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青色头像情侣网名,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18女人,黑人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扒下她的小内裤打屁股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世相:土豆,洋芋以及其他

2022-06-19 09:11 作者:飲冰聽雨  | 我要投稿


和幾個朋友喝茶時,聊到一個問題:作為外地人的我們,在昆明待了這么多年,是不是融入到了這個城市中?

有人說沒有,在外邊待得越久,思鄉(xiāng)之情便越濃,每逢假期,恨不能肋生雙翼飛回家鄉(xiāng);也有人覺得“鄉(xiāng)愁”之說言過其實,現(xiàn)今自己昆明話說得比昆明人都溜,說是第二故鄉(xiāng)也不為過。李君續(xù)亮笑言:這么多年,自己心中早形成了一個昆明地圖,知道本地人都不熟悉的小巷、街道,找到多少好吃又隱蔽的小館子……

我道:像我這種路癡,別說小巷,大道都記不住幾條。所以你的說法對我不適用。不過,我也認為自己融入到了這個城市——每天晚睡晚起,“悠悠兒”到樓下“甩”碗米線,“兼”幾片在家鄉(xiāng)從來不吃的薄荷葉到碗里,完全一副昆明人的做派;“甩”完米線,去一二一大街用滿膀子的力氣擠公交上班……

眾人會心一笑:我們是否真正融入了一個城市,未必是對它的方方面面都了若指掌,而正是在不經(jīng)意間,生活便產(chǎn)生了它的烙印。

我時?;仡檹募亦l(xiāng)來昆這十多年,總覺得經(jīng)歷了人生的不同階段。其中之變化,甚至可從對一件小東西的稱呼上略見一斑:洋芋。


“土”與“洋”的稱呼

洋芋,尤其是炸洋芋,在昆明是非常接地氣的小吃。且不說路上的學生,也不論貪嘴的吃貨對其喜愛有加,就連閑暇逛街時,也常會看到打扮時尚的女孩子手捧一盒洋芋,不時用牙簽挑起一塊放到嘴里,絲毫不顧忌辣椒面給自己畫上了新的唇彩,尤為可愛。

洋芋——我現(xiàn)在也這么稱呼,學名馬鈴薯,在我的故鄉(xiāng),大家都叫它“土豆”。

要說稱呼一件事物,往往并不唯一,各地有各地的叫法。乃至于有人還能聽出隱隱的情調(diào)來:畢竟一個“土”,一個“洋”。就像說起薰衣草,必提法國普羅旺斯小鎮(zhèn),少有人想到“遼寧錦州大圍子薰衣草莊園”——盡管這種情調(diào)過于虛幻。

為此,我還特意和別人爭論過為何土豆要叫洋芋,說來說去也不得要領,最后這樣歸結(jié):叫土豆,是因為我們家那里農(nóng)業(yè)比較發(fā)達,廣大農(nóng)民對黑土地的感情深厚,什么東西都是來自于黑土地,離開土地就不行,比如紅薯我們就叫“地瓜”;至于叫洋芋,是因為云南地處邊疆,外來交流更廣泛,所以多考慮這種作物的外來血統(tǒng),直接道明它的舶來品身份。最重要的是,名字上的 “土”和“洋”和地域上的“土”和“洋”,完全沒有半毛錢關系。

同為舶來作物,洋芋,苞谷和西紅柿在稱呼上便各有區(qū)別:

去菜市場買西紅柿,有人問“西紅柿怎么賣?”,可以;有人說“番茄”,沒問題;通俗點的都叫“柿子”,也聽得懂;

苞谷呢,通常叫“苞谷”,說學名“玉米”倒也通俗易懂,至于方言稱“苞米”一類的,也無妨——反正都是一類東西。以前有個寓言故事叫《小熊拾玉米》,我們家鄉(xiāng)方言叫“熊瞎子掰苞米”,外人聽來便覺得頗有喜劇色彩;

至于洋芋可選的范圍就小了點,要么叫洋芋,要么叫土豆,少有人去問賣菜的大媽:“這馬鈴薯怎么賣?”,這是太過文藝;太過通俗也不好,迄今為止我在昆明的菜市場上還沒見過有人說:“這山藥蛋怎么賣?”——或許西北城市的菜市場才能聽到這種叫法。

初來乍到之時,我便努力在各種稱呼間變換,改“土豆”為“洋芋”,變“辣椒”為“辣子”,呼“香菜”為“芫荽”,最初不過是為了交流方便,多年下來,終于成為習慣。


“土”與“洋”的視野

正如前文所說,我常常覺得能以對洋芋的兩種不同習慣稱呼,來劃分自己的人生階段,不是因為任何地域的原因,抑或生活水準的高低。

不管是小時候圍坐在火爐旁,把土豆切成一片一片放到上邊烤熟蘸醬吃,還是每到冬天,大袋大袋的白菜、土豆囤到樓下準備過冬;不管是現(xiàn)在在餐館里點上一盤“老奶洋芋”就著白米飯吃上幾碗,還是在南屏街上端上一盒炸洋芋陪心愛的人逛街——我始終覺得,從小到大,這些事情給予我的回憶與快樂是一樣的,并不會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而改變什么。

即便現(xiàn)在集中供暖已經(jīng)取代了燒柴禾的爐子,再也不需要囤上大量的白菜、土豆來充當過冬的糧食,人不會因為這些而隨意改變回憶。

稱呼的改變本身僅僅是因為入鄉(xiāng)隨俗,而在一個新的地方生活,實質(zhì)上卻擁有了新的視野。我離開自己習慣生活的黑土地,來到了新鮮陌生的紅土地,會發(fā)現(xiàn)許多不一樣的東西,而終于知道,原來并不是你生活的地方、你熟悉的一切就是整個世界。就像在多年以前,關于“美國的首都是紐約”的念頭一樣,我們種種的幻想,或許是出自旺盛的好奇心,或許是源于視野的太狹小。

我曾聽過無數(shù)關于我的家鄉(xiāng)的“傳說”:東北只有一種蘑菇;東北人只吃土豆燉粉條;東北的冬天太冷了,所有人都不出門,穿著棉大衣,帶著棉帽子,圍坐在火爐旁“貓冬”……

這簡直和我在未到昆明之前的想象如出一轍:昆明四季如春,天天都在過潑水節(jié);人都騎著大象上街買菜,滿大街少數(shù)民族的姑娘載歌載舞,熱情如火;別人給你的煙千萬不能抽,保不準街上就有人拿著一個籃子里邊裝的都是槍問你買不買……

我的一些沒有去過云南的朋友曾問過一個問題:云南有土豆嗎?

我說:有,人家叫洋芋。


“土”與“洋”的理論

和這幾個朋友開玩笑,我又說起一個“洋芋理論”:

如果你暗戀一個女孩子,而這個女孩子喜歡吃洋芋,你天天早上給她買盒炸洋芋放到她桌子上,然后什么也不說,只是躲在一旁。女孩子雖然很奇怪,但是吃了洋芋很開心,卻根本想不到你;可是你不給她買洋芋,只是某天告訴她:知道你喜歡吃洋芋,本來今天想給你買的,可是工作太忙、路上堵車就沒買到。那么雖然她吃不到洋芋,但是想起你,心里還是暖洋洋的。

眾人感慨:這理論話糙理不糙。我等在昆多年,生活、工作乃至愛情中,時不時便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要說洋芋究竟是買了還是沒買,是一目了然的事情??蓡栴}的關鍵是:買了以后別人未必以為是你買的;而你就算沒買,別人還可能以為你一定會去買。

有人提議:“洋芋之說”未免過于土氣,還是換個文雅點的說法才好。

我說:云南有種特產(chǎn),叫紫洋芋。果肉是深紫色的,體積比一般的洋芋小,口感更好,價格更貴,蒸炒煮炸樣樣都行。雖然沒吃過,但想想就流口水。這么高貴的顏色,昂貴的價格,叫“紫洋芋理論”,夠文雅了吧?

大家笑道:說來說去,紫洋芋不還是洋芋?充其量也就比紫土豆好聽點。

而我則始終記得曾經(jīng)那時有個女孩子嫣然一笑:紫洋芋很多地方都有呢,倒也算不上特產(chǎn)。你要是喜歡吃,我下次給你帶點。

——是的,雖然到現(xiàn)在為止,我都還沒吃到這個紫洋芋,但心里還是暖洋洋的。


世相:土豆,洋芋以及其他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滦平县| 勃利县| 临颍县| 景泰县| 陇南市| 隆安县| 惠州市| 左贡县| 满城县| 浪卡子县| 杭州市| 华安县| 许昌市| 南城县| 华安县| 定边县| 施甸县| 通山县| 鲁甸县| 平和县| 吉木萨尔县| 荣成市| 志丹县| 加查县| 罗城| 将乐县| 高邮市| 漳平市| 鹿泉市| 中江县| 金秀| 黔西县| 夏河县| 芦山县| 隆尧县| 广昌县| 永清县| 邹城市| 吴江市| 永嘉县| 清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