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之子》:一半人罵“爛片”,另一半人卻痛哭流涕

要說11月的熱門電影,一定有《天氣之子》的一席之位。
作為導(dǎo)演新海誠的新作,《天氣之子》和《你的名字》一樣,都在日本本土收獲了百億票房,并且還即將和《哪吒》一起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
不過這次,中國觀眾似乎沒那么買賬了。

雖然7.1的豆瓣評分不算低,但卻是新海誠作品里的倒數(shù);評價兩級分化十分嚴(yán)重,不喜歡的人大喊難看,喜歡的人哭得稀里嘩啦。
只是,如果你去問這兩個陣營的觀眾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評價,他們很可能會給出相同的答案——
這部電影好“中二”啊。
不管是五星的好評,還是一二星的差評,“中二”都成了其中的關(guān)鍵詞。


這個故事的開始,其實是16歲的男主帆高離家出走,來到東京闖蕩。
「輕微劇透警告」
在下著暴雨的東京,帆高遇到了獨自帶著弟弟生活的女主陽菜。
陽菜告訴他,自己擁有能夠讓一定范圍的雨天變晴的超能力,于是兩個人一起承接了一系列變晴業(yè)務(wù),比如讓天變晴給集市帶來更多的客流量,防止煙花大會因為雨天而取消。

但這種能力的使用是以消耗自己為代價的。
最后,陽菜想讓東京恢復(fù)正常天氣而犧牲了自己,用消失在人類世界來換來東京的晴天。
帆高并不能接受這樣的結(jié)局,他不顧身邊人的各種阻攔,選擇救回自己喜歡的人,而不是拯救世界。
于是東京重新下起大雨,三年后一大半都被淹沒了。
而關(guān)于這個“就算大雨讓這座城市顛倒,我會給你懷抱”的東京愛情故事的“中二”之爭,也都圍繞這個情節(jié)來展開了。

中二這個詞最開始,是用來描述那些初中二年級的少年少女,擁有自我意識滿溢,以自我為中心的各種毛病。
而那些覺得“我想不管世界,只想愛你”過于中二的人,就是認(rèn)為帆高的選擇太不成熟,太沒有邏輯。
“先是犧牲自己、拯救世界,又是犧牲世界、來拯救愛人,明明才是小屁孩的年紀(jì),怎么就有以毀滅世界為代價的愛情觀?”
他們不認(rèn)為這樣相遇的男女主,能夠產(chǎn)生深厚到寧愿讓一座城市被毀滅為代價的感情。不僅傻還荒謬,也沒有一點社會責(zé)任感。

他們也吐槽著帆高在去拯救陽菜的路上,一直沿著東京的鐵路軌道跑過去而不選擇其他的方式。
既浪費力氣,又耽誤時間,自己仿佛在看東京馬拉松宣傳片。

還有最后帆高直接用槍來對準(zhǔn)阻止自己的警察、大叔朋友,讓這些觀眾更加不接受,誰會真的想要這樣犯法?
甚至有人覺得整個故事的開始就不成立——
一個未成年的小孩就離家出走想闖蕩東京,簡直是在胡鬧啊。
所以當(dāng)這些給出差評的觀眾說“討厭這個太中二的故事”的時候,他們不是覺得這些類似于擁有超能力的超現(xiàn)實設(shè)定太傻。
他們是討厭年輕人的幼稚。

他們從非常理性的角度來分析究竟是一段年輕人的愛情重要,還是整個社會利益更重要,帆高是不是太自私,是不是沒有對這個社會負(fù)責(zé)。
所以他們也只想像電影中的大人一樣,想對帆高說一句“該長大了,回家吧,一切都會恢復(fù)正軌的?!?/p>
可是給出好評的觀眾,就是喜歡這股中二勁。
他們覺得正是一路奔跑、舉槍阻攔這些看似不合邏輯的情節(jié),才表現(xiàn)出了少年所擁有的特點。

帆高會拿著一本《麥田里的守望者》離開自己生活了十多年的小島,來一座根本不認(rèn)識的大城市,并且努力學(xué)會如何在陌生的地方成長。
即使受到各種各樣的挫折,也都沒有任何想要放棄的念頭。

他也會不管不顧地用永不停歇的大雨來換一份浪漫的青春愛情。
與其說喜歡這部電影的人是被帆高的中二所感動,不如說他們是喜歡這種青春期的少年所擁有的氣質(zhì),并且把所有特別的屬性一起附在了“中二”這個詞上——
叛逆,莽撞,一意孤行,但是同樣反抗、不遵從、無畏、熱血。
還沒有因為社會的種種規(guī)則開始自我束縛的帆高,讓他們懷念起還沒有成為一個太過較真于現(xiàn)實的沒意思的成年人的自己。
他們希望自己能夠重新?lián)碛谐錆M一種少年的熱忱,更俗套一點,可以說是一種少年氣——
不僅對自己喜歡的人,也是對喜歡的一切。

像這樣日式青春的“中二”,其實也能在許多地方被看到的。
比如那些熱血番里的少年,沒有超能力,但卻不分晝夜地努力,咬牙堅持到最后成功。

再比如在被稱為“夏季甲子園”的日本全國高中棒球選手大會。
所有經(jīng)過艱苦的訓(xùn)練,在地方選拔賽中沖出重圍的棒球選手們,在阪神甲子園大球場上,上演一個又一個和熱血動漫一樣的奇跡。

還有那些日本選秀節(jié)目里,愿意相信“手鏈斷裂就意味著夢想成真”的素人選手們,也相信自己努力過后一定可以站在舞臺上。


這些向前亂撞的勇猛,都和《天氣之子》的內(nèi)核是相同的。
當(dāng)然也是許多成年人不認(rèn)同的。
畢竟在更現(xiàn)實的世界,而并非構(gòu)造出來的童話里,真的是中二更好一些嗎?有些被迫成熟、更加理性是必需的。
新海誠自己在接受B站訪談的時候,也給出了關(guān)于這個問題的答案——
這兩種選擇并沒有明確的對與錯的分別。
不管是選擇被社會磨去一些棱角,還是保留一腔孤勇,真的很難去說哪種更好,也始終是一種個人選擇。
但在現(xiàn)在的時代,能夠直面自己內(nèi)心的渴望太難。

一旦我們說出一些自己相信的東西或者想做的事情,和別人的想法相沖突,或是與整個世界所默認(rèn)的價值相違背,很容易就會受到抨擊和指責(zé)。
甚至很多人會就此放棄了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或者是還沒有真正著手做,就已經(jīng)在考慮其他人的想法。
而帆高,不過是一次給心里還藏著中二之心的成年人的打氣。
他是有些幼稚的,但也是毫無保留地努力的。
喜歡這部電影的觀眾并不是覺得這部電影沒有缺點,不少人也認(rèn)為《天氣之子》比起新海誠的其他作品在情感鋪墊上更為粗糙。
他們也不是認(rèn)為身處社會中的人,不需要承擔(dān)責(zé)任,可以不遵守社會規(guī)則。
只是他們想要讓自己心中那一小塊被壓抑許久的地方,能解放一下。

我們都會終將長大的。
但誰不想這份沒有被社會毒打的、屬于青春的“中二”能夠保存得更久一些呢?
就像RADWIMPS唱得那樣,“我能做到的還有很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