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佛?
《什么是佛?》 《菩薩優(yōu)婆塞戒經(jīng)》說:如來世尊修空三昧、滅定三昧、四禪、慈悲、觀十二因緣,皆悉為利諸眾生故。如來正覺發(fā)言無二,故名如來。如往先佛從莊嚴地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名如來。(《菩薩優(yōu)婆塞戒經(jīng)》卷三) 佛陀的功德無量無邊,因此可以有很多很多的名稱來說明佛陀的功德,一般用十號來說明: 佛陀的十號就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首先來說如來。如來是說,佛陀所宣說敷演的一切法教,都是依于親證如實正慧而說,都是沒有虛妄,沒有變異,真實如理,沒有顛倒的;如來這樣的修行而獲得了解脫智慧與佛菩提智慧,而且都是究竟而無人能加以質疑的,因此,如來正覺發(fā)言開示的時候,不會有前后不同的二法,永遠都是前后如一,而只是當中內容深淺有異;但是并沒有自相沖突、自相矛盾,永遠都不會有自相矛盾的情形發(fā)生。 因此稱為如來。
第二個是應供。人天應供的簡稱就稱為應供,是說佛陀無量修行已經(jīng)成就,福慧具足,能夠饒益教化一切有情;所以應受天上人間以種種的香、花、瓔珞等等最上的物品來供養(yǎng),是世間最上良福田,因此稱為應供。 第三,正遍知也稱為正等覺,是說佛陀具足一切種智,對于一切世間法,二乘人所修的出世間法,乃至菩薩進一步修學的世出世間一切法,都無不覺悟、無不了知,因此稱為正遍知;又能以此正知的一切法平等開覺一切眾生成就無上覺,所以稱為正等覺。 第四個稱號是明行足。明行足,這里明指的是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這三明;行足是說佛陀身、口、意業(yè)都已經(jīng)善修,真正的清凈,因此稱為明行足。 第五個稱號善逝,就是妙往的意思。如果是貪、瞋、癡等等,那就會導致有情往生惡道,那就不是善逝。佛陀則是已經(jīng)斷惑證真,祂的一切修行能夠自利利他,不但自己已妙出世間成就佛果,更有種種的智慧方便善巧,能夠救度眾生出離漫漫長夜,去往解脫彼岸,不再退沒于生死大海,因此稱為善逝。 第六是世間解、無上士。世間解是說,佛陀善知因果,因此對于一切有情世間,就是一切種類有情的五陰、十八界、六入的無量過去、現(xiàn)在、未來,都已經(jīng)完全了知、完全通達;乃至于對于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等十方世界,無量無邊器世間的成住壞空,也都已完全了知、完全通達。無上士是說,佛陀斷惑證真,具足了無量智慧福德以及方便善巧,能夠在三界人天凡圣之中,祂是最上第一無與能夠比擬。所以,合起來稱為世間解、無上士。 第七是調御丈夫。佛陀祂具有大丈夫的力用,不可屈辱,不可折伏;以祂大慈大悲大智,有時候用溫言軟語,有時候用諸苦來逼切,有時候用摻雜著種種的語文來說種種的法,調伏制御善惡二類的一切眾生,讓他們都能夠離開垢染,得到解脫。 能令眾生不生怖畏,方便教化離苦受樂,是名天人師。(《優(yōu)婆塞戒經(jīng)》卷三) 第八,天人師是說,佛陀祂不只是能夠為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這佛門的四眾來說法, 因為諸佛能方便教化眾生離苦得樂,所以佛用無量無邊的方便來教化眾生,讓大家離苦得樂。諸天天人有苦來求,諸佛也是可以讓他一念之間而免離了天人的生死;佛也能這樣教導一切的眾生離苦得樂,為四眾之師;所有的天上、人間、魔王外道,欲界、色界的釋梵天龍,也都歸命于佛陀而依教奉行,都是佛陀的,因此就稱佛陀為天人師。 知一切法及一切行,故名為佛。(《優(yōu)婆塞戒經(jīng)》卷三) 那佛呢?就如同佛陀在經(jīng)中祂自己這樣子說,祂說:世所知者,我能了知;世所觀者,我亦能觀;所得滅者,我亦得滅。我具一切智,一切了知。我從無數(shù)劫種種修行,遠塵離垢,今得無上菩提,故立佛號。(《佛說十號經(jīng)》卷一)所以,佛祂是智慧具足,三覺圓明。哪三覺呢?就是自覺、覺他、覺行。自覺是使自己覺悟;覺他是以自己所覺悟的法界真實理來教導別人,使他人也能夠得到覺悟;覺行則是說,不論是自己覺悟或者是能夠教導他人覺悟的程度,都已經(jīng)達到了究竟的境界,所以稱為圓覺。阿羅漢他只具有自覺,菩薩則具有自覺、覺他這二覺,佛祂就是具足三覺。 第十個稱謂是世尊。佛陀以無漏的智慧壞滅一切煩惱,獲得無上正等正覺,是天上、人間、世間、出世間一切凡圣中最尊貴,而為天上、人間、世間、出世間一切凡圣之所尊重,因此稱為世尊。 以上就是佛陀十號的內涵。從這里我們可以知道,佛陀是福慧二皆具足,所以被稱為福慧兩足尊,而且佛陀是究竟的圓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