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俠:英雄遠征》:為什么說它是最特殊的一部漫威電影?

「加七君」個人公眾號?第39篇原創(chuàng)推文?
?期待您的關注、轉發(fā)與點贊~(視頻制作中~)

作為漫威第三階段真正意義上的收官之作,備受期待的《蜘蛛俠:英雄遠征》可謂是交出了一份相當出色的答卷,不僅在豆瓣近30W人的評價中依舊拿到了8.0分,還喜提了單人超英電影新任票房冠軍的稱號。
加七君也真的是非常喜歡這部電影,因為它在足夠完整的同時,又做到了足夠特別,并帶給了我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作為MCU版本蜘蛛俠三部曲的第二部作品,本片的故事本應順著《返校季》的結尾展開,進一步完善彼得·帕克的成長歷程,但由于中途插入了“復聯(lián)3-4”中的多場大戰(zhàn),以及伴隨著人生“導師”托尼的離去,這便使得“荷蘭弟”版的小蜘蛛成為了幾任蜘蛛俠中較為特別的存在。

影片伊始一邊交代了“爍滅”這一概念,一邊通過記者的提問表現(xiàn)出了人們對于蜘蛛俠寄予的厚望,他被群眾一致認為是“復仇者聯(lián)盟”的新任領袖。
但這種身份上的變化對于尚且是一名高中生的彼得而言實在是太快了些,所以當面對記者不斷提出的有關鋼鐵俠的問題時,他只好無奈的選擇逃避。可他即使躲得開媒體的追問卻也還是躲不掉墻上的噴漆涂鴉,躲不掉心中無法割舍的思念。
坐在天臺上的彼得在那一刻像極了《平行宇宙》中逃回家擁抱父親的邁爾斯,前者背負著托尼的期望與愛,后者則肩負著對已故蜘蛛俠的承諾,同為青春少年,同樣被壓力壓得透不過氣。

被迫接班的彼得·帕克終究還是顯得有些不堪重負,于是他更愿意回答有關社區(qū)話題的提問,他更希望能安穩(wěn)的回歸一段校園生活。所以他沒有選擇將戰(zhàn)衣放入背包,所以他再三拒絕了接聽局長的電話,所以當“神秘客”出現(xiàn)之時他表現(xiàn)出了那般的欣喜之情,因為他以為自己找到了比他更適合的“下一任鋼鐵俠”,他以為自己終于有了一個可以喘息的機會。
在他決定送出“Edith”的那一刻,蜘蛛俠已不知不覺間變?yōu)榱似接沟摹耙购飩b”。如同失去能力的戰(zhàn)衣一樣,隨著“局長”那句對于托尼眼光的質疑,彼得也丟失了那份作為蜘蛛俠的信心。

宛若將戰(zhàn)衣扔進垃圾桶的“托比”版蜘蛛俠,也如同被認為是沒有做好準備的邁爾斯,MCU中的彼得·帕克也迎來了屬于自己的至暗時刻。
不過所幸,他丟失的只是暫時的自信,而非刻在骨子里的責任。
“責任”一詞始終都是蜘蛛俠的精神內核,本叔叔的那句“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也成了每一任蜘蛛俠所踐行的宗旨,“荷蘭弟”版的小蜘蛛也不例外。

哈皮曾說過,托尼每次都在后悔自己的決定,唯獨對于小蜘蛛是個例外,他不會看走眼。的確,因為MCU中的彼得·帕克與托尼是那般的相像。無論是抱著核彈沖上太空、戴上手套打出響指的鋼鐵俠;還是對“Liz”再三說出抱歉、靠一己之力拯救城市的蜘蛛俠;他們都總是會為了肩上的責任而選擇“犧牲”自己。
也許成為蜘蛛俠的重點并非在于責任的大小,而是在于你是否愿意主動選擇去承擔它。

在綜藝《我是唱作人》中的某一期,常石磊在評價白舉綱的一首demo時說過這么一段話,“當我在非常不想再繼續(xù)聽的時候,他忽然起板了”,這與《英雄遠征》這部電影在劇情節(jié)奏上給我的感受十分相像(不過我一直都很想繼續(xù)看下去)。每當某一段描繪過后的節(jié)奏趨于平穩(wěn)之時,總會出現(xiàn)新的“爆點”令人眼前一亮,有時是反轉,有時則是頗具深意的臺詞。這種節(jié)奏變化不僅體現(xiàn)在了劇情上面,在人物方面也有所展露。
最為顯而易見的便是新登場的反派角色——“神秘客”。

在神秘客與蜘蛛俠的對手戲的前半部分,后者都一直處于主導地位,掌控著觀眾的觀影重心,而這一切伴隨著那段“酒吧演講”而有了變化。得到眼鏡的神秘客第一次露出了自己的真正面目,他站上吧臺,一邊借此向觀眾介紹著teammate(這處設計很巧妙、精簡鏡頭),一邊憧憬著自己如愿成為超級英雄的美好未來。
神秘客從未喧賓奪主,卻僅靠一場戲便完成了人物塑造上質的飛躍,為之后的“正邪對抗”做足了預熱。

當然,這種角色的塑造離不開演員的功勞,神秘客的扮演者杰克·吉倫哈爾再一次在熒幕上貢獻了自己卓越的演技。加七君認為杰克身上最大的魅力,就是他總能把角色演繹成最令人相信的樣子,無論是《夜行者》中一心向惡的記者Lou,還是《十二宮》中死磕真相到底的小漫畫家,在他的演繹之下都顯得是那般的真實與立體。
而這一次的神秘客則就像是此二者的一次完美結合,保留了一份野心的同時,又夾帶著一份偏執(zhí)。


除此之外,影片中有很多有關細節(jié)的伏筆鋪墊的也十分精彩。
比如關于制勝的關鍵——“彼得一激靈”。
在本片中首次提到“蜘蛛感應”的人是梅姨,當香蕉砸到彼得的臉上之時,作為觀眾的我們與梅姨一樣好奇,“蜘蛛感應”怎么會不靈了呢?于是在柏林的幻境大戰(zhàn)中,小蜘蛛被神秘客的幻象逼得節(jié)節(jié)敗退,明明應該靠“蜘蛛感應”完美克制神秘客的小蜘蛛卻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只因那時的彼得尚處于自我懷疑之中,就像《平行宇宙》中被其他蜘蛛俠們“看不上”的還無法熟練掌握隱身技能的邁爾斯一般,他的能力被自我限制住了。而在影片的最后一戰(zhàn)中,伴隨著彼得完成了自我新的成長,“蜘蛛感應”也終于再次靈驗起來。


再比如關于局長身份的這條暗線。
從神秘客當著局長的面稱贊彼得“不必為自己比別人聰明而道歉”以及局長言語間對“驚隊”的調侃,到局長整部電影中都被神秘客的詭計騙得團團轉,再到影片的第二個彩蛋中完成了真相反轉,一切疑問都在剎那間迎刃而解。

如果說這種提前埋好細節(jié)線索的做法是漫威所最擅長做的事情,那么在商業(yè)片中展露出一絲反思則無疑是MCU電影作品中的一次突破,也是使得本片不只是一部優(yōu)秀爆米花電影的關鍵所在。

這種反思不像《黑暗騎士》那般來的深刻有力,也不像《蝙蝠俠大戰(zhàn)超人》那般的含蓄內斂,而是依靠臺詞直接的表達出來,“人們什么都相信”。
神秘客沒有輸,從最后的彩蛋來看,他才是獲勝的一方,因為他看穿了人性的弱點。
也許人們也并非真的什么都相信,人們只是喜歡被騙而已。

我很喜歡MCU中蜘蛛俠的故事,因為它并非架構在宇宙或神話之間,也并非動輒上升到拯救世界的高度,而是總把眼光聚焦在最接近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返校季》中的反派“禿鷲”是“復聯(lián)大戰(zhàn)”后遺留問題的受害者,而本片中的神秘客則也只是一個充滿野心的普通人而已,甚至我們每一個人都存在著成為神秘客的可能性。
而在本片中,無論是神秘客利用科技手段欺騙世人,還是擁有強大功能的“Edith”的輕易易主,似乎也都對于科技帶著一絲淡淡地反諷意味。
本文圖片來自于網絡,加七君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