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洛陽游的第二十篇 大唐神探狄仁杰墓在哪里



索易帶你刨根問鼎,聊聊洛陽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數(shù)千年歷史的河洛大地,不經(jīng)意間,一塊磚,一片瓦,一棵樹,一座橋,或者一條街道,都是一段歷史,一個優(yōu)美的故事。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個瞬間。深度游洛陽之系列照片、視頻和文字,均為本人原創(chuàng)。歡迎瀏覽、提供線索并提出建議!深度洛陽游的第二十篇? ?大唐神探狄仁杰墓在哪里 。

隨著有關(guān)狄仁杰的電影電視劇的播出,狄仁杰成了網(wǎng)紅,有關(guān)狄仁杰的事情特別吸引大家的關(guān)注。
?也許大家要問了,洛陽白馬寺里不是明確寫著:“大唐狄梁公墓”嗎?難道有問題嗎?
?狄仁杰死于公元700年的洛陽尚賢坊私邸,終年70歲,但他被埋在哪里呢?首先,狄仁杰不可能葬在白馬寺。白馬寺山門外東側(cè)、齊云塔院西南處現(xiàn)存一小墳丘,墳前立碑兩通,一為元碑,一為明碑。元碑較小,高約1.5米,明碑較大,高2.5米,上刻“有唐忠臣狄梁公墓”,為明萬歷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重立。唐代武周時期被封為“梁國公”的白馬寺住持薛懷義墓,他死于城內(nèi),“以輦車載尸送白馬寺”,史料確鑿記載薛懷義是埋在白馬寺的,沒有任何一條史料說狄仁杰葬在白馬寺,據(jù)此,白馬寺的梁國公墓應(yīng)是薛懷義墓。但是,宋代以來,有人認(rèn)為這個“梁國公”是狄仁杰,不加考察,以訛傳訛。其二:狄仁杰對佛教是敵視態(tài)度的,還對武則天崇佛的舉動多有勸阻,埋在白馬寺不合道理。
?
?近日,在新310國道妯娌新村附近,找到了兩通并立的唐碑。兩碑面朝南,東西并列相距4米。西碑現(xiàn)在僅剩半截碑,半截碑身還沒有麥子高,查有關(guān)記錄原來是20世紀(jì)90年代,有人用炸藥炸碎碑身,盜走碑首。1998年碑首由香港返豫,在洛陽古代藝術(shù)館保存。以前碑座以上高3.65米、寬1.18米、厚0.37米,覆斗形座高0.7米、寬1.5米、厚1米;碑首篆額3行,每行4字:大唐故邛州刺史狄府君之碑。此碑楷書31行,滿行61字。碑上半部有字,下半部約1/3碑面因風(fēng)化剝蝕而失字。東碑高3.5米、寬1.18米、厚0.3米,碑額字漫漶已久,碑身滿布自然風(fēng)化裂縫。
前些年,在兩碑附近修路時發(fā)現(xiàn)一碑,其碑文對狄仁杰的記述是:“曾叔祖囗囗囗輔梁,文惠公仁杰,天錫大忠,獨遏鳴牝,續(xù)皇綱于既絕,復(fù)明辟于已廢,振耀今古,聯(lián)輝囗書。”對狄仁杰高度褒獎,并引以為傲。最重要的是,此墓志記載狄兼謨“葬于河南府洛陽縣金鏞鄉(xiāng)雙洛村,祔梁公之塋”。
所謂“祔”是將后死者神位附于先祖旁而祭祀,也就是說狄兼謨的神位是附于狄仁杰墓塋之旁。所謂金鏞鄉(xiāng),即漢代金鏞城遺址周圍,歷史上曾設(shè)立過金鏞鄉(xiāng),雙碑正處在金鏞城遺址范圍。因此可以大體確認(rèn):狄仁杰最后的歸宿就在唐雙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