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冷凍進展:200萬的賭局,幾成勝算?離復活人體還有多遠?
人類渴望超越壽命極限,而人體冷凍作為一種“生命延續(xù)”的設想,將我們的思維帶入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維度。
這項技術通過在患者臨終前將其身體冷凍保存,且在未來科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得以“復活”,以此擺脫死亡的限制。這一驚人的設想究竟是科學的奇跡還是虛空的幻想?
為傾聽專家的解讀,我們邀請到人體冷凍學專家及細胞生物學家Jo?o Pedro de Magalh?es教授,他是英國伯明翰大學炎癥與衰老研究所分子生物老年學主任。
Pedro教授曾在哈佛醫(yī)學院攻讀博士后,在他的導師、基因療法抗衰鼻祖George Church的帶領下,用基因組方法和計算機方法來研究衰老。
他本人對冷凍生物學和人體冷凍興趣濃厚,是一家研究冷凍生物學的公司Oxford Cryotechnology的創(chuàng)始人。
直播訪談中,教授為我們細致解讀了冷凍生物學的主要概念,如冷凍保存技術、人體冷凍技術和玻璃化冷凍技術等,也細心解答了讀者提出的問題,本文包括大家關注度比較高的一些問題:
人體冷凍會對人類造成哪些傷害?
解凍復活后會保留死前的記憶嗎?
人體冷凍有哪些最新進展?
人體冷凍復活幾率有多大?
Q
目前冷凍生物學有哪些實際應用?
A
生物醫(yī)學研究中的一個應用就是冷凍保存細胞。細胞在復制大約50次之后將無法復制,最終會變成衰老細胞。
上世紀60年代,美國細胞生物學家Leonard Hayflick從胚胎中提取出了一種名為WI-38的成纖維細胞,他將這些細胞冷凍保存,60年后的今天,我們?nèi)匀豢梢允褂眠@些細胞進行研究。
這項技術也被用于生殖醫(yī)學,比如體外受精。有些人出生前作為胚胎被冷凍了很多年,經(jīng)歷了胚胎解凍、著床等過程,現(xiàn)在成長為一個完全正常的人,盡管他們在生命早期被冷凍保存了好幾年。
此外,再生醫(yī)學方面也有應用,我們可以冷凍保存生物材料,冷凍保存干細胞,以及小型組織。
Q
人體冷凍過程中會對機體產(chǎn)生損害嗎?有沒有辦法修復這些損害?
A
我們通過觀察冷凍器官時的損害,推測人體冷凍過程中可能會造成細胞、分子甚至器官層面的損傷。
首先是人體可能形成冰晶,有時候我們無法將防凍劑注入整個器官中,就會形成一些冰,這些尖銳鋒利的冰晶就會對人體造成損害。
其次,防凍劑本身對人體也會有一些損害。比如,濃度過高或者因溫度變化毒性增強,因而對身體造成損害。
此外,在非常低的溫度下,由于溫度的差異,有時器官可能會發(fā)生破裂。
人們推測納米技術可能修復這些損傷,但這在今天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Q
人體冷凍過程中使用的防凍劑會產(chǎn)生毒性,怎樣才能降低它們的毒性?
A
這跟冷凍物體的大小有關。大器官比小器官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降低溫度,因此防凍劑的毒性也更大,細胞或小型組織中不會發(fā)生這種情況。
為了降低防凍劑的毒性,我們正在嘗試一些方法,其中一個就是努力改進防凍劑的配方,讓它們更高效、更有效、毒性也更小。
其他公司和實驗室,也在努力開發(fā)更好或更快的冷卻方法,能越快降低溫度越好。
當然,更快的冷卻方式需要更快地灌輸及擴散防凍劑,也就是提高防凍劑的灌注效率,之后解凍的過程也是如此。
Q
病人通過人體冷凍成功復活的幾率有多大?
A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很多人都在討論,實際上我認為可能性相當?shù)?,復活幾率很小?/p>
冷凍過程中有很多環(huán)節(jié)可能會出錯,可能是因為技術不夠先進,也可能是病人體內(nèi)存在無法修復的損傷。
冷凍保存的質(zhì)量水平也有差異,有些病人體內(nèi)會形成太多的冰晶和損傷。即使未來技術發(fā)展驚人,也很難讓他們復活。
所以我認為復活幾率很低,不到50%,但這就是關于人體冷凍的一場賭局,雖然成功的幾率很低,但潛在的回報巨大。
Q
人體冷凍領域有什么最新進展嗎?
A
已經(jīng)取得了一些進展,主要是有一些動物模型研究,前不久就有一項相關研究登上了《科學》雜志封面。
其中一方面是解凍技術方面的進步,解凍的過程必須保證溫度一致。最新研究的鐵納米顆粒,可以被灌輸入器官中,然后用電磁輻射加熱它們,這種加熱方式為器官提供了更均勻的溫度。
但這項技術還處于臨床前階段,目前還只是用于動物模型或者小型組織中,但是至少在器官冷凍保存方面有了些進步。
最近還有一項關于腎臟的研究,成功冷凍保存了一種嚙齒類動物的腎臟,當然嚙齒類動物的腎臟比人類的小,所以保存人類的腎臟仍然是一個挑戰(zhàn)。
近年來在冷凍生物學方面有了一些小小的進步,但冷凍生物學的研究領域,和其他研究領域相比,比如癌癥或阿爾茨海默癥,只是一個很小的科學領域。
所以雖然冷凍生物學領域已經(jīng)有了進步,但它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快。
Q
當被冷凍的人醒來時,他們會保留記憶嗎?
A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記憶分為短期和長期記憶,遭遇創(chuàng)傷性事故的人通常會失去短期記憶,他們不記得發(fā)生事故那天發(fā)生了什么。
所以我們猜測,如果將來冷凍的人復活了,他們可能會失去短期記憶,也就是死時的記憶消失了,但我們不確定他們的長期記憶,比如童年的記憶,會不會消失。
冷凍技術的支持者認為,如果未來科技充分發(fā)展,可以修復因防凍液和冰晶造成的損害,那樣至少可以保留長期記憶,也就是你會知道自己的名字,自己的個性,也會有個人情緒。
Q
您認為最強或最有前景的抗衰老干預措施或治療方法是什么?
A
這得看情況,我有兩個答案。其一,藥物抗衰對我來說是不久的將來最有可能成功的方法,我對長壽藥很樂觀。
我認為不遠的將來可能出現(xiàn)的衰老干預方式是藥物干預,比如雷帕霉素和類似的藥物。在多種動物模型中,雷帕霉素延長了動物的壽命,但是即使是雷帕霉素,也僅能延長10-15%的壽命。
其次,我們有衰老干預措施,比如細胞重編程和再生,目前使用的是用山中因子。至少目前表明這項技術能夠恢復細胞活力,讓衰老細胞變年輕。
就未來前景和潛在影響而言,重編程技術是最具潛在影響的。當然也存在問題,比如,很多細胞變年輕后,它們可能會增加患癌風險,因此仍有許多工程和技術問題需要克服。
我們不知道它是否會在小鼠身上起作用,在人類身上的作用就更不得而知了。關于細胞重編程和再生還有很多未解決的問題,從理論上講這項技術潛力無窮。
Q
您覺得冷凍大腦和埃隆·馬斯克支持的上傳大腦意識到電腦云端有什么異同?
A
首先意識上傳只是一個理論概念,沒有實際證據(jù)證明它的可行性。
意識上傳是指你也許可以上傳或復制你的思想,掃描你的大腦、神經(jīng)元和突觸,在電腦中重建你的大腦,你的思想、意識就能生活在電腦里而不是你的身體里。
未來也許可能實現(xiàn),但即使你能把我的思想復制到電腦里,那也不是真正的我。這就跟克隆技術差不多,你可以取走我的DNA,克隆出另一個我,那個人長得和我一模一樣,但只是我的克隆體,始終不是我。
如果把它看作一種晚期病人的治療方法,我也不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如果我明天得了癌癥,我不認為克隆一個我,就相當于治好了癌癥,即使克隆出一個我,真正的我還是會死于癌癥。
所以對我來說,這是一項迷人的技術,但我不認為它能解決絕癥等問題,因為它還是無法避免肉體的死亡,我想要的是真正延長人類的壽命。
由于篇幅所限,更多精彩盡在譯制版直播回放視頻!可私信獲取相關信息。
—— TIMEP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