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雪山神醫(yī)”:用中醫(yī)治好外國人,連英國王室都慕名拜訪
在中國,治病救人的醫(yī)生數不勝數。
但有這樣一位老人,隱居在玉龍雪山下,懸壺濟世,還經常免費給窮人看病。

95歲高齡的他能講一口流利的外語,征服了很多國內外人士,大約有140個國家20萬患者慕名來拜訪。
他就是被稱為“在世華佗”、“雪山神醫(yī)”的和士秀。

和士秀,1923年生于云南麗江古城北邊的白沙古鎮(zhèn)。從小學習成績名列前茅,高考時出類拔萃,以麗江狀元的身份考到了夢寐以求的上海海軍機械學院。
求學期間,身體狀況不太好。無奈之下,轉到了南京外語??茖W校,在這里習得一口流利的外語。
1949年大學畢業(yè),同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zhàn)軍。
立志報國的他,還未等嶄露頭角,在一次體檢中查出了肺結核。
在那個醫(yī)術并不發(fā)達的年代,肺結核就好比現在的癌癥,是不治之癥。
1953年,和士秀被迫退伍,回到了老家麗江。
他整日躺在床上,等待著死亡之神的來臨。突然有一天,他豁然開朗,與其等死,不如自救。
和士秀的父親是當地的一名老中醫(yī),他和父親商量,打算潛心學習醫(yī)術,如果能學出個名堂,或許能繼承父業(yè)。
在父親的悉心指點下,他潛心研究中醫(yī)典藏書籍,系統(tǒng)地學習中醫(yī)學基礎。同時廣泛的搜集納西族當地的中草藥方,還經常跋山涉水去采集中草藥。
從小就認真好學的和士秀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有時候為了尋找自己需要的那種草藥,夜晚就住在深山里。
他似乎對研究藥草著了魔,經常親自試吃,體驗口感和效果,估算產生療效的時間。

久病成醫(yī)的和士秀經常以身試藥,奇跡出現了,他的病居然好了。
這給了他很大的信心,從那時候起,治病救人就成了他的目標。
和士秀發(fā)現玉龍雪山上有很多寶貴的藥草,就這樣他一邊刻苦鉆研醫(yī)術,一邊自己采藥研究方子,成了遠近聞名的草藥村醫(yī)。
在他看來,既然自己能活下來,病也好了,一定是上天另有安排。
大概就是讓他服務鄉(xiāng)親鄰里,治病救人吧。

1985年4月,經過上級相關部門的審核批準,在雪山腳下,和士秀的“玉龍雪山草本診所”開業(yè)了。
在靜謐的古鎮(zhèn)四方街上,診所每天6點開門,一位白胡子的老人開始忙碌起來。
雖然每天來的人絡繹不絕,生意很好,但是和士秀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不管病有多嚴重,每月只收200元。
對于那些生活困難的人,他依舊盡心盡力地看病,不但不收錢,還經常把調制好的保健類草藥無償贈送給需要的人。

這些年,他已經免費為三萬多人看病。
在他看來,治病救人德為先,開診所并不是為了掙錢,是為了治病救人。
如今去醫(yī)院看病,無論什么病都得先交費后診治。像和士秀這樣的人并不多見,人們口口相傳,他的名聲越來越大。

而真正讓和士秀聲名遠揚的,是一位美國的白血病患者布萊爾。
因為在新聞中看到過和士秀,這位外國友人抱著最后的希望前來求醫(yī),一開始他并沒有講出自己真實的病情,和士秀通過觀望舌苔,號脈等診斷方法,早已看出病情,怕病人有難言之隱,他也沒有追問。
作為一名醫(yī)生,他只是一如既往地開藥,先控制病情惡化,然后再通過中草藥調理身體。

布萊爾日漸好轉,越來越精神,似乎恢復了往日的神采。美國一家醫(yī)院還專門給布萊爾做了身體檢查,證明他已經康復了。
當時在美國醫(yī)學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人們簡直不敢相信中國竟有位“神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士秀的醫(yī)術越來越精湛,來看病的人在診所外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他不但傳承了父親高超的醫(yī)術,對中草藥的使用及搭配還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更讓人佩服的是他還講著一口流利的英語,能和病人無障礙交流。
1986年3月,英國的一位家喻戶曉的作家普魯斯查德文把和士秀醫(yī)者仁心、妙手回春的故事寫進了《洛克的世界》,刊登在美國的《時代》雜志上。
和士秀一下子火了起來,玉龍山下的草本小診所每天門庭若市,很多外國的患者不遠萬里,慕名而來。
1990年4月,英國原駐華大使唐納德及其夫人來麗江旅游,期間因為唐納德夫人突發(fā)坐骨神經痛來找和士秀治療,沒想到藥到病除,療效顯著。

唐納德夫婦回國前去看望和士秀,被滿屋的錦旗所折服。一間簡陋的診所,一張普通的桌子,一位質樸的老人,卻撐起了一國文化。

他們帶著和士秀送的兩包草藥回國了,那不是普通的草藥,而是蘊藏感情的珍寶。此后,唐納德夫婦逢人就講中國的中醫(yī)水平了不起。
1990年年底,英國劍橋大學的博士馬丁威廉教授分別在英國雜志《林格兒》和美國雜志《無畏》上介紹了玉龍雪山下的草本診所。
緊接著,和士秀收到了美國時代周刊、美國NBC、英國BBC等150多家媒體邀約采訪,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在全球進行報道。
甚至英國皇室、挪威國王和王后、荷蘭皇后和兩位總理、加拿大、美國、瑞士等全球政要,還有很多大牌明星都慕名來拜訪。
就連日本漫畫家《櫻桃小丸子》的作者櫻桃子都多次來找和士秀看過病。
和士秀能夠揚名海外,除了超高的醫(yī)術外,最主要的是惠澤大眾。
他的事跡先后被英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美國名人研究院收錄進《國際名人辭典》、《國際500名人》等。

1996年云南麗江發(fā)生大地震,和士秀冒著余震的危險帶著兒子搶救傷員,為他們包扎傷口,還熬制了3000余人的藥,有效地預防了災后傳染病的爆發(fā)。
上山采藥、抓藥、配藥都是他親力親為,無論這藥草多珍貴稀缺,數十年來,藥的價格從來沒變過。
由于和士秀年事已高,采藥不方便。為了培育更多的藥草,他決定自己種植。
如今,在他們的百草園里,草藥已達上千余種,一部分是從玉龍雪山上挖來的,一部分是自己培育的。
這些藥草都是他嘗過的、可以治病入藥的品種,他們還經常收集草藥種子放到山上去,實現可持續(xù)利用。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不禁讓人感嘆,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植物竟能有治病的療效。
在院子里的屋檐下或者石頭堆砌的墻角處,有三十多個國家的文字,這都是外國友人來過的紀念。
他們不但信任和士秀的醫(yī)術,更加相信中國的中醫(yī)水平。
當外國友人豎起大拇指夸贊他醫(yī)術精湛時,他總是揮揮手,告訴人們不是自己了不起,而是祖國的傳統(tǒng)中醫(yī)了不起。

直到中央CCTV-10《草本中國》欄目播出和士秀的故事,才讓這位“雪山神醫(yī)”出現在觀眾視野中。
原來他的故事早已在國外廣泛流傳,國內很多人還不知道。
他醫(yī)德高尚、救死扶傷,成了云南一張亮眼的名片。
2000年,和士秀被評為“共和國之星”,這是對老先生的肯定和贊譽。

在幽靜的診所里,一位耄耋老人,穿著白大褂,每天按部就班地對病人望聞問切。不求任何功名利祿,一生心中只有病人,一生只想治病救人。
湛藍的天空上白云飄,白云圍著雪山繞,整個古鎮(zhèn)如同納西老人一樣安靜祥和。
2018年8月,95歲的和士秀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一介平民布衣,耗盡一生心血,懸壺濟世,甘愿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將中醫(yī)從幕后推到了臺前,著實讓人敬佩。文/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