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對自己有一些幻想
一個人,該做些什么事情。 ? 慢慢的發(fā)現(xiàn)身邊的人,要么忙于上班,要么忙于學習,要么忙于游戲,要么忙于戀愛,要么忙于刷視頻訊息等。好像大家總有事可做,大家似乎不曾會停下來在思考,人生下一步該怎么走了。也許會停下來,也許會思考,但很難是站在孤獨的角度上再次對自己發(fā)問,因為越深入對自己一個人發(fā)問,越深感恐懼與迷茫以及空虛,這是一個會讓人陷入泥潭里,陷入抑郁里,不知所措。 在上班時候,某一瞬間停滯,在思考自己未來工作時候,漸漸的會發(fā)現(xiàn)工作也遇到過一些貴人,也許這工作不是自己喜歡,也不是自己能勝任,但在思考的片刻后,要么為了生活里的那些人繼續(xù)工作下去,要么為了不繼續(xù)想那么多雜七雜八的來消磨打發(fā)時間,要么向來就不知道該干什么,哪個可以輕松還行就干著吧。因為不知道對自己糾結(jié)下去是否可以找到工作的意義,那就先工作著吧。 在學習時候,某一思考問題片刻,會給自己掙扎,能不能早點賺錢,學習的這些知識點仿佛再則不會用上了,轉(zhuǎn)眼間,該忙著期末就忙著期末,總有那么個考試,獎學金,升學,畢業(yè)的“遠景”促使著你要往前走,沒有多少人意識到自己要做什么而選擇離開,或者,追求這些是否對自己內(nèi)心想做的有真正的意義,比如說拿獎學金,是為了名譽,為了證明自己真正的實力,還是只是為了那筆錢,那如果為了錢,為什么很難愿意去兼職去做更有賺錢的方向或者是偏向更賺錢的專業(yè)方向。再問下去,也許大家向來就沒有考慮過那么多,當下做了就做了。 戀愛也許沒太多可談的,因為與人相處的狀態(tài),就是不斷的在與一個人和兩個人的相處界限中不斷磨合,也許真愛就是恰好她也懂你的邊界和她的邊界罷了。這或許相處可以產(chǎn)生,或許由于個人問題,永遠也很難真正處理得了這界限感。 游戲與刷視頻訊息,這或許不是我主要討論的點,因為在我的看法里,這些活動時間對于大部分人而言,相對占用比較少,而比較少的時間里也只是一個放松自我的狀態(tài),或者社交的狀態(tài),那很難有所謂對自我深入探索的可能,有的話,這人思想也是有點毛病在里頭。而如果長時間,非職業(yè)選手而言,那就是一個逐漸沉迷的狀態(tài),對于這個沉迷,我向來歸結(jié)為他她不過如此,怎么會想著思考未來,活在當下就好了吧。 很多時候,我們長大了,總覺得我們自己似乎什么都懂,什么都理解,當別人開口講道理的時候,就有種,哎呀,你說的我都懂的不耐煩感。是啊,大家都懂的道理,那交流的意義又何在呢?你說的我都懂,我說的你也懂,那咱就沒必要交流,因為每每你開口我就不想聽重復的話語了,逐漸變成大家各自過自己生活不就好了,那社交只需要噓寒問暖,吹噓八卦的狀態(tài)即可了。好像是這樣,生活就過得簡單自在了,就是最自然的普通人的狀態(tài)了。這尤其是存在于長輩對晚輩,工作后對學生,這很奇怪的,也許就是存在一絲絲的經(jīng)歷“優(yōu)越感”,總會覺得,是這樣的啦,你現(xiàn)在還小,不懂;你工作了就會明白了;是不是上班綜合征等等。似乎他們覺得他們好懂,或者不屑聽你說的樣子。于是乎,漸漸也許我也變成也不屑于傾訴,不屑于交談,可能接著對后輩,對在讀學生依舊表達,是這樣的啦,你長大了,工作了就會明白的了…… 當一遍又一遍的對這些生活的例子,對這些所謂的道理,現(xiàn)狀,在腦海反復橫跳,反復反芻時,我并沒有總結(jié)自己的什么人生信條,也無法把生活羅列得規(guī)則有序。雜亂向來就是人生的本質(zhì),但雜亂的,自己能活明白屬于自己的那么一條線,并非說是直線,也非斷斷續(xù)續(xù)的線,能夠自始至終的相信下去,那或許是活著的意義吧。有的人或許沒有想明白卻找到了,有的人沒有想明白也通過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圈圈圓圓圈圈的,還是過完不錯的這一生。但如果從一開始就想明白,能找到心中那么一條線,那么一個答案,然后不斷的相信著走下去,這或許真的需要把這份孤獨感,這份不斷在各種狀態(tài)下思考自己的那份沉浸感,沉浸到甚至會迷失自我的那份虛無的感覺,或許才可能找到自我。 如果可以,人還是過得不要那么清醒吧,當清醒的人遇上敏感的人,就會痛苦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