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電影中“異世界”的想象與建構

? ? 早在1902年,由喬治·梅里埃拍攝的科幻電影《月球旅行記》誕生以來,科幻電影已有百余年的歷史,也自這以后,有關于“異世界”的奇妙想象開始在銀幕上展現開來。隨著科幻電影的不斷發(fā)展,其中技術方面至今已經有了飛躍的提升,如今的綠幕、動畫效果等技術手段不僅完成了“想象界”的再現,也已經創(chuàng)造出來奇觀的視覺效果,甚至在這基礎上使“影像成為一種對現實的超越”。盡管科幻電影在技術方面已經達到觸不可及的科學技術效果以及由導演建構的奇幻世界,但其故事的內核多是以表現當下社會問題或是對“未來世界”、“異世界”的想象為主。在這過程中,人類與外來物種、機器、數字技術、宇宙等諸多幻想元素都一同為“異世界”的架構增添了巨大能量?!爱愂澜纭弊鳛榭苹秒娪爸兄匾臄⑹螺d體,它通過不同形式的呈現,既是影片中人類衍生新型技術或物種的重要場域,也成為了具有深刻意義與價值的文化表征。
? ? 由“懸疑大師”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迷霧》中,小鎮(zhèn)上彌漫而來的濃霧充斥著死亡與絕望,而原本一片祥和的小鎮(zhèn)也瞬間因濃霧的到來分裂出來一個被迷霧包裹下的“異世界”。至此躲避在超市中的人形成的“正常界”與超市外的“異世界”構成了兩個世界,超市內“正常界”的人充滿對外面的恐懼與未知,在“異世界”中,凡是涉足的人類都將被濃霧中的怪物所吞噬、殺戮。對于這個“異世界”的解釋,影片給觀眾提供了一個明確的定論——上帝的懲罰,正如影片中的神婆逐漸讓超市內越來越多的人群相信了她,直到神婆的死亡,關于她“上帝的懲罰”的看法也被破除,于是沖向迷霧中尋找生機的決定也在剩下的人當中產生,有趣的是,影片最后帶來了讓眾人驚訝的結局,這也是影片最大的亮點所在。危急時刻下,人類缺少了相信自己和信仰他人的判斷能力和標準,也正是這個突然彌漫著迷霧的“異世界”的建構下,生存與求生的欲望衍生出了人性的無知與丑惡。
? ? 科幻電影中反應人性問題的還有表現更為直觀的韓國電影《漢江怪物》,盡管科幻類型在韓國電影市場上出現的并不出眾,尤其以怪物、外來生物作為科幻電影表現的更少,不管是從故事的敘事角度還是視覺效果來看,這一類型也是以美國好萊塢電影占據了主導地位。值得肯定的是,影片在學習過程中還加入了自己獨到的特色表達,打造了漢江水下的巨型怪物肆意對岸邊的人類展開攻擊,因此影片在完成人怪打斗的過程也完成“異世界”的建構。在正常的現代社會中,人類社會從未出現過異形生物攻擊人類的現象,而電影《漢江怪物》正是在導演及編劇的想象下給觀眾營造了奇異的視覺沖擊。在“異世界”帶來的視覺沖擊背后,導演意在表達對韓國政府乃至整個韓國社會的批判,由于人類對自然環(huán)境的污染導致了悲劇的上演,怪物傷害的是普通的漢江岸邊的人類,而這也是他們肆意破壞環(huán)境的后果。從政府部門展開消滅怪物的舉措來看,處處充斥著荒謬,實則也是一個領導階級人性泯滅的表現。同樣反應人性問題的還有電影《水形物語》,影片創(chuàng)造了人與異性物種的愛戀關系,這段不同種族之間的情感關系也是由于實驗基地監(jiān)禁異性生物,而被僅有善良啞巴女解救其出來后逐步建立的一段愛情故事,在《水形物語》的“異世界”中,觀眾看到了人性的善,其中更多的是與善對立的惡的一面。
? ? 而在1994年由艾默里奇導演的電影《星際之門》,星際之門之內的“異世界”吸引了人類文明的探索,這里存在著控制人類的神明,人類借助外星的力量,在“異世界”展開多重文化之間交互與對抗。影片自上映后被譽為是影壇中的科幻奇跡,也因此片的上映延伸了無數的類似劇集。作為一部科幻電影,其著重表現的并非強大的科技感,影片意在打造現代文明與原始文化兩個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
? ? 在科幻電影一百多年的發(fā)展中,科技表現效果不斷提升,其中的敘事表達元素呈現多種形式,但科幻類型始終離不開對“異世界”的建構,不管是反應人性問題亦或是對社會、文化價值的表露,一切都歸根于富有創(chuàng)意和想象的電影制作方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