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志三十三—— 宋公伐齊納子昭 楚人伏兵劫盟主
? ? ?宋襄公帶兵送公子昭回齊即位,易牙帶兵出城迎敵。高虎見易牙出城,便在城樓上宴請豎刁,趁機斬殺了他。之后高虎大開城門,宣稱公子昭已經(jīng)到達城外,高虎裝出一派出城迎接公子昭的模樣。齊國人痛恨易牙豎刁二人,因此也痛恨公子無虧?,F(xiàn)在聽說公子昭要回國即位,又聽見高虎出城迎接公子昭的消息,紛紛跟隨高虎。
? ? ? 國懿仲入宮見到公子無虧,向公子無虧告知民心不附的情況,公子無虧問易牙豎刁在哪里,國懿仲回答道易牙還在打仗,勝敗未知;豎刁已經(jīng)被殺。公子無虧大怒,帶領(lǐng)著數(shù)十名太監(jiān),駕車招募人手,沒成想一個人都找不來,反倒引來了一群冤家。這些冤家都是易牙豎刁扶持公子無虧上位時所殺大臣們的家屬、族人。如今聽說宋襄公送公子昭回國,易牙帶兵在外,豎刁被殺,正是推翻公子無虧的時機,紛紛帶上兵器,直奔宮門。正好撞見公子無虧的車馬,仇人見面分外眼紅,把公子無虧團團圍住。公子無虧和一幫隨行太監(jiān)被殺的消息,引來了國懿仲。國懿仲安慰眾人各回各家,又派人把這個消息告訴高虎。
? ? ? ?另一邊易牙正在和宋軍對峙,軍隊中流散著公子無虧和豎刁被殺、高虎迎接公子昭即位的消息,齊兵都不愿再幫助易牙打仗。易牙得知軍心動搖又無力回天,只好帶著幾個心腹逃往魯國。第二天天明,高虎趕到易牙帶領(lǐng)的軍隊里面,安撫軍士。高虎帶人來到城郊迎接公子昭回國,同時告知國懿仲準備公子昭的登基事宜。
? ? ? ?皇宮內(nèi)的公子元,公子潘聽說了這件事,準備和公子商人一同迎接新君,可公子商人認為他們幾個在國內(nèi)忙過來忙過去的,如今他公子昭什么都不干借助宋國就回來即位。公子商人還建議應(yīng)該趁現(xiàn)在宋國退兵,借為公子無虧報仇為名帶兵誅殺公子昭,那么國君之位就落在了我們?nèi)耸种小9釉ズ烷L衛(wèi)姬商議后,三位公子帶領(lǐng)著公子無虧的一幫舊部下,聯(lián)合豎刁的手下封鎖城門不讓公子昭入城。高虎、公子昭見此情形,幾番考慮,沒有必勝的把握,只好又逃到宋國去了。
? ? ? 宋襄公剛剛班師回國,就看到公子昭來到。便問其緣由,高虎一一稟明。宋襄公給公子昭打保票說一定幫人幫到底。立刻命大將公孫固召集兵車四百乘,公子蕩為先鋒,華御事為后軍。宋襄公親自帶領(lǐng)中軍來到齊國境界。一路上齊國守將看見高虎,紛紛打開城門放入,宋國大軍很快就到了臨淄城下。?
? ? ? ?宋襄公見城門緊閉,命三軍準備攻城器械。城內(nèi)公子商人、公子元、公子潘三人自知實力不濟,決定先下手為強。當晚,三人悄悄帶兵偷襲宋軍,由于不知道虛實,闖入宋先鋒公子蕩所在的前營,公子蕩面對著突如其來的偷襲,被打的措手不及,棄寨而逃。中軍大將公孫固、后軍華御事和高虎聽見前營出事,帶領(lǐng)大軍前去救援。雙方混戰(zhàn)到天明,公子元三人抵擋不住,被宋軍殺的七零八落,無奈之下,公子元逃去衛(wèi)國。公子潘、公子商人收拾殘兵敗將退進城中。宋軍緊跟其后,殺入城去。崔夭駕車帶著公子昭進城。上卿國懿仲聽到公子元等三人兵敗,公子昭進城的消息,召集百官同高虎擁立公子昭即位,史稱齊孝公。齊孝公即位后,論功行賞,封崔夭為大夫,犒勞宋軍。齊孝公留宋襄公在齊國游玩五天才送宋襄公回國。魯國的國君魯僖公是支持公子無虧,已經(jīng)派出大軍幫助公子無虧,半道上聽到齊孝公已經(jīng)即位的消息就灰頭土臉的回去了,自此齊魯兩國的關(guān)系就出現(xiàn)了裂痕。齊孝公問罪公子潘、公子商人,二人把罪責推到了公子元身上。國懿仲、高虎只痛恨易牙豎刁二人,經(jīng)過商榷后,只對易牙豎刁二人及其黨羽進行處罰,對其他人則既往不咎。八月秋季,齊孝公安葬齊桓公于牛首堈之上,筑起三座大墳。另外兩座安葬晏蛾兒和陪葬的長衛(wèi)姬、少衛(wèi)姬及宮中侍者。
? ? ? 話分兩頭,宋襄公打敗齊國,立公子昭為君,自認為立了不世之功,便產(chǎn)生了接替齊桓公為盟主的想法。又擔心那些大國不給自己面子,就命令滕、曹、邾、鄫幾個小國在曹國內(nèi)會盟。曹、邾二君到后,滕君才到。宋襄公認為滕君不尊重自己,因此把滕君關(guān)了起來,鄫君原本不想去,可聽到滕君被囚的消息,害怕宋國就忙慌趕去赴會,到了地點時已經(jīng)逾期了兩天。宋襄公想要懲罰鄫君,大夫公子蕩認為可以用鄫君作為祭品獻祭,就可以恐嚇齊桓公都沒平息的東夷部落。上卿公子目夷不這么認為。兩人爭來爭去,爭個沒完。宋襄公稱霸心切,就沒有聽取公子目夷的建議,命人把鄫君給殺了。曹共公、滕君見此情形大驚失色,不惜一切代價逃回國去。宋襄公知道二人逃走,感覺有失臉面,就帶兵功打曹國。公子目夷再一次勸阻宋襄公,宋襄公還是不聽,命公子蕩帶領(lǐng)兵車三百乘,圍了曹國都城。曹國大夫僖負羈帶兵防守,公子蕩打了三個多月還沒有打下來。
? ? ? ?此時,鄭文公已經(jīng)和楚國結(jié)盟,楚成王和魯、齊、陳、蔡四國之君約好在齊國結(jié)盟。宋襄公聽到這個消息大驚,一是由于宋國距離齊魯兩國不遠,如此一來宋國形勢就會更加危急,二是擔心公子蕩失利,貽笑大方。宋襄公立馬召公子蕩回國,曹共公怕宋國再次討伐,向宋國服個軟。自此宋、曹相睦如初。?
? ? ? ?宋襄公十一年,周襄王十二年。宋襄公一心想要稱霸諸侯,可是小國們不服宋國。大國們不僅看不起宋國,而且要和楚國結(jié)盟,宋襄公一時心急如焚。公子蕩建議宋襄公借助楚國威望將中原諸侯們聚在一起,然后再依靠諸侯們制衡楚國。公子目夷不認為楚國會幫助宋國,就勸宋襄公作罷。宋襄公又不聽公子目夷的建議,派公子蕩向楚國輸送利益,楚成王許諾和宋襄公相約鹿上之地,宋襄公也通知了齊孝公。
? ? ? ?第二年正月,宋襄公就在鹿上之地,筑起高臺,靜待齊楚二君。二月初旬,齊孝公先到。宋襄公認為齊孝公能有今天,多虧了自己,面露傲驕之色。過了二十多天,楚成王才到。宋襄公想著,應(yīng)該按照爵位排列座次,如此宋襄公應(yīng)該坐首位,接著是齊孝公、楚成王。到了約定時間,一起登上高壇,宋襄公毫不客氣坐在上座,擺出一副盟主的樣子。楚成王看宋襄公很不順眼。結(jié)盟結(jié)束,宋襄公決定和諸侯們在中秋八月之時相聚,并拿出參加國的名單,宋襄公先送給楚成王簽署,齊孝公對此產(chǎn)生了芥蒂。楚成王簽上名字,送給齊孝公,齊孝公譏諷著說,齊國是宋國罩著,宋國已經(jīng)簽了,我就不必寫了。楚成王微微一笑。齊孝公的這一舉動在宋襄公眼里變成了他長臉的資本。盟會結(jié)束,三君各自回國。
? ? ? ?楚成王回到楚國,和大臣們說起此次會盟的情況。斗谷於菟認為宋襄公實在是無禮至極。楚成王心里想怎么借下次盟會的機會趁機稱霸中原的諸侯。大夫成得臣建議會盟時把宋襄公綁起來,威懾諸位諸侯。楚成王覺得此計可行,命成得臣、斗勃二人選出五百勇士方便會盟時動手。
? ? ? 宋襄公回國以后,面露喜色,對公子目夷說楚國已經(jīng)答應(yīng)參加諸侯大會了。公子目夷擔心楚國人居心叵測,口是心非。可宋襄公認為自己忠厚待人,楚成王怎么可能欺騙自己,就沒聽公子目夷的話,向諸侯各國傳去會盟消息。宋襄公命人在盂地筑起高壇,建設(shè)招待館。糧草什么的都準備的非常豐厚。
? ? ? 七月初秋,宋襄公去赴會。公子目夷勸宋襄公多帶點兵馬,防止楚國兵變。宋襄公認為如果帶多了兵馬不僅是對楚國的不尊重,而且還顯得自己沒有誠意。公子目夷還想帶領(lǐng)兵馬埋伏在會壇附近,以防萬一。宋襄公覺得實在是沒有必要,臨走之時,宋襄公擔心公子目夷擅自行動,就拉著他一起去,公子目夷也擔心宋襄公的安危,于是君臣二人一起到達會盟地點。
? ? ? ?到了約定時間,楚、陳、蔡、許、曹、鄭六國之君如期而至,只有齊孝公、魯僖公二位沒去。宋襄公把六位國君安置好。會盟進行到推選盟主的時刻,宋襄公指望著楚成王開口說推選自己為盟主,給楚成王使眼色,楚成王低著頭不說話,眾諸侯也是面面相覷,不敢吭氣兒。宋襄公表述出自己是想要重振齊桓公的霸業(yè),尊王攘夷,保佑天下太平的。眾諸侯還沒說什么,楚成王就問盟主應(yīng)該是誰。宋襄公說應(yīng)該論功爵而定,此時楚成王說自己是王爵,應(yīng)該為盟主,就坐在了首位。宋襄公看見應(yīng)該屬于自己的盟主之被楚成王搶了去,臉色突變,和楚成王理論了起來。
? ?“寡人身為公爵,天子還要以賓客之禮對待我。你那王爵,不過是自己封的罷了,怎么能用一個假的王壓住一個真的公?!?/p>
? ? ? ?“寡人是自封的王不假,那是誰邀請寡人來的?”
? ? ? ?“你能參加這個會議,那是之前有所約定,可不是寡人說的。”
? ? ? ?成得臣說:“那得問問各位,是看在楚國的面子上來的,還是看在宋國的面子上來的?!?/p>
? ? ? 陳,蔡等國君平日里都害怕楚國,齊聲說是因為受了楚國的召令來的。
? ? ? ? ?楚成王用犀利的眼光看著宋襄公,譏諷道“你還有什么話說?”
? ? ? ?宋襄公見講理講不過,想動手身邊又沒有甲士,正在躊躇之時。成得臣、斗勃脫下外面的衣服,原來里面都穿著鎧甲。成得臣發(fā)出一聲呼,跟隨楚成王來的一千多人都身穿甲衣,手持短兵器,飛奔上來。各國諸侯被嚇得魂不附體。成得臣把宋襄公撲倒在地,斗勃指揮甲士把宋襄公綁了,最后時刻宋襄公推走公子目夷,公子目夷見救不了宋襄公,逃回宋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