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要抬高了兒子忘掉了老子
#寫詩鬼才#切莫要抬高了兒子忘掉了老子
世人皆知蘇子,而多不記老泉,實有失允也!更有甚者,為賣其作,比子喻天,我的個天!有失大雅,實在難堪!看老泉之典:
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
凡兵上義;不義,雖利勿動。非一動之為利害,而他日將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義可以怒士,士以義怒,可與百戰(zhàn)。
凡戰(zhàn)之道,未戰(zhàn)養(yǎng)其財,將戰(zhàn)養(yǎng)其力,既戰(zhàn)養(yǎng)其氣,既勝養(yǎng)其心。謹烽燧,嚴斥堠,使耕者無所顧忌,所以養(yǎng)其財;豐犒而優(yōu)游之,所以養(yǎng)其力;小勝益急,小挫益厲,所以養(yǎng)其氣;用人不盡其所欲為,所以養(yǎng)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懷其欲而不盡。怒不盡則有馀勇,欲不盡則有馀貪。故雖并天下,而士不厭兵,此黃帝之所以七十戰(zhàn)而兵不殆也。不養(yǎng)其心,一戰(zhàn)而勝,不可用矣。
凡將欲智而嚴,凡士欲愚。智則不可測,嚴則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聽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與之皆死。
凡兵之動,知敵之主,知敵之將,而后可以動于險。鄧艾縋兵于蜀中,非劉禪之庸,則百萬之師可以坐縛,彼固有所侮而動也。故古之賢將,能以兵嘗敵,而又以敵自嘗,故去就可以決。
凡主將之道,知理而后可以舉兵,知勢而后可以加兵,知節(jié)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則不屈,知勢則不沮,知節(jié)則不窮。見小利不動,見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養(yǎng)技而自愛者,無敵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
兵有長短,敵我一也。敢問:“吾之所長,吾出而用之,彼將不與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將強與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卻;吾之所長,吾陰而養(yǎng)之,使之狎而墮其中。此用長短之術(shù)也?!?br/>善用兵者,使之無所顧,有所恃。無所顧,則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則知不至于必敗。尺箠當猛虎,奮呼而操擊;徒手遇蜥蜴,變色而卻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將矣。袒裼而案劍,則烏獲不敢逼;冠胄衣甲,據(jù)兵而寢,則童子彎弓殺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則力有馀矣。
再觀其子死前之籍: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參橫斗轉(zhuǎn)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口說吾不恨,為何又把恨字鑲嵌其中?很明顯還是心中有恨嘛!可見蘇子比老泉的定性及悟性差的不是一半點,也難怪他被一貶再貶,一不開心了,就抱怨什么長恨此身非我有,一開心了,就來句茲游奇絕冠平生,如此胸襟,實卻在難堪大用,難道說其身死常州不是天命嗎?看似可憐!著實是未能參透父心?。?br/>昔蘇子曰: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則無務為自全之計。使錯自將而討吳楚,未必無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悅。奸臣得以乘其隙,錯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禍歟!
今操又曰:非也非也!古圣皆云:修身、治家、方能平天下!
看漢時景帝,幼時因弈之爭而怒殺堂弟,可見其身之胚下,所修之劣惡!智慧之人本該一葉知秋已!以晁之智豈能不知?后天行大道旱、水、震、疫、警漢室,然景帝不警,圖妄道治私利,政似為民之福而實無為民功之也;故先有政亂后民亂隨而七王之亂也,以晁之慧豈能不明?反獻愚忠以求死乎?操曰:非也!晁之忠為漢民而非漢室也!故舍己而求正也!晁之死天俱三分、朝俱三分、己俱三分也!圣人有云:求仁成仁,求義得義也!故而晁成其志也!晁之死常人渧而君子哀!而蘇子推晁之死乃自禍,其言有所偏也!以子之智能不知其偏呼?子何以此言乎?為博上者一悅也,求得伸己之志也!然普天皆贊蘇子之說,多因不明也!不明之說乃世人之通疾!不可不思不察不慎也!
以今人之明說古人之事不能說其全,以今人之明說今人之事不能說其詳,以今人之明說未來之事不能說其明,故不明也,不明亦不知也,不知之事謂之神也。神至何來?己心一念也!
周物之事總在一念之間,一慈之間,一度之間,如人養(yǎng)魚,一念魚死,魚死不遠,一慈魚活,魚可能活亦可能不活,何謂?如天之四時寒涼,池之清濁旱滿,物之相生相克,皆能左右魚之死活也。一度之間超之魚體所能承之度,魚亦死也。以對來說,魚謂人之小神,亦謂魚之魔,然魚不知。故能左右人之死活而人不知之物,人亦謂之神也。
所講之繁,亦有不全,所守之周,亦有不密,因他人非我人,故他法可行非我之法亦可行也!時不同,經(jīng)不同,緯不同,故策亦不同,所曰:命不同也!故常人曰:鄙者好惡,小人好利。故圣人曰:仁者見人,智者見智。操曰:無鄙無惡,無大無小,無圣無常,守度乃神也!
由此來看,老泉才是守度之人,而蘇子,實乃無度之人,而今之教,以為讀了幾本破爛書典,就把蘇子抬到了天上,何為?只不過是用蘇子之法,借蘇子之名抬高自己罷了!我的個天!你聽懂了沒有!這完全是只記兒子,忘了老子,這完全是本末倒置嘛!
若論真學問,還得從老泉那里尋覓,不但為將要先治心,為人亦要先治心,心正義正,義正道正,道正善行!方可致圣通神也!
切莫要抬高了兒子忘掉了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