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徐庶回馬薦諸葛的陰謀論分析
看94版老三國看到徐庶回馬薦諸葛,感覺有意思極了,隨手寫些文字,權(quán)當(dāng)筆記。
先說魏蜀吳三家。
目前為止,我最喜歡的是吳國。
尤其喜歡孫策。
年紀(jì)輕輕就虎踞江東。雖然是承父親孫堅遺澤,但是當(dāng)他敢于把父親好不容易搞到手的傳國玉璽拿出去,跟袁紹換兵馬的時候,我就知道,其志不小。
這就好像你把祖上傳下來的傳家寶拿出去換錢然后做生意一樣。
有這種決心、魄力和格局的人,成就是不會小的。
我覺得孫策的思維是很超前的。他清楚地意識到,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寶物都是死的。寶物的意義都是人賦予的?;噬嫌玫鸟R桶傳個幾百年能夠成為古董是因為他是皇帝用過的,你家用的馬桶用了幾百年別人只會笑你家連換馬桶的錢都沒有。
所以二十多歲的孫策決心要做那個皇帝,而不是做那個收集皇帝馬桶的人。
那個時候,吳國上下是有一種少年英氣在的。
手握寶劍,胯下駿馬,身后文武群臣濟(jì)濟(jì)一堂,領(lǐng)雄兵虎踞江東而窺天下,誰敢當(dāng)之?
?
遺憾的是,年輕人太氣盛。
先是被許貢門徒暗算,后遇于吉這種道人。
被自己的臣子和母親活活氣死。
實在可惜啊。
?
但是不氣盛又叫什么年輕人呢?
你不可能指望一個像孫策這樣的英雄人物去信那些牛鬼蛇神,去寬容那些魑魅魍魎。
這江東基業(yè)是他帶著人一刀一劍拼殺出來的,你告訴他這一切都是因為上天保佑?他只信仰自己掌中劍,還有胸中那口英雄氣!
你告訴他有人想要毀掉他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江山?這種人(許貢)他怎么可能不殺之而后快?
這就是獨屬于少年人的浪漫和鐵血。就像袁紹袁本初年輕時在宴會上沖著董卓拔劍呼曰“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
年輕的時候,只恨這天太低,不能任飛,地太薄,不足馳騁,什么時候擔(dān)心過自己手中寶劍鋒利不鋒利?
?
說到袁紹,無敵開局,最后草草收場。曹操說的那句話非常對,好謀少斷(至于做大事而惜身我反而覺得還好。)他謀士太多了,真的太多了(相比起來,劉備真可憐,前期一個謀士都沒有。)多到他不知道該聽誰的。
這種人我覺得壓根就不適合當(dāng)主公。當(dāng)主公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路。就算沒有思路,面對一件事情,也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的??纯床懿?,很多時候他是清楚自己要干嘛的,只是不知道如何達(dá)成自己的目的,所以讓謀士幫忙想辦法。曹操是出題人,也是閱卷人。他手下謀士只要有一個人交出精彩答案,他就能夠成功,手下所有人就都有飯吃,皆大歡喜。
反觀袁紹,他根本就不清楚自己要干嘛,要達(dá)成什么目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當(dāng)時曹操打劉備,劉備向他求援。手下謀士有的說該救有的說不該救。他們說的都有道理,也都把成功失敗的可能性和利弊剖析得很明白,但是問題是袁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干嘛,想要一個什么樣的結(jié)果,最后干脆放棄思考,不作為,不出兵。
如果是曹操在的話,他就會先拿定主意,出兵還是不出兵。然后讓謀士商量,怎么出兵,出多少兵。
在曹操手上當(dāng)謀士,是很愉快的。你只要理解了出題人的思路,就能不斷地按照他的思路給出解題步驟方法,甚至你都能在他出題之前就猜到題目內(nèi)容(參考郭嘉讓袁譚袁尚互相攻伐兩敗俱傷最后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就平定北方。)
而在袁紹手下當(dāng)謀士,你就沒辦法猜題目了。因為出題人自己腦子都一團(tuán)漿糊。你只能去猜別人的解題思路(俗稱窩里斗),只有把別人搞出去,你才能踩著別人頭上去。這就很扯了。
?
說完了袁紹,又提到了曹操。
曹操我覺得他是個人。
這個人,是對比劉皇叔的。
劉皇叔簡直不像個人,像圣人。
我靠,劉皇叔出場只有三件事。仁義,仁義,還是他媽的,仁義。
我敬佩劉皇叔,他有著自己的,且遠(yuǎn)高于常人(不管是當(dāng)時的人還是現(xiàn)在的人)的道德準(zhǔn)則,并且他恪守準(zhǔn)則,從不違背,這種人多少是有點圣人的氣質(zhì)在身上的。(我的理解是圣人無非就是恪守比劉皇叔更牛逼的一些準(zhǔn)則,但是大體上是類似的。所以我愿把劉皇叔稱為準(zhǔn)圣。但是一想他二弟已經(jīng)成了圣人,他作為大哥應(yīng)該不會屈于二弟之下,更何況后面還有諸葛亮這位臥龍陪在他身邊,所以我覺得把劉皇叔當(dāng)做圣人也沒什么不可以。)
曹操不一樣。
曹操有自己的七情六欲。他也曾少年意氣,刺殺董卓。但是卻因為膽小,變成了獻(xiàn)刀,連夜跑了,我當(dāng)時看的時候差點笑噴出來,這也太真實了。再往后因為好色,睡了人家老婆,導(dǎo)致自己兒子和大將典韋被殺,氣蒙了。軍中糧官原本忠于他,他卻為了穩(wěn)定軍心殺之。關(guān)羽殺了他手下那么多將領(lǐng)(雖然大多是無名之輩)但是他卻因為仰慕關(guān)羽忠義放他離去。
你看得出來,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有愛有恨,有過理想,但最終屈從于現(xiàn)實。軟弱多疑卻又強(qiáng)橫狡詐。這樣一個矛盾的人,無論放在哪個故事里,都是有著無窮的魅力的。因為我們總能從他身上或多或少地看到自己的一些影子。
?
說了這么多,最后再來說說我覺得很有意思的一群人。
隱士。
這些人是很有意思的。從劉備遇到水鏡先生那里開始,我覺得水鏡先生就開始布局了。
尤其是說道臥龍鳳雛,但是又不告訴劉備這二人的是誰的時候,我說實話,感覺到一絲惡心。他就是在吊劉備的胃口,搞劉備心態(tài)。看出來劉備急需人才,然后饑餓營銷,坐地起價。當(dāng)然,我不否認(rèn),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他們的理想和抱負(fù),所以希望能夠直接得到劉備的重用,但是說實話,明明是經(jīng)天緯地的臥龍和鳳雛,還要用這種小手段,未免令人不齒?。。。?!
徐庶是隱士當(dāng)中最沉不住氣的。這貨肯定是算準(zhǔn)了劉備要經(jīng)過那里,故意不小心遇見的。我甚至懷疑,徐庶就是這群人攛掇去的。作為試探劉備的手段??纯磩鋵π焓趺礃印H绻B徐庶這種在他們那里恐怕都排不上號的人都能混的好的話,那像臥龍鳳雛這種角色,一旦遇到劉備怎么樣,就可想而知了吧?
但是這群人沒想到,劉備不僅重用,而且直接給了軍師,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這給他們整不會了。
你徐庶坐上了這個位置,那我臥龍鳳雛這種寶貝該往哪擱呢?
于是我覺得,徐庶老母的消息就是他們泄露給程昱的。不然程昱憑啥知道徐庶那么多消息?人家為了躲避官府追殺專門改的單福這個名字,你怎么知道這么多?(后面雖然補(bǔ)充了他倆求學(xué)時候認(rèn)識而且關(guān)系非常好,但是那只是程昱的一面之詞,從徐庶母親的反應(yīng)來看(她喊他程先生),徐庶母親根本就不認(rèn)識程昱,如果程昱和徐庶真的那么要好,徐庶那么孝順,肯定會和母親提及自己這位好友吧?所以程昱跟徐庶壓根就不熟)
結(jié)果就是徐庶被騙到了曹操那邊,臨走之前還專門去告訴劉備諸葛亮的事情。
他甚至,還專門繞道去找了諸葛亮,跟他說了舉薦的事情。
這里我其實是覺得,有兩種可能。
第一,徐庶沒有那么蠢,不可能像徐庶母親說的那樣,不詳細(xì)探查來信的內(nèi)容就無腦相信母親被曹操抓過去。更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母親那么剛烈的性子,如果自己棄明投暗,反而會被氣的自殺。
他清楚地知道這一切,但是他沒有辦法。因為他就是被那群隱士推出來探路的?,F(xiàn)在他擋住了臥龍和鳳雛的位置,那些人自然會想辦法逼他離開。
如果他不去曹操那里見母親,就算曹操不殺他母親,這些隱士恐怕想方設(shè)法也會弄死他母親。說穿了,徐庶知道這不是他和曹操之間的博弈(你只要不殺我母親,我對付你就會有顧忌。你如果殺了,我就死心塌地弄死你。),他知道這是他和那群隱士之間的博弈。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如果不去,自己的母親一定會死,而且恐怕會死的很難看。自己去了,好歹母親是自殺,自己能見到最后一面。
?
隱士們的意思很清楚,你的任務(wù)已經(jīng)完成了,可以滾了。
?
所以徐庶舍不得劉備是真的舍不得。因為劉備真的很看重他。但是之所以是回馬薦諸葛而不是離開的時候就推薦諸葛,是因為他很不甘心。媽的,你們這些人不就是想推薦諸葛亮嘛,老子就是不想說。他心里是很悲憤的。但是最后我個人是傾向于,他知道,一方面就算他不說,那些隱士也總有辦法讓劉備知道諸葛亮。另一方面,劉備真的很可憐,他被劉皇叔的仁義光環(huán)感動了,索性做個順?biāo)饲椤?/span>
我覺得他專門繞道去找諸葛亮恐怕就是在說,你們交給我的任務(wù)我完成了,不要再來為難我和我母親了,給條活路行不行。諸葛亮他們同意了。
?
這么一看,那些隱士們是不是真的很惡心?諸葛亮的形象也沒有那么光輝了?
當(dāng)然這只是我的陰謀論罷了,沒有任何證據(jù),各位權(quán)當(dāng)看著樂呵樂呵,是我自己心里陰暗熬。
?
至于第二種可能就是徐庶真的像她母親說的那么蠢,純純被程昱玩弄。
我反正很難想象一個能夠和諸葛亮他們聊聊天的人會是那種蠢貨。更何況程昱自己說,徐庶的才華十倍于自己。就算是自謙,起碼這倆人智商也差不太多吧?
?
呵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