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 |《許倬云十日談》:疫情之中,寫給大家的34句話


| 全文共計1344字,預計1-2分鐘 |
1 要有一種遠見,能超越未見
我盼望此時此地走這一遭,有機會和大家說這些話。使大家心里激動一點,本來平靜無波的心里可以起個漣漪。小波浪可以造成大眾的潮流,推動大家不斷進步。
這個世界上,唯一不會改變的事實,就是我們經(jīng)常不得不改變。
理想境界,對于我們來說,是永遠要到而到不了的境界。
要人心之自由,胸襟開闊。要拿世界曾經(jīng)走過的路,都要算是我走過的路之一。
永遠要有更進一步的可能,永遠要有糾正錯誤的可能。
我們追求的是知識,但知識提升更高層次才是智慧。許多人的智慧合在一起,才能構成文化的潮流。
以知識引導我們的生活,以生活引導我們的生命。
我們讀書人不是為了學位,不是為了地位。讀書是為了生命,讀書是為了求“心之所安”。
知識越豐富,我們其實應該越謙卑。對歷史的判斷,我們要存一份原諒之心。
每個人都有抓不到的云,都有做不到的夢。

2 瘟疫在人間,從來沒斷過
瘟疫中留下的印象,被死亡毀滅的印象,是我抗戰(zhàn)中的親身經(jīng)歷。種種壓迫感,被深深刻在心里,記憶之中。
瘟疫從一開始出現(xiàn),就有其社會性與政治性。瘟疫造成了思想上的極大沖擊,而不僅是經(jīng)濟上。
平心而論,今天瘟疫爆發(fā)的情況和歷史上相比,我們無疑是幸運者。
隔離的時候,也嘗試著回頭想想:你自己有沒有過分貪,過分霸道,過分要求?而忘記了別人,踩到了別人腳,傷到別人的心,辜負了別人好意?這都是我們往里走,安頓自己。
不要理想地認為,將來有東西可以完全替代什么。只有演化,只有無窮地追尋、改變,和因此而呈現(xiàn)更多的選項。
心靈上的安頓,比生產(chǎn)、生活上的安頓和舒適更為重要。這是美國人最近一個大難關。
中國文化中,你的“心”就是上帝,人心怎么樣想,就造成你看社會怎么樣。許多人的心合在一起,就是“眾人之心”,就是支配你、呼喚你、抑制你、鼓勵你的力量。
做頭馬要付出代價,要比別人累,比別人苦,得任勞任怨。個人如此,國家如此,民族如此,社會如此。
西方獨神教信仰的結果,凡是有差別就有沖突。中國的觀念,是有差別就融合、調(diào)試,永遠在變。
我們未來唯一的出路,就是在經(jīng)濟交換、文化交流互通的網(wǎng)絡上,建立新的理想。國家不是終極階段,國家是中間層。

3 烏托邦在哪里?烏托邦在你心里
云過以后,天上還是明月滿空。
但世界在永遠不斷地競爭,這是在全球化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事情。
每個國家或族群,在歷史上都有過一定的階段和經(jīng)歷。階段不一樣,類似的事情也不一定以同樣的方式出現(xiàn),也不一定以同樣的方式處理。
中國的“厲害”是花了本錢的,不能自豪地說“中國人優(yōu)秀”。沒有一個種族有先天性的優(yōu)秀——優(yōu)秀的是文化的優(yōu)秀,不是人種的優(yōu)秀。
歐洲內(nèi)部曾經(jīng)關閉的門已經(jīng)打開,但是東歐和西歐永遠在對抗,這是歐洲的致命傷。
變化之中可能是機會,變化之中可能也是危機。所以我們要警惕,要小心。
我們對疑問是永遠開放的,尋找疑問的答案,也永遠可以有許多的可能性。
什么是自由?自由是我有基本的自由,但是我的自由不要妨礙別人的自由。自由、平等既要想起自己,也要想起別人。
安頓自己更要緊的是:欲望達不到的時候,你必須要知道,人不可能所有欲望都達到的。
烏托邦在哪里?烏托邦在你心里。人人心里有烏托邦,人人就都是好人。
我已經(jīng)九十多歲了,身體不好,隨時準備垮掉。但我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求修己。


泰普洛領導力簡介:
泰普洛領導力成立于2002年,是國內(nèi)高端領導力發(fā)展機構。我們致力于提升高管團隊領導力和喚醒組織潛力,融合高管教練、內(nèi)部私董會、定制化內(nèi)訓、領導力測評等多種服務形式為一體,為本地和跨國企業(yè)提供持續(xù)創(chuàng)新的領導力綜合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