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歷史小常識127——剛果金

剛果金,全稱剛果民主共和國,首都為金沙薩,簡稱由此得名。位于中非。北面與中非、南蘇丹接壤,東面與烏干達(dá)、盧旺達(dá)、布隆迪、坦桑尼亞接壤,南面與贊比亞、安哥拉接壤,西面與剛果布接壤。中西部大部分為剛果盆地,東部、北部、南部為矮高原,最東面邊境線為東非大裂谷。中北部大部為熱帶雨林氣候,南部少量熱帶草原氣候,東部部分地區(qū)有高原山地氣候。盛產(chǎn)各種金屬礦和鉆石。

剛果金最早是班圖人的居住地,1000年左右,剛果金西部逐漸形成剛果王國,而東部由于熱帶雨林過于茂密,人跡罕至人口稀少,一直處于部落狀態(tài)。1884年,比利時參與了瓜分剛果王國,形成了比屬剛果殖民地,形成了現(xiàn)代剛果金的輪廓。

1960年,比屬剛果獨立,建立起剛果共和國,彼時金沙薩的名字是利奧波德維爾,故稱剛果利。1964年改稱剛果民主共和國,首都名字改為金沙薩,故稱剛果金,之后陷入內(nèi)亂。1971年改稱為扎伊爾,試圖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但完全沒摸著邊。1990年退化,1997年陷入內(nèi)戰(zhàn)分裂,國名改回了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金)。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