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聊與群聊——對當代部分年輕人社交需求與方式的一些理解(一)
前言:本文所談及的所有內容,均來自于身邊觀察、互聯(lián)網(wǎng)與人交流得來,故樣本顯然不能代表全部人,所適用的范圍也只是你覺得符合就行了。如果說的不是你,沒必要專門發(fā)條評論說不符合,因為你不是我的適用對象。
????大多數(shù)人或多或少有很多QQ群、微信群,自然的,也有很多微信和QQ好友。但我發(fā)現(xiàn)很多人聊天主要是在大群,哪怕一個群幾百個人,自己只和兩只手能數(shù)的過來的人熟悉(這里說熟悉而不是了解或者朋友以作區(qū)分),但仍然選擇在群里聊天,而不是小窗私聊,即使有些話題不適合在你不熟悉的其他幾百個人的群中。
?
????此外,似乎單獨@人也很少用到,尤其是有群友表現(xiàn)有問題可能需要傾訴或者解決的時候,大多數(shù)群友選擇忽視、繼續(xù)聊自己的,偶爾有心善的回復一句不知道或者真的回復,但也存在有群友直接回復這個問題,但沒有@導致可能沒看到。
?
????以上兩個例子總結來說,就是大群私人化,而私聊反而被閑置;大群看著熱鬧,但總能在小細節(jié)感受到群友的割裂分隔。這在線上群聊是普遍存在的事實,你說的話沒人聽,或者看見了沒人管,但這在線下交流,尤其是幾個好友/群友交流中沒那么多見,盡管我個人覺得比例也挺高。
?
????聊天總是分成兩種,工作與生活,這在私聊中很重要。工作是交往,是完成你工具屬性的一部分,但工作和生活卻難以分開。這里說的生活,是指和你的工具屬性無關的個人活動,如果你能在工作中得到快樂,那我也認為這是生活。在工具屬性中,有的人會繃著一種態(tài)度,使之適合工作;但有些人性格使然,會表現(xiàn)出其個性的交流方式,表現(xiàn)來看就是有的人看起來中規(guī)中矩、拒人于千里、公事公辦,但有些人看著就很好相處、偶爾工作還能開個玩笑,這就是性格影響。不過要強調的是,有些人深諳工具人屬性,人前人后自有一副自己喜歡的樣子,這就是接下來提到的生活聊天。
?
????生活聊天在群聊和私聊中均有存在,但似乎大多數(shù)人群聊多見,而有些人群聊也不一定見的捎帶上他。人在社會分工中自然形成了兩種屬性,忠實于工作的工具人屬性和忠實于自己的生活屬性,但不幸的,長期以來的教育把二者混為一談,導致很多人離開了工作反而不知道怎么生活。生活化聊天的對象是朋友、網(wǎng)友,一般人會比較放松,把自己同樣真實的一面放出來,比如很多群友會在大群發(fā)奇奇怪怪的二次元圖和一些限制級內容,不過很少私人發(fā),除非是大群明確說明把這些內容私發(fā);而一些更私人的東西,比如有人在大群聊的開心了便進一步私聊,能更好的建立關系。總而言之,親密關系的建立是以生活化聊天為基礎的,而大群是大多數(shù)人建立聯(lián)系的方法,私聊是強化鞏固這一關系的重要條件。
?
????私聊很重要的特點是私人、個人,再明確點就是占有性。與群聊不同,群聊你可以一個人對很多人聊天,內容不一定針對你,可能是群里其他人,也不一定能顧及到你;但私聊在聊天這段時間里他就是你的,這是很顯然的占有性。人有這么一種傾向:把對外界的占有程度看作自己對外界的重要性。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是少數(shù)民族、外國友人能獲得更多的資源與優(yōu)待;戀人需要對方花時間和心思去相處;一個是占有了生存資源,一個是占有了對方的時間。如果一個人不占有任何資源,如同街邊的流浪漢、在班級辦公室的小透明,那么他是毫無重要性的,類似的名字叫統(tǒng)戰(zhàn)價值。
?
????個人重要嗎?顯然,如果個人不重要,那他的集合也不可能重要。但可惜的是,在每個個體組成的群聊中,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大家的興趣的廣泛的,簡而言之就是每個人因為種種原因,不可能或者沒心思去關注無關的人。如果你說的話很普遍,那么恭喜你,能獲得群聊里一大批人的交流;但同樣的,如果你說的話太偏,沒人能夠或者愿意花時間理解,那么你的話會沉沒在上一個例子的交流里,這樣反而更顯得格格不入,為了你的心理健康,選擇等待別人提出話題的那個,或者運用你超越絕倫的觀察力來選擇話題罷。
?
????私聊是關注、是重視,本身就是一種重要性的表現(xiàn)。很多內容和關系在私聊基礎上明明能發(fā)展得更好,很多人也知道這一點,但總有一股無形的力阻礙了他們,就好像懶得說話、懶得提建議、懶得動手起床一樣的無力;而由于面子、顧慮、當下的社會環(huán)境和個人性格等原因,私聊在我看來還是遠遠比群聊要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