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管少年L的學術漂流:從本科生到博士生,如何一步步走上科研

致進入本文的你: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鎮(zhèn)青年,從小鎮(zhèn)到省會,又從省會到大城市,又誤打誤撞走上這條學術的道路。一路皆是迷茫,但也偶然感到驚喜若狂,這或許就是活下去的意義吧。之前寫過一篇有關為何我會走上學術道路的啟發(fā)性的文章,今天這篇,是從頭到尾,講講如何走過的。
可能你只是純粹的感興趣發(fā)生了什么,也可能你也想要走向和我相同的道路。這些都很好,但是寫下這些東西,更多的還是一份自我總結和反思。所以,本文的個人成分很濃,所以如果有任何問題,可以評論區(qū)留言或者與我私信溝通,有時間就回復。如果能夠幫到你一二,那自然是我的福分?,F(xiàn)在進入正文。
本科:廣闊天地
說起做學術這個事情,還是從本科開始,因為幾乎沒有人在高中有這個想法的(高中我只想著活下去)。但是我可能是比較少本科就已經(jīng)決定做學術的人。
上完大一之后,我開始迷茫,因為我整個大一參加了一個學生組織和一個社團,雖然我在里面表現(xiàn)突出,但是精疲力竭的我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學生組織這個東西,根本就不適合我。我不想在這種地方過完我剩下的大學生活。所以我雖然可以進入管理層,但是退出了所有的組織。
這樣子,我就干干凈凈的進入了大二。但是做些什么呢?每天的日子實在是太無聊了,我又很不喜歡上課、做作業(yè)、考試、刷績點(這一點我要說到,其實我犯了很大的錯誤)。我不是一個標準學霸的模樣,頂多算個學痞吧,混混能過日子,但是讓我正經(jīng)和他們爭,我是不可以也不情愿的。
正巧,大二上學期,十一放假前,學校一年一度的大學生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開始申報了,身邊的學霸們都躍躍欲試。我想,這個還蠻有意思的,我好討厭老是聽著別人的安排做事情,很多人都不懂得如何領導他人。如果我能夠帶一個團隊做一次這個,萬一得了獎或許不僅能夠滿足一下虛榮心,還可以在我無聊的大學生活里增加一點挑戰(zhàn)性。
放假期間,我在我的圈子里挑選了一批“特種兵”,很意外的是,我找到的朋友們都非常樂意做這件事情,大家很聊得來(后來,我們幾個人成為了最鐵的戰(zhàn)友,所有人都讀了研究生,其中一位現(xiàn)在也已經(jīng)是博士生了)。其中有我的一個同班同學(有非常強的理論構建能力),我在音樂社團認識的朋友(金工專業(yè)),還有學校編輯部的部長(寫作沒得說)。
我們5個新兵蛋子都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的學術項目,而且都是大二。而其他的幾乎所有隊伍,都是有高年級的學長學姐帶著,甚至有一些就是全部都是高年級的學長組隊,就是奔著拿到項目去的。4年后的我就會知道,這就叫做“寫本子”,是在國內(nèi)做學術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但是當時就是一股腦沖就是了。
你會發(fā)現(xiàn),雖然我們沒有任何經(jīng)驗,但是我在選擇每一個人的時候,都非??粗豻a們的長處。我經(jīng)常會和朋友們說:沒有任何一個人是一來就做得好的,但是我們只要一起拼,就一定可以拿下來;我不相信我們做不了。我自己想,加上找到我們學院的教授(后來上研究生才知道他是這個領域頂尖的專家,只是當時懵懵懂懂,完全沒想到要去social),拿下了這個申報書的題目(這一點也決定了我后來學術的走向)。每一個星期,我都會組織進行節(jié)奏很正常的例會,然后把任務發(fā)下去。我的目標是,每一個人只要一星期做兩三個小時,我們就能把握效率,把事情做好。除此之外,我們還學習了過去幾屆學長學姐的計劃書,這個對我們的幫助非常大。其實學術的開頭,就是要多學別人的,多看別人的文獻,多看別人怎么寫。
比如,一些人覺得申報書需要很多頁,需要做很多事情,他們要寫100多頁的申報書,好像一本小說似的。我說,“如果你能用10個字講清楚一件事情,就不要用15個字?!蔽覀兓私咏粋€星期的時間修改,就是為了把我們的申報書縮減到最薄,讓評審能夠最快的知道我們要做什么。
當我拿著自己隊伍的打印精美的申報書到學院辦公室的時候,我感到很開心。我好像真的做到了什么,我們的團隊戰(zhàn)勝了一個月前的自己。
后來我才知道,從那一年開始,我們學校的校級項目申報,新增了一個重點項目,整個學校只有10個。當年提交了300個項目,我們是10個里面的一個,而且只有我們隊伍是全部由大二學生組成的。當我晚上十一點半收到恭喜的短信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原來我可以做到任何我想做到的事情。我可以不用過平淡無奇的生活,我可以過一種為這個世界創(chuàng)造更多知識的生活。我開始在想象這種可能性。
我給自己買了一只非常心愛的中性筆,我在想,以后要一直拿它讀文獻的時候用。過去的我經(jīng)常會丟筆,而那支筆,我一直用了很久。

為什么我會把這個故事講的這么長?它其實是一個創(chuàng)業(yè)故事,是一個人發(fā)現(xiàn)自己的故事。發(fā)現(xiàn)自己很重要。其實后來很多人會問我,“你什么時候開始想做學術的呀”?我回答本科的時候,他們都會懷疑。但是這就是我的答案。今天我還是會想起,那天收到短信的時候,我有多么的興奮。這樣的驚喜支撐著我走到今天。
后來會有一些人來找我說,“我也想要做學術,你覺得如何?”我說,你為什么想做學術?ta們說,想要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想要優(yōu)越的工資,想要輕松,想要讓人高看一等,很多理由。但是我都沒聽到我想要的那個理由。因為,做學術不能給你穩(wěn)定的工作(非升即走),不能給你好工資(青椒一開始很窮),不可能輕松,也不會讓你成為人上人。有些時候我都在想,自己為啥要走到今天呢?恐怕你要多問問自己這個問題,再踏入學術的道路。千萬不要僅僅因為一個功利的理由,或者單純因為“自己聰明”(除非你被客觀證實很聰明),踏入這個領域。很多人都是這樣后悔的。
本科:野蠻生長
為什么本節(jié)突出“野蠻”二字,因為那個時候沒有人告訴我應該怎么做,我也只能憑感覺做。但是我發(fā)現(xiàn),我似乎確實是“這塊料”,就想證明這一點。
一開始的時候,每次我去找教授的時候,他們都天天在看文獻,桌子上滿滿當當?shù)娜渴歉遄?。我想,這肯定是學術的基本功。如果我能穩(wěn)穩(wěn)當當坐下來看文獻,就證明我能夠安下心來搞學術,或許我就有希望。其實這個是正確的,如果坐不住就別搞學術了。我從那個時候開始和自己約定,一個學期看100篇文獻,如果能夠做到,我就繼續(xù)做學術。
一開始的時候我就是看一些文獻綜述類的文章,去看看自己喜歡的東西,特別是去知網(wǎng)上看那些高引用率、大牛學者的文獻綜述,可以讓自己很快的知道這個領域自己喜歡不喜歡。后來身邊的學長也鼓動我看了一些很有趣的實證經(jīng)濟學的文獻,我身邊的老師也都是做這個的,我慢慢就上道了,開始著重的看一些比較前沿的,但還是有趣的文獻。
我一有時間就跑到圖書館,把背包里的文獻掏出來看。最后,我居然真的提前做到了這個事情。我的家里現(xiàn)在滿滿當當?shù)亩嫉教幨谴虺鰜淼奈墨I。但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這個習慣了,已經(jīng)無紙化辦公了。
除此之外,我開始每一周盯著學校官網(wǎng)的講座信息看,每一周去一到兩個我覺得有趣的講座,聽一下大佬都在做什么,還可以和他們互動一下。我曾經(jīng)在大二聽完了一整個學期的專題講座,講金融科技的,那個時候就覺得太酷了。雖然自己最后沒做這塊,但還是覺得很酷。全國的業(yè)界和學界的老師,都會來講講自己看到的事情,應該怎么做。記了很多筆記。那個時候我就在想,這么好的機會,為啥碩士生和博士生都不來呢?后來才知道……太忙了,誰沒事去啊。但是我那個時候上本科閑的要命,我就到處逛。加上后來成功帶團隊申報了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項目,慢慢的,我真的覺得,我想要做一個學術人。我就開始準備各種標化考試,開始申請碩士。這一塊的故事我想有比我更專業(yè)的人,我就不多說了。

我覺得在這一塊上,我走的路線屬于是比較非主流的,但是興趣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指標。我用了很長的時間,確定自己到底要做什么。要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這一點特別重要。
我直接說:這個事情不一定影響你申請碩士,但一定會直接的影響到你是否能夠申請到博士!因為你的申請委員會和你的未來導師一定會問你一個問題,你為什么要來,要做這個方向?如果你沒有拿著一篇頂刊來,或者你沒有說清楚自己為啥要來,一個有正常想法的導師是不會收你的!這個東西可能和理工科不太一樣,經(jīng)管學科一般你得自己想題目的,如果你最后想不出自己喜歡的題目,你很難畢業(yè)。
這里有一點是我的教訓,就是成績!成績一定要好。干了這么多事情,我其實沒上心在成績上,所以績點拖了我巨大的后腿。我相信我是申請碩士和博士的人里績點幾乎最低的人,因為我真的很容易走神,而且我的作業(yè)總是答不到點子,考試也總是粗心。甚至有那么一段時間,我感覺自己已經(jīng)沒機會讀書了。這是我本文唯一的要求:如果你要讀研究生,績點不能丟,用任何方式都要保住。不然你會失去許多機會。血的教訓。
我另一個比較小的教訓是,其實我有機會出去交換,但是我當時想著說,以后反正也想出國嘛,我就不交換了。。。真的很蠢的一個想法。第一,這種交換機會一般都是國家給掏錢的,你出一個生活費就行,不會特別貴。第二,如果你想出國讀書,或者在國內(nèi)讀好的碩士,交換經(jīng)歷是一個挺大的加分項。如果你有機會去比較好的區(qū)域(并且給分高的)交換,請一定要試試。而且這個東西還有個好處是,你可以試一下在當?shù)貙W校social,看看教授有沒有啥說法,或許有意外收獲。

碩士:蝸居一方
其實這個故事講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可以停下來了,因為好像高歌猛進,一路鳥語花香,聽起來很象是一個成功人士的故事。但是,事情遠遠沒有這么簡單。對一個從小鎮(zhèn)走過來的青年,他能有什么樣的經(jīng)驗呢?他居然還想著全憑一份興趣和小小的聰明就想把這條路很輕松的下來。這是不可能的。我最后沒有選擇考研,因為對我來說,我那個時候已經(jīng)有一點考試焦慮了,再讓我考下去我想我就崩潰了(后來讀碩士我選擇了所有不需要考試的課程,即使需要多花一倍的力氣)。這里有一些東西我想省略掉,一方面是因為這塊內(nèi)容有很多人比我寫的要好;另一方面,這算是我內(nèi)心里的一個坎,我到今天都沒有完全消化完……所以我跳過了,你們直接認為我讀上了碩士就行了。
剛剛上碩士,其實還是很糾結要就業(yè)還是讀博的,因為現(xiàn)在的博士申請越來越艱難。很多人等兩三年,都沒法申請到自己心儀的學校。所以我依然需要確定,自己到底能不能挺下去,我覺得我需要一個地方去繼續(xù)做學術。
在逛朋友圈的時候,非常偶然了解到一個老師在找RA,而且看起來挺有趣的,就去報名了;沒想到很快就加入了團隊。說是RA團隊,其實這個和高校里不太一樣,我是在一個高校外的研究院里做RA,所以沒有啥教學任務,而且這個老師基本上是放很大心的,會給很多的空間,我們基本上是一起商量做什么,然后他會給出一些方向,我繼續(xù)跟進,直到有啥問題就回去找他;而且這里更有意義的地方是,他真正讓我參與到了論文寫作中,而不僅僅是簡單的數(shù)據(jù)收集或者清洗。這一點很關鍵,我后來才直到,其實RA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干簡單的活的。我也算是找到了一個有意義的工作(雖然一分錢沒拿)。在這里我也認識了我?guī)熜?,真是一個很好的人,我們很長一段時間每周都要開個會(其實說是開會不如說是聊聊天),從他那里知道了很多想要讀博需要的信息,也會互相在精神上給予支持。我們直到現(xiàn)在偶爾還會聯(lián)系。
就是這樣,我慢慢的攢起了我的簡歷,我的簡歷越來越長,后來甚至需要去掉一些項目。也是在這個確確實實做了研究的過程中,我知道了我到底想要什么。其實我不想工作,一點都不想,我不想周而復始的做一個事情(除非讓我做咨詢啥的,但是我的學歷又不夠去那么好的地方,比如MBB)。而且我知道,每當我的一篇工作論文或者本子寫完的時候,我都會覺得自己完成了一個小小的,了不起的事情,這對我很重要。
我看身邊的朋友去券商或者投行,光感覺就覺得很辛苦了。但是呢,他們問我為什么想讀書的時候,他們又覺得我很累。這就是很好玩的地方了,大家都覺得對方累。其實這就說明我們的選擇還算是正確的。
就這樣,我的碩士旅程就在這種自我療愈和進一步的自我尋找中忙碌的,慢慢過去了……

其實這一節(jié)我想講的是,如果想要做一個事情,你真的需要自己做一下。如果你想要做研究,那么首先,你得試著做一個研究。這個時候,你需要向你的導師證明的是,你有研究的能力,產(chǎn)出的能力,而不僅僅是學習(攝入)的能力。去認真的準備一個題目,然后在老師的指導下完完全全的走一遍,寫出一個自己的寫作范例(writing sample)或者工作論文(working paper),如果你認真寫,寫的還不錯,這會讓你在申請的時候得到很大的加分。

真的變成『普通的大人』了呢
真的 變成了 『普通的大人』了???
無聊 無聊!
博士申請:臨門一腳
很快,到了要畢業(yè)的時候,也到了真正的抉擇的時候:當初我們班上興致勃勃的有快20個人想要讀博,到最后我知道還有讀博意愿的加我只有五個人;而這些人里同一年申請成功的只有我一個人。
其實我一開始也在動搖,我擔心自己這個沒有準備好,那個沒有別人強。特別是,我的績點可以說是申請博士的candidates中的底線了,我每天都在煎熬自己能不能讀上書,雖然我已經(jīng)堅持了很久了??斓侥昴芏鄬W校的申請快要結束了,我一直糾結于此。
我和老板談這個事情,他說:“當初我申請博士的時候,也想過這個問題。但是我那個時候覺得,你的明年不一定比今年更成功。明年還會有比今年的競爭者更強的人。那你為什么不現(xiàn)在立馬就試試呢?就算是你失敗了,你還會知道自己為什么失敗,那你才更有可能成功?!?/p>
那一刻就好像回到原點。是的,大二的時候的那種懵懵懂懂卻誤打誤撞的經(jīng)歷,那份心情又回來了,“搏一搏,單車變摩托”的古拙智慧原來我早就忘記了。
但是沒關系,撿回來就好了。我暗自想,無論如何,明年之前,我要把我想投的簡歷投完。我立馬找我身邊的朋友幫我一起寫文書(我英語有點爛,他是英語專業(yè)的,可以幫我改改),我自己去考英語,打印各種資料,郵寄。
很快的時間,我趕著各種Due,把我所有想去的學校全部投完了。(一個小小的冷知識:就在投完簡歷之后,我閑著無聊,在焦急的等待著我的面試的時候,我往B站專欄投了我的第一篇文章《我們?nèi)绾闻c女性共度一生》,開始了我在B站的寫作之旅。)
然后,就是無盡的等待。在這期間,除了和自己隔壁的兄弟每個星期末出去胡吃海吃(他就是幫了我改文書的哥們)虛度時光,我一直懷疑自己,是不是還需要一年。我甚至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學術。
很幸運的是,面試的時候我遇到了我現(xiàn)在的導師。我們在一起聊的很開心,后來也保持了很密切的溝通。我意識到,似乎這就是我應該去的地方了。
今年5月份,正式收到了通知,我可以當一個博士生了。

其實我并不想講什么具體的申請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比我還強的人比我說的好得多,這些你到了某些時候都會明白的。我到了今天,有些時候還是會覺得自己能錄取,是因為運氣。但是我最想做的是給你打打氣。就是無論如何,要有走出這一步的勇氣,大概就是想說這個。我和那位老板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工作關系(純粹因為我自己太忙,他是個很不錯的人),但是無論如何,要非常感謝他當初告訴我的這件事情。這可能就是我從本科走到現(xiàn)在,唯一的一點點倔強,也是唯一的一點點秘訣了。
博士生:回到原點
到了今天,我已經(jīng)成為三個月的博士生了。有些時候,大家可以看到我在動態(tài)里發(fā)的日常,會覺得我的生活還比較有趣。其實我真的很幸運,我現(xiàn)在和兩位“青椒”(青年教師)一起做研究,他們的學術水平都非常好,對學生非常負責,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有著很善良的本質(zhì),就是那種你只要和他們聊上十分鐘,無論你是本科生還是教授,都會立馬喜歡上他們的品質(zhì)。我想就這短短的三個月,已經(jīng)讓我學到了非常多的東西,是我之前的階段里都沒有學到過的。
但我也不得不說,讀博士之后,我不能說我完全進入了狀態(tài)。我會陷入這樣那樣的迷茫里。犯很多錯誤,一些是我可能必須要犯的,有一些卻又是很低級的。很容易被別人說的一句話戳到。前兩天的時候,開會的時候還被導師說很不細心。我確實是一個很不細心的人,但是我也不想這樣,被說的時候,想起Chilichill那句歌詞,“被尊敬的前輩說沒有天分”。
甚至來說,有那么一兩個星期我在emo,為什么我會來到這里?其中有一個特別重要的事情是,我不小心把當時大二的那只中性筆搞丟了。那支筆陪伴了我4年多,每當我拿起它的時候,我都重新知道自己是誰。但是,我現(xiàn)在失去了它。這是不是也意味著我也不是過去的自己了呢?
身邊的同學和學弟學妹一個比一個優(yōu)秀,又想起Chilichill的歌詞,“那些學弟學妹后畜可畏”。雖然我慢慢從那個階段走出來了,現(xiàn)在的我,還是想著在每周6、7門課下,如何活下去。現(xiàn)在的我,明天還要繼續(xù)跑回歸,就算是它早就是一片狼藉。
似乎,讀博士首先是要教你,把什么都忘掉。你已經(jīng)不是一個idea tank了,不是一個coding machine了,老師不需要你兩個月出一篇論文。但是她的要求,你現(xiàn)在一個都做不到??傊?,現(xiàn)在是這樣活著的。
但是,活著始終是一個主題,我還是活得挺好的。每天上課,做研究,鍛煉,寫作,然后和有趣的人一起生活。博士生首先是一個職業(yè),然后是一種生活,最后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就算是從離山頂只剩下5厘米的地方掉下去,還是想要繼續(xù)爬上去的勇氣??赡苓@就是這一路走來,就算是如同回到原點,還是感到自己沒有白走的原因吧。

講著講著,少年L的學術漂流的故事暫時就先在這里;當然,遠遠沒有到完結的程度。至于后面的劇情,就讓后面的導演好好安排吧。
最后的最后,請大家聽一首歌:愛謬的《愛を知るまでは》(直到知曉愛)。

愛を知るまでは死ねない私なのだ!
懂愛之前?此身不死
導かれる運命頼って
依著命運的指引
今日も明日も生きて行こう
不論今天或明天?繼續(xù)生活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