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賤人/大太監(jiān)們的那些事兒】牛家寶樹,黃龍舞空

序
要問這天底下哪兒最有貴氣?甭問,是個人都知道皇宮里頭最是雍容華貴,最是貴氣逼人。那可不,宮里頭凡是都講究個地道,床得是金絲楠木,菜得是珍饈佳肴,茶得是御品貢茶,就連馬桶蓋兒保不齊都是金子打的。
那叫一個地道!
但宮里雖樣樣都好,卻也有一種人最是卑賤,何人?
太監(jiān)。
太監(jiān)者,大也。何故?缺了下面那一“點兒”也??赡略趺粗??正因為缺了那二兩肉,太監(jiān)們鬧出來的笑話,傳出來的丑事,那真是個頂個兒的奇,個頂個兒的怪。
今兒趕巧了,您要是想聽,那我就給您講講。
哎,這位爺說了,故事總得有主角兒啊,皇城里頭太監(jiān)比蒼蠅都多,您這故事誰是主角?
咱們這故事的主人公只有三位:羊道,牛道,猴道。他們仨都是晚清時期的太監(jiān)。
羊道自幼入宮,如今在一眾太監(jiān)里資歷最老,是宮廷的大總管,專門伺候慈禧老佛爺,與當時的李蓮英小德張等人旗鼓相當;
牛道家境貧寒,年少時因父親濫賭被賣到宮里凈身,但為人機靈,竟然混成了羊道的干兒子;
猴道出身顯赫,只因家道中落不得不被賣進宮里還債。
而有了他們仨這么一攪和,大清這攤本就稀里糊涂的渾水更是波瀾四起,惡臭不堪。
這正是:
皇城賤人怪事多,
胯子京腔混吃喝,
吃啥都說真地道,
拉屎也豎大拇哥,
丑態(tài)百出眾生相,
醒木一拍,我這就給您說一說。

牛家寶樹
樹上結南瓜,
海帶后海抓,
公公家里多奇事,
原來扯蛋瞎幾把,
這是四句定場詩,先給您說在這兒。
世上啊,從來不缺奇人奇事,今兒咱也說一個。
您說那老太監(jiān),原來宮里的二總管牛道牛公公家的樹奇不奇。什么都能結,什么都敢長。牛公公吃飯,不管什么食材一準兒說是“姆們家樹上新摘的”,可這“姆們家的樹”又是什么樹?甭說您沒見過,我也沒見過啊。
等問了幾個老百京的爺兒,才知道這樹大有名堂,得從西太后那兒論起。
當年慈禧老佛爺控制光緒小皇帝,獨攬大權垂簾聽政,一時朝中上下人人費心巴力,搜羅奇珍異寶討好那老娘們兒,以求富貴榮華。可老佛爺又是何等人物?這天朝的玩意兒老佛爺指定是看夠了玩兒厭了。
可也偏有這心眼兒活泛的,比如正白旗的榮祿大人,竟花下重金托租界洋人從海外運來一株寶樹。這樹可厲害了,聽說是古希臘神廟撤碩旁邊的一棵橄欖子樹。但凡吃食如瓜果蔬菜,乃至雞鴨魚肉,你想什么它結什么,都能從樹上頭長出來。
您說這樹奇吧,更奇的還在后頭吶??蛇@樹百年生千年長,早就有了靈性,它認主兒啊,誰把籃子埋樹下邊兒就聽誰的??纱褥笪鞣馉斢譀]籃子,這可咋整?榮祿在地上打滾兒打了三天三宿,想出個法子來。他讓敬事房挑出個剛?cè)雽m資歷淺的小太監(jiān),把他的寶貝兒埋下,這不就得了嘛。于是正巧兒挑中了當初剛凈身的牛道埋了籃子。牛道牛公公人憑籃子貴,竟然成為專管寶樹的司木太監(jiān),這寶樹也被賜名“牛家寶樹”
可惜從打晚清皇上失了龍廷,是樹倒猢猻散,牛道牛公公也被趕出了紫禁城,卻趁辛亥黨人不注意,將這寶樹給偷了出來,
可惜寶樹移土難活,還沒等牛公公吃到樹上新摘的大西紅柿就死了。牛公公氣得神智大亂,從此……嗨,竟然瘋了。寶樹雖死,他還總是以為自己吃的喝的都是老寶樹上摘的。
可悲,可憐,可嘆
改編自《老百京奇事·牛家寶樹》

有人說了,啥寶樹啊想什么結什么,都是洋人騙錢的把戲。說是寶樹結果需要一天一夜,其實暗中差人把想要的瓜果蔬菜掛樹杈上就是了。
又有人說榮祿買樹沒花多少錢,千金買骨只是為得到這個法兒,收了大筆的回扣反過來取悅老佛爺罷了。
誰知牛道那個鐵憨憨竟把這騙局當真。
后來清廷大廈崩塌,牛道獨居寒窯,被寶樹折磨瘋了。見天兒念叨什么“咱值薄寥”“真地道”這些宮里的暗語。曾經(jīng)作為太監(jiān)的后輩見他神志不清怪可憐的,便也學榮祿大人的法子,把他想吃的掛在樹上等他來摘,可太監(jiān)沒了主子以后又有多少家底兒呢,于是便有了西瓜替西紅柿,樹上結南瓜,新摘的牛肉,稀粥替炒肝等等諸般滑稽事。
“反正牛道也是瘋子,看不出來,哄他樂一樂就得?!?/p>
一位照顧他的太監(jiān)如此說道。
《牛家寶樹·補遺篇》

黃龍舞空
御膳珍饈供皇家,
百品千品滋味乏,
牛公奉上粗**,
佛爺心里樂開花,
這是四句定場詩,咱先說在這兒。
老話說人是女媧娘娘摶泥兒捏的,卻不似那泥菩薩清心寡欲。
說來也是,吃五谷雜糧長大的,誰都有欲。所謂欲者食也,縱論古今,吃喝是頭等大事,要不“欲”字兒咋是左邊一個谷呢。
甭說我等凡夫俗子了,那高高在上的西太后更是如此。
宮里的吃喝歷來都是天下頭一份兒。當年宮內(nèi)的御膳房可謂神州第一廚房,名廚良庖不盡其數(shù),里頭傳出的名菜珍饈更是海了去了。這么跟您說吧,光是一頓御膳,試毒的公公就得兩三個,要是光可著一個人吃,一道菜一口都能撐死。
您別看這么多美食佳肴,可那西太后慈禧老佛爺偏偏哪道都不得意,都不稀罕。唯獨一樣兒小吃,卻是頓頓兒離不開。要是一頓見不著啊,老佛爺都得滿地打滾兒。
究竟是什么咱先按下不表,只說是一樣民間小吃,宮里喚作“黃龍舞空”。
這位看官說了,民間小吃有嘛好稀罕的?那是啊,咱們是不稀罕,可太后老佛爺是何等人物?大魚大肉山珍海味,天天吃月月吃年年吃,照樣兒也有煩膩的時候。
加上大清這幾年的國運一天不如一天,今兒西洋人咬一口,明兒東洋人啃一塊,幾年下來好好一個祖宗基業(yè),也成了千瘡百孔的破抹布。老佛爺見天兒看著這些折子,心里一著急一上火,是吃嘛嘛不香。這可急壞了身邊的公公們。
可凡事無絕對。咱們看著是麻煩,對有些人來說反而是千載難逢的機遇。唉,要不怎么說有些人就是該著發(fā)財升官,富貴榮華直往他身上撞呢。當時的傳膳太監(jiān)小牛子,也就是后來的牛道牛公公臨時起意,別出心裁為老佛爺加了道菜,竟然因此得了大大的嘉獎。
此菜正是咱們開頭兒說的“黃龍舞空”。

只見一個精致的大瓷碟兒里擺著薄片醬牛肉,去皮花生米,潘金蓮咸菜,中間還有一根黃乎乎的**兒。
老佛爺沒見過這東西,問他:小牛子,這是什么?。?/p>
牛道對曰:這是奴才給您請來的黃龍舞空。您看啊,黃龍下面護佑的是咱大清的江山。
其實所謂的江山也無非是用醬牛肉,花生米,小咸菜拼出來的,可您猜怎么著,這幾樣老北京頓頓離不開的菜品,在小牛子的手里還真被擺得活靈活現(xiàn),像那么回子事兒。
至于黃龍也不是別的東西,就是咱們平時常吃的灌腸兒。
灌腸可是老北京地道的風味,最早在光緒年間就有了。一共分兩種,大灌腸和小灌腸。大灌腸是葷菜,豬肥腸里灌上材料;小灌腸只是用紅曲、淀粉、豆腐渣等材料調(diào)和,不帶一點葷腥。牛道給慈禧吃的是大灌腸。
話說到此,這位看官要吐槽啦,你糊弄鬼吶,灌腸兒哪有這么吃的?不都得是一片片切好,煎熟以后澆蒜汁兒吃嗎?您還別說,這里就透出小牛子的機靈勁兒了。
小牛子入宮之前原本也是皇城根兒底下貓著的主兒,哪能不知道灌腸是切片煎著吃?其實吃吃喝喝的東西都差不多,全看賣家怎么吆喝。買賣買賣,三分在賣,七分在賣。光賣的東西好不成,還得看怎么讓買的人舒舒服服的買下來。這里邊兒的學問可大著吶。
小牛子見老佛爺起了興致,接著說道:奴才見老佛爺最近食欲不佳,專從福興居給您請來的黃龍灌腸,還望老佛爺慢慢品嘗。
您聽聽,這灌腸雖是賤吃食,但一叫上“黃龍”這么響當當牛哄哄的大名,身價格調(diào)自然是不一樣,登堂入室成了餐桌上的貴人。
且“黃”通“皇”,黃龍舞空這菜的寓意明顯比本身的味道好壞要重要得多。一來有保佑大清皇家江山永固的意思;二來,給老佛爺吃黃龍,更是暗暗迎合了慈禧吃定大權,架空光緒的心意。
老佛爺看看盤里那條沒見過的粗**,又看了眼牛道,頓時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不僅暗中大大獎賞了小牛子,更為他賜名牛道,和大總管羊道一并侍奉她。
從此往后,每頓御膳也必有牛道公公親自奉上的“黃龍”灌腸。

說來也怪,吃了牛道獻的黃龍,老佛爺竟然真的胃口大開,容光煥發(fā),漸漸竟然有重獲青春的跡象。那些王公貴戚見狀,也紛紛求老佛爺賜“黃龍靈根”,一時間,灌腸這種大街上隨處可見的小吃竟然成了權貴們的心頭好。
您說,這事兒奇不奇?
有人說是黃龍灌腸的材料有講究,用的都是四方尋來的靈藥仙草,有人說那灌腸的匠人——福興居的“灌腸普”曾在終南山修過仙。
日子一長,真真假假各種猜測好似墳地的烏鴉般遮天蔽日。且不論好事者所言之虛實,老佛爺從此情鐘灌腸倒是真的。據(jù)新任的傳膳太監(jiān)小侯子在《清宮膳譜》中記載,慈禧的膳食雖多,但黃龍灌腸是頓頓不落,一頓不吃……您猜怎么著,老佛爺竟然當眾滿地打滾兒。
又有看官說啦,你這破故事是瞎幾把編的。老佛爺吃那灌腸兒就是圖個新奇,一頓兩頓還行,哪能頓頓離不開呢?
您聽我繼續(xù)往下說啊。
原來這老佛爺如此鐘情灌腸竟是另有原因。
這要從當初咸豐皇爺在世時說起了。咸豐皇爺與慈禧老佛爺當年夜夜恩愛無邊,真?zhèn)€是“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誰知天命無常,咸豐帝后來早早駕崩,慈禧雖正是如狼似虎的年紀,奈何身入宮門,只能忠貞守寡。將肉欲化作權利的欲求,把持一國大權,垂簾聽政。
可人欲又豈是能壓抑之物?太后老佛爺多年未得甘露滋潤,縱是鐵人也有生銹的時候,因此許多太醫(yī)猜測老佛爺?shù)氖秤徽穸喟胧顷庩柌缓纤隆?/p>
恰逢此時牛道奉上灌腸兒,自然是別有它意。
您道她頓頓離不開是吃,其實吃倒是吃,不過是另一邊兒在吃。

后記:寫這個系列,最初只是為了惡搞一些某手上的“百京爺”,諷刺他們視頻里口口聲聲的“地道”,結果竟然寫成了一個系列的故事,總之大家能看得開心,會心一笑,這就是極好的,
期待著和大家下次的見面,最后……
讓我們喊出這句口號!嗨!真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