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境反常,必出禍事”:這2種夢,是壞夢,預(yù)示不幸

01
有人說過,夢,是窺探內(nèi)心的一面隱秘之鏡,是另一種虛幻卻真實的人生體驗。
從古至今,人們都對夢境進行探索,并提出了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夢境可以預(yù)示未來。有人認為,夢境跟當下的遭遇有關(guān)......
不同的人,做過不同的夢,遇到過不同的事,有不一樣的經(jīng)歷,自然就會得出不一樣的結(jié)論。夢境,就是現(xiàn)實中人,對于虛幻世界的一個概述。
古時候,道家的代表人物莊子,有一天夢到自己成為了蝴蝶,自由地在天地之間飛來飛去,沒有任何的束縛,完全符合莊子向往自由的追求。
醒來后,莊子感慨,到底莊周是蝴蝶,還是蝴蝶是莊周呢?其實,莊周既是蝴蝶,蝴蝶也是莊周。一個是現(xiàn)實中的形象,一個是夢境中的形象。
夢境特別奇幻,身臨其中的我們,會感覺到特別真實,仿佛就跟活在夢境世界當中一樣。

02
這既真實,又虛幻的夢境世界,讓無數(shù)人都疑惑,夢境到底有沒有“預(yù)示”的作用呢?或者說,夢境,能不能反映當下以及未來的情況呢?
著名心理專家郝濱教授認為,夢中會出現(xiàn)欲望、情緒等各種感受,這些都是你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產(chǎn)生的。
談到神經(jīng)系統(tǒng),我們就不得不談到“感覺”。人類有五種基本的感官,分別是視覺、嗅覺、味覺、觸覺、聽覺。這五種基本的感官,讓我們直接感知這個世界。
看到什么,聞到什么,品嘗到什么,接觸到什么,聽到什么,都會形成記憶,寄存于腦海當中。從小到大,我們形成了諸多的記憶,都跟這五種感官有關(guān)。
有人會說,既然存在五種感官,那是否存在第六種感官呢?絕對是存在的。
在西方心理學(xué)中,有這么一個名詞,超感官知覺,百度百科的解釋是,指不憑借感官信息而對外界事物獲得知覺經(jīng)驗的現(xiàn)象。簡稱,第六感或者靈感。

03
超感官知覺,不用通過基本的感官,就能獲取到外界的信息,那它憑借的,到底是什么呢?心靈或者磁場的感知。
心理學(xué)家將“超感官知覺”分為了4點。首先,心電感應(yīng),兩個人可以通過心靈進行交流;其次,瞬間的靈感,突然間有什么好點子和想法,在腦海中一閃而過。
第三,預(yù)知,在某一個瞬間,突然預(yù)知到什么事兒即將發(fā)生;第四,心靈致動,通過心靈的力量來影響或者控制某些事物。
正是因為人類擁有超感官知覺,也就是第六感,所以有些人可以做未卜先知的夢。夢境里面發(fā)生的事,也許會在未來的某一刻出現(xiàn),或者預(yù)示有什么怪事降臨。
有一個例子。心理學(xué)家榮格的一位朋友,是登山愛好者。有一天,他夢到自己爬到了山頂,然后往懸崖一看,不小心摔了下去。
過了一段時間,這位朋友依舊選擇去爬山,果然摔下了山崖,結(jié)果跟夢境中的情況一模一樣。對此,心理學(xué)家提出了一個觀點,夢境,或許具有預(yù)示的作用。

?
04
西方的夢境說法,跟東方的《周公解夢》,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
在《周公解夢》中,明確提出了六大夢境,正夢、噩夢、思夢、寢夢、喜夢、懼夢。
明代經(jīng)學(xué)家陳士元,在此基礎(chǔ)上,提出了九大夢境,:氣盛之夢、氣虛之夢、邪寓之夢、體滯之夢、情溢之夢、直葉之夢、比象之夢、反極之夢、厲妖之夢。
正夢,就是自然之夢,反映了人們睡覺特別踏實。噩夢,顧名思義,就是做了諸多奇奇怪怪,而又讓人心有余悸的夢。思夢,那就更好理解了,就是思念、回顧之夢。
寢夢,就是半睡半醒時所做的夢,我們稱之為白日夢。喜夢,跟歡喜之事兒有關(guān),但要注意物極必反,避免樂極生悲。懼夢,會讓我們看到內(nèi)心恐懼的人與物。
上文那個摔下山崖的例子,就涉及到了“懼夢”??梢哉f,噩夢、懼夢,這兩種夢境,都是不太好的夢,象征了不幸。

05
關(guān)于噩夢和懼夢,東西方有一個相同的說法。西方文化認為,人們會在噩夢中遇到夢魔。東方文化認為,人們會在噩夢中碰到夢魘。
夢魔和夢魘,其實是一個意思,就是說你在夢境中,看到了一些難以置信的人與事兒,這些人與事兒還特別可怕,讓你無法醒來,胸口郁悶,腦子混亂。
夢魘,就是民間談到的“鬼壓床”。其實,夢魘是一種很正常的現(xiàn)象,你的潛意識處于半醒半睡的狀態(tài)當中,但身體的機能還未完全復(fù)蘇,自然就動彈不得了。
對于噩夢和懼夢這兩種壞夢,以及寢夢(半睡半醒的夢),要多留心眼。不幸,或許就暗藏其中。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