋:
1元光:元光是漢武帝劉徹的第二個年號,使用時間為公元前134年——公元前129年。根據(jù)史料記載,前135年(建元六年)八月,“有星孛于東方,長竟天。”次年改元,年號為元光。
2軟棗:學名君遷子,又名黑棗,柿樹科、柿屬植物,與棗不同科,與柿樹同科。
?
? ? ? 董謁(1),字仲玄,武都郁邑人也。少好學,嘗游山澤,負挾圖書,患其繁重。家貧,拾樹葉以代書簡,言其易卷懷也。編荊為床,聚鳥獸毛以寢其上。
譯文:
? ? ? 董謁,字仲玄,是武都郁邑人。年輕時好學,曾經(jīng)游覽山澤,背負攜帶圖書,嫌棄書籍繁多沉重。家里貧困,就撿拾樹葉用來代替書簡,說這樹葉容易卷起來藏在里懷。編織荊條做床,收集鳥獸毛墊著然后睡在上面。
注釋:
1董謁:《夜航船 道教 2》有掌錄舌學篇
? ? ? ?董謁乞犬羊皮為裘,編棘為床,聚鳥獸毛而寢。性好異書,見輒題掌,還家以片籜寫之,舌黑掌爛。人謂謁掌錄而舌學。
《太平御覽 · 學部 · 卷五》
○勤學
? ? ? ?漢武帝《洞冥記》曰:董謁字仲玄,出隱無常。常息人家,於座以筆題掌,還以竹籜寫之。書竟,舐掌中。加以少來精勤,舐之累爛。世謂之《董仲玄掌錄》。
? ? ? ?董謁也是漢武帝的“五仙臣”之一,后文有詳細描述。
?
? ? ? ?波祗國,亦名波弋國。獻神精香草,亦名荃蘼(1),亦名春蕪。一根百條,其間如竹節(jié),柔軟,其皮如弦,可為布,所謂春蕪布,亦名香荃布,堅密如紈冰也。握一片,滿室皆香,婦人帶之,彌有芬馥。
譯文:
? ? ? ?波祗國,也叫波弋國。獻上了神精香草,也叫荃蘼,又叫春蕪。一根根須百根枝條,當中和竹節(jié)一樣,柔軟,樹皮像弦,可以用來織布,就是所謂的春蕪布,也叫香荃布,(這種布)堅固細密的像紈冰一樣。拿了一片,滿屋子都是香氣,婦人帶上了,更加芬芳馥郁。
?注釋:
1荃蘼:《太平廣記》卷四百一十四·草木九 香藥
茶蕪香
? ? ? ?燕昭王時,有波弋之國,貢茶蕪香。若焚著衣,彌月不絕。所遇地,土石皆香。經(jīng)朽木腐草皆榮秀。用薰枯骨,則肌肉再生。(出《獨異志》)
? ? ? ?清代周樂清有戲曲《補天石傳奇》卷八:真情種遠覓返魂香,亦名波弋香,寫三國時魏國荀粲與妻曹氏在花園小酌,弦斷示警。不久妻病身死。荀粲到閻羅殿查問,閻王判為庸醫(yī)所致。荀粲得華佗指點尋得波弋香,使其妻死而復生,斷弦接續(xù)。
?
? ? ? ?翕韓國獻飛骸獸,狀如鹿,青色。以寒青之絲為繩繫之。及死,帝惜之而不瘞,掛於苑閂。皮毛皆爛朽,惟骨色猶青。時人咸知其神異,更以繩繫其足。往視之,唯見所繫處存,而頭尾及骨皆飛去。
譯文:
? ? ? 翕韓國進獻了飛骸獸,樣子像鹿,青色的。用寒青的絲線做為繩索系著。等到飛骸獸死了,武帝非常喜歡它不愿埋葬,掛在花苑的門閂上。皮毛都腐爛枯朽了,只有骨頭的顏色仍是青的。當時人都知道它的神異,又用繩子綁住它的腳。再去看他的時候,只見到綁著的地方還在,頭尾和骨都飛走了。
??
? ? ?? 旦露池西有靈池,方四百步。有連錢荇、浮根菱、倒枝藻。連錢荇,荇如錢文;浮根菱,根出水上,葉沉波下,實細薄,皮甘香,葉半青半白,霜降彌美,因名青冰菱也;倒枝藻者,枝橫倒水中,長九尺余,如結(jié)網(wǎng),有野鴨、秋鳧及鷗鷖來翔水上,入此草中,皆不得出,如繒(1)網(wǎng)也。亦名水網(wǎng)藻。中有轉(zhuǎn)羽舫、逐龍舫、凌波舫,帝嘗游宴於此。
譯文:
? ? ? ?旦露池西邊有靈池,大約四百步方圓。有連錢荇、浮根菱、倒枝藻。連錢荇,荇葉上有像錢的花紋;浮根菱,根露在水上,葉沉在波浪下,菱實細薄,皮甘甜有香,葉子半青半白,霜降之后仍然美麗,所以叫青冰菱也;倒枝藻,枝條橫倒在水中,長度九尺多,像織網(wǎng)一樣,有野鴨、秋鳧以及鷗鷖來在水上掠過,進到這種草里,都出不來了,和絲網(wǎng)一樣。又叫水網(wǎng)藻。靈池里有轉(zhuǎn)羽舫、逐龍舫、凌波舫,武帝曾經(jīng)在這里游玩宴飲。
注釋:
1繒 :音zēng,古代對絲織品的統(tǒng)稱。
?

我是第一卷結(jié)束分割線

譯注感想:
? ? ? ? 武帝出生和東方朔的故事和《漢武故事》《漢武帝內(nèi)傳》的部分內(nèi)容有所重復,當然也有第一次出現(xiàn)的情節(jié)。
? ? ? ?我選用的原文是《道藏》版的,可以很明顯的感到缺漏和錯字,《洞冥記》在《太平廣記》里也有分散收錄,會與這個版本有所不同。
? ? ? ?霸城門居然真的被找到了,門上的青磚還在呢,歷史與現(xiàn)實再次交會,不愧是古都西安。
? ? ? ?什么?這不是餅干,這是進貢的都夷香,你看遇水變大變高吃了不饑不餓,點擊下方小黃車買五粒還送五粒。
? ? ???“或以杪棠為杝楫,或以木蘭文柘為櫓棹。”讓我想到了蘇軾《赤壁賦》里的一句“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span>
? ? ? ? 漢武帝追云舟、起風舟、侍仙舟、含煙舟這些船名讓我想到了陳友諒樓船的名字:混江龍、塞斷江、撞倒山、江海鰲、赤龍(赤龍?zhí)柺瞧炫?/span>)。?
? ? ? ? “翕韓國獻飛骸獸”這個段落我又一個猜想,一家之言姑妄聽之,“及死,帝惜之而不瘞,掛於苑閂?!闭l會把因為特別喜歡寵物所以把尸體掛在門上風吹日曬?我說有沒有一種可能是武帝根本不喜歡或者根本就沒有管這鹿,就算是死了也還拴在哪里“皮毛皆爛朽,惟骨色猶青。”這不是皮肉爛完了骨頭發(fā)霉了嗎?鹿這么大的東西在沒什么大型動物的皇家園林里腐爛到白骨化,要花至少兩個月時間,而且非常非常臭,真就沒人管嘍?
? ? ? ?至于“而頭尾及骨皆飛去?!弊钣锌赡艿慕怄i就是被禿鷲叼走了,這是我想到的最合理的解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