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科大:被父母“拋棄”的孩子,正在拋棄學習
我們經(jīng)常能碰到吐槽孩子學習問題的家長:
“太傷腦筋了,我兒子一看到手機就兩眼放光,一上課就神游開小差。”
“我們家那個簡直是個磨蹭大王。一小時寫四個字,我每天全程陪在他邊上寫作業(yè)?!?/p>
“為了讓女兒成績提高,全家絞盡腦汁、傷神費錢,可是一點進步都沒有,真不知道該怎么辦?!?/p>
……

那些不愛學習的孩子怎么了?
當我們走近那些不愛學習的孩子,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們其實是很多相似之處的。
首先,他們與父母的關系往往不太好。
因為孩子的功課大發(fā)獅吼功、甚至動手的父母并不少見。
如果輔導孩子要輔導到雞飛狗跳、一地雞毛,這往往不是學習本身的問題了,而很可能是一貫的親子關系和親子溝通的問題,在學習問題上呈現(xiàn)了出來。
在這樣的互動模式中,家長很可能是焦慮、不耐煩、無法控制情緒的。
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父母可能很少提供正向反饋和好的回應,對孩子的情感需求也缺少敏感度。
其次,他們往往缺少自信。
在學校里,他們表面上或許是調(diào)皮搗蛋、活潑可愛的孩子,但是,對他們有更深的了解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他們大都有顆脆弱的小心靈,缺少發(fā)自內(nèi)心的自信。

這表現(xiàn)在與老師和同齡人的互動中。
他們可能會對老師細微的反應、批評、說話時的眼神很敏感,也會對他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很在意。一旦接收到被否定的信號,內(nèi)心就會很沮喪。
同時,他們也無法很好地展露自己。對于表現(xiàn)自己能力的事情,比如舉手發(fā)言、主動爭取一些露臉和上臺表現(xiàn)的機會,會顯得很退縮。
再次,學習是讓他們感到痛苦的事情。
雖然父母愛孩子是一種天性,但其實只有很少的父母能夠做到單純地欣賞和尊重孩子,并因孩子是一個健康快樂的存在而感到滿足。
尤其在學習的問題上,很多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是有選擇的:爸媽并不會無條件接納我,只有我學習好,他們才會愛我。
所以,學習在生命本身的意義之外就有了更多的意義與壓力。
在這樣的壓力之下,孩子對學習厭煩是早晚的事。
愛學習的孩子,得到了被滿足的愛
再深入走近那些愛學習的孩子,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們大都是被父母用“正確”的方式愛著的幸運兒。

“正確”的愛,不一定是傾盡一切給孩子最好的物質(zhì)條件,也不一定是事無巨細照顧孩子起居,甚至也不一定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投入大量心血和金錢。
首先,給孩子正確的愛的前提,是自己要先成為對的人。簡而言之,父母要與孩子做好分離,各自負責各自的人生。
家長自律、成長、不斷自我發(fā)展,會給孩子言傳身教的力量。
在孩子面前,家長的任務是努力解決自己的人生命題,克服生活和工作中的難題,設立更高的目標并一步步堅定地去做。
懂得“正確”愛孩子的父母,往往穩(wěn)定平和,能夠真正看到孩子的存在。
敢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放手”和不控制的父母,往往都內(nèi)在穩(wěn)定,很少焦躁和過度索求。
父母內(nèi)在穩(wěn)定,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由于自身的清澈,父母能真正看到孩子,也就能肯定和正向回應孩子,尊重孩子,反應孩子的情感需求,讓孩子發(fā)展出穩(wěn)定的自體感,形成穩(wěn)定的自尊系統(tǒng),為追求理想抱負打下基礎。

孩子有堅定的理想抱負,才會有努力學習的動力。
另外,能“正確”愛孩子的父母,也是無條件接納孩子的父母。
不管孩子聰明也好,愚笨也罷,父母都要無條件地接納。
這樣的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天賦和能力發(fā)展自己,甚至會比別的孩子更有創(chuàng)造力和自我感。
很多問題的呈現(xiàn),最根本的原因,其實都是關系出了問題。
通過改變關系,讓改變發(fā)生,也許是一條最好的通道。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愛,從而愛上學習,以及美好的世間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