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死亡不可避免,我們應(yīng)該怎么辦?兩個建議,讓一輩子更值得!

有生,就有死,這是自然規(guī)律,是不可避免的。
當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之時,死亡就開始了倒計時。不過在人生的大多數(shù)時間里,我們都有意無意地忽略了這個事實。
死亡是最大的平等,死亡是整個宇宙的新陳代謝,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販夫走卒,所有人都有同一個終點。
既然如此,那定義我們?nèi)松木褪沁^程。
有什么樣的過程,就有什么樣的人生。
既然死亡不可避免,我們應(yīng)該怎么辦?我有兩個建議,大概能讓我們這一輩子活得更值得一些。
第一,就是投身于某項偉大的事業(yè)。
古今中外,具備聰明才智的人不知有多少,但最后蓋棺定論,為啥都是像草木一樣,“爾曹身與名俱滅”?
而有的人盡管資質(zhì)普通,卻能夠青史留名,“不廢江河萬古流”?
區(qū)別就在于前者多是自私自利之心,這種利己主義就限制住了他們,讓他們一輩子忙忙碌碌,消耗在了賺取利益卻庸俗的地方。如果人能克服這種自私帶來的狹隘和局限,轉(zhuǎn)變?yōu)槔髁x,那就等于是把人生投身于偉大的事業(yè),走向永恒和不朽。

第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人的生命總要終結(jié),如此,我們當竭盡全力,盡己所能,如此而已。
如果因為遲早都是一死,那就變得消極,覺得所有一切都是虛無,萬事皆空,沒有意義,那就等于把人生的存在本身徹底否定了。
臧克家有句話說得好,“人生永遠追逐著幻光,但誰把幻光看作幻光,誰便沉入了無邊的苦?!?。
所以,“但問耕耘”就是了。生命不息,奮斗不止。這才是活在當下。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這才是人生的大境界啊。
人這一輩子是短暫而漫長的,人的生命時間有限,但我們所從事的事業(yè)是無限的,如果能在最佳時間做出最佳貢獻,那人生就會活得很值得,很有意義。
有句老話,心系一處。如果我們的心沒有著落,心猿意馬,四處游蕩,那這輩子就算是虛擲了。
生命寶貴,原因就在于生命的有限,生命無時無刻不在流逝,如果我們不能給時間注入生命的意義,那生命的延長就毫無價值。
其實,我們要想讓自己的人生有價值,那就必須要為別人創(chuàng)造價值。
凡是有利于他人和社會的工作,就是偉大的事業(yè)。
讓更多人吃飽肚子,讓更多人身心健康,讓更多人獲得安全和幸?!@些都是偉大。人都是平凡的,但平凡人也能成就不凡的事業(yè)。

關(guān)鍵是讓精神和行為合二為一,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小事做到極致就是卓越,極致之境就是平凡通往偉大的終點。
“一個人的一生應(yīng)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jīng)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最后,用保爾·柯察金這句話與諸位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