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
美國知名物理學家奧本海默逝世

奧本海默(Oppenheimer,1887-1957)美國著名物理學家、政治家和工程師,與牛頓并為量子力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于1916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奧本海默在1932年被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1933年被選為美國總統(tǒng)自由勛章獲得者。
奧本海默在30年代提出了兩個著名的量子論假設(shè):第一,能量量子化可以用來描述電子和離子的運動;第二,非定域量子理論可以描述物體在時間上的演化。這兩個假設(shè)都是現(xiàn)代量子力學的基礎(chǔ),其中非定域量子理論被廣泛地用于處理電子和原子核等微觀物體的運動現(xiàn)象,而能量量子理論則是處理物質(zhì)與能量相互作用現(xiàn)象。為了支持這兩個假設(shè),奧本海默提出了一個“由基本粒子構(gòu)成的由空無一物之地構(gòu)成的世界”作為量子論研究中物理概念上的模型。奧本海默在1936年提出了“測不準原理”,這是對“因果律”的一次重大突破。
奧本海默出生于美國紐約一個猶太人家庭。在科學研究中,他作出了很多重要貢獻:建立了著名的統(tǒng)計力學;發(fā)展了非定域量子理論;發(fā)現(xiàn)了表面波現(xiàn)象等。

1923年他加入美國共產(chǎn)黨并任支部書記。1933年任美國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當時稱為國務卿),同年晉升為美國副總統(tǒng)顧問委員會主席,并兼任其科學委員會主席。1938年晉升為總統(tǒng)科學顧問委員會主席,同年11月被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和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及法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等職務。
1935年任美國駐華大使館科學參贊,隨后又被任命為美國駐德國大使。同年回國后任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系主任。在此期間他還曾擔任過普林斯頓大學校長。
1936年7月奧本海默和恩格爾發(fā)現(xiàn)了表面波現(xiàn)象,并因此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但這是他的科學生涯中唯一一次得獎。
1929年至1931年間,奧本海默還擔任過美國科學促進會主席和美國物理學會會長等職。
1934年9月30日,奧本海默在賓夕法尼亞州海斯利去世,享年63歲。
1957年5月24日,他被授予美國國家科學獎章(National Science Medal)。
從1916年至1937年間,奧本海默為美國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建立了許多杰出的機構(gòu)和公司來促進科學發(fā)展,其中包括: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波士頓科學研究所、俄亥俄州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他還于1932年成立了紐約大學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yī)學院;此外還創(chuàng)辦了《美國科學院院刊》(National Academic Project)和《物理評論》(Physical Review)雜志;還成立了芝加哥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
奧本海默一生共獲兩次諾貝爾物理學獎:一次是1932年憑借“表面波”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另一次是1936年憑借“非定域量子理論”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但最主要的是他對量子論理論的研究工作促進了現(xiàn)代科學的發(fā)展并推動了人類文明進步。
戳鏈接看其他up分析Oppenheimer的一生: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v4y1z7Ar/?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