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ing Heads(傳聲頭像樂隊)帶領其他樂隊從朋克走向新浪潮
貝多芬359、Talking Heads(傳聲頭像樂隊)帶領其他樂隊從朋克走向新浪潮

朋克(一種音樂、文化形式)(百度百科):…
…朋克:見《貝多芬343~358》…
…音、樂、音樂:見《歐幾里得146、147》…
(…《歐幾里得》:小說名…)
?
…文、化、文化:見《牛頓159》…
(…《牛頓》:小說名…)
?
…形、式、形式:見《歐幾里得13》…
?
朋克類別
…
新浪潮
?
朋克搖滾流行的時間雖然很短(約1977-1980),有人卻把它與普萊斯利、“披頭士”并列,認為是搖滾樂歷史上強調(diào)反叛精神的第三次“革命”。
…時、間、時間:見《伽利略10》…
(…《伽利略》:小說名…)
?
…搖滾樂:見《貝多芬324~342》…
…歷、史、歷史:見《歐幾里得111》…
…精、神、精神:見《牛頓154》…
?
不管怎么說,朋克搖滾的表現(xiàn)的確太極端了。
…極:見《歐幾里得178》…
?
可能為了逃避別人的指責,使自己不那么被人討厭,朋克緊接著出現(xiàn)了一個新名——新浪潮。
?
新浪潮的概念是模糊的。
…概、念、概念:見《歐幾里得22、23》…
?
它可以看作是從朋克派生出來的一種搖滾樂,
但其目的是為了區(qū)別于那些朋克樂隊,而且力求在材料和演奏方面更具專業(yè)性。
…目、的、目的:見《歐幾里得195》…
…材、料、材料:見《伽利略37》…
…性:1.物質(zhì)所具有的性能;物質(zhì)因含有某種成分而產(chǎn)生的性質(zhì):黏~。彈~。藥~。堿~。油~。2.后綴,加在名詞、動詞或形容詞之后構(gòu)成抽象名詞或?qū)傩栽~,表示事物的某種性質(zhì)或性能:黨~。紀律~。創(chuàng)造~。適應~。優(yōu)越~。普遍~。先天~。流行~…見《歐幾里得10》…
?
于是,到了70年代末,英國很多朋克樂隊,包括“沖撞”,都變成了新浪潮樂隊。
英國的新浪潮代表人物是埃爾維斯·科斯特洛(Elvis Costello,生于1955年),
他將多種風格與搖滾樂結(jié)合,剔除了朋克中極端的成份,使音樂聽起來不顯得那么喧鬧。
?
同時,他也為朋克時期,英國的搖滾樂走向?qū)I(yè)化道路(使其具有音樂性)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化:后綴。加在名詞或形容詞之后構(gòu)成動詞,表示轉(zhuǎn)變成某種性質(zhì)或狀態(tài):綠~。美~。惡~。電氣~。機械~。水利~…見《歐幾里得2》…
?
新浪潮的概念在美國用得更為廣泛,
只要不是明顯的朋克,或帶有先鋒派特點的,都稱作新浪潮。
…特、點、特點:見《牛頓95》…
?
其中,最重要的樂隊是“傳聲頭像”(Talking Heads),
他們帶領其他樂隊從朋克走向新浪潮。

“傳聲頭像”由領隊戴維·伯恩(David Byrne,生于1952年)建立于1975年。
他們避免奇裝異服?和舞臺上的古怪行為,從現(xiàn)代的嚴肅音樂中吸取材料,產(chǎn)生一種更加復雜的風格,
…材、料、材料:見《伽利略37》…
…復、雜、復雜:見《歐幾里得133》…
?
歌詞經(jīng)常強調(diào)個人與社會的矛盾沖突。
…社、會、社會:見《歐幾里得163、164》…
…矛、盾、矛盾:見《歐幾里得72》…
?
專輯《永不熄滅》(Remain in Light,1980)采用一種來自“簡約派”創(chuàng)作原則的搖滾樂風格。
…原、則、原則:見《歐幾里得198》…
?
在器樂伴奏中,使用了非洲的復合節(jié)奏,
…伴、奏、伴奏:見《貝多芬275~277》…
…節(jié)、奏、節(jié)奏:見《牛頓87~88》…
?
持續(xù)不斷的音型貫穿始終,聽起來就像是巨大的機器穩(wěn)定而連續(xù)地生產(chǎn)出音樂來一樣。
…持、續(xù)、持續(xù):見《牛頓160》…
…連、續(xù)、連續(xù):見《歐幾里得44》…
?
在他們的作品中,有時還可感覺到雷蓋音樂(Reggae)和其他黑人音樂的影子。
…感、覺、感覺:《牛頓120》…
?
代表樂隊:Talking Heads、埃爾維斯·科斯特洛、Blondie、杜蘭杜蘭樂隊、B-52's、The Cure、Eurythmics、The Cars、Bauhaus。
?
“在演出中,很多觀眾自發(fā)的跳起自編的無名舞蹈,隨意、歡快,之后出現(xiàn)了Ska舞。
請看下集《貝多芬360、Ska-Punk(斯卡朋克)——牙買加人用自己的方式演繹出的節(jié)奏布魯斯》”
若不知曉歷史,便看不清未來
歡迎關注嗶哩號“中國崛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