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青色头像情侣网名,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18女人,黑人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扒下她的小内裤打屁股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無量子道長詳解莊子內(nèi)篇·人間世譯文

2021-02-23 11:48 作者:湖南長沙風(fēng)水大師  | 我要投稿


無量子

顏回見仲尼,請行。曰:“奚之?”曰:“將之衛(wèi)?!痹唬骸稗蔀?焉?”曰:“回聞衛(wèi)君,其年壯,其行獨(dú)。輕用其國而不見其過。輕 用民死,死者以國量,乎澤若蕉,民其無如矣!回嘗聞之夫子曰:‘ 治國去之,亂國就之。醫(yī)門多疾。’愿以所聞思其則,庶幾其國有瘳 乎!”

顏回拜見老師孔子,請求同意他出遠(yuǎn)門??鬃訂枺骸澳阋ツ睦??”顏回說:“打算去衛(wèi)國?!笨鬃訂枺骸叭バl(wèi)國做什么?”顏回說:“我聽說衛(wèi)國現(xiàn)任國君,年輕氣壯,橫行霸道,處理國事極不慎重,又聽不進(jìn)任何批評。他輕率地動用民力導(dǎo)致百姓死亡,全國死去的人可以填滿大澤,多得像大澤中的草芥。衛(wèi)國百姓已經(jīng)走投無路了。我曾經(jīng)聽您講過:‘治理得好的國家可以離開它。治理得不好的國家卻要去到那里,就好像醫(yī)生門前病人多一樣’。我希望根據(jù)先生的這些教誨思考治理衛(wèi)國的辦法,衛(wèi)國也許還可以逐步恢復(fù)元?dú)獍?!?/p>

仲尼曰:“嘻,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雜,雜則多,多則擾,擾 則憂,憂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后存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 ,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蕩而知之所為出乎哉?德 蕩乎名,知出乎爭。名也者,相札也;知也者爭之器也。二者兇器, 非所以盡行也。

孔子說:“唉!你恐怕去到衛(wèi)國就會遭到殺害?。⊥菩写蟮朗遣灰藫诫s的,一旦龐雜,就會產(chǎn)生許多的紛擾,紛擾多了就會產(chǎn)生憂患,憂患多了就難以救治。古時候道德修養(yǎng)高尚的至人,總是先使自己日臻成熟方才去扶助他人。如今在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方面還沒有什么建樹,哪里還有什么工夫到暴君那里去推行大道。而且你也知道道德淪喪、智慧外露的原因吧?道德淪喪是因?yàn)楣撩炞u(yù),智慧外露是因?yàn)闋帍?qiáng)好勝。名譽(yù)是人相互傾軋的原因,智慧是人們爭斗的工具,兩者都是兇器,不能把它們推行于世。先立己嘛,后立人嘛。你現(xiàn)在自己掌握的道理尚未統(tǒng)一,哪有功夫去糾正暴君的行為。再說你啊,也該懂得,一個人的德行為什么會傳播開去?一個人的智力為什么會顯揚(yáng)出來?德行傳播開去,是因?yàn)樗潗勖烂V橇︼@揚(yáng)出來,是因?yàn)樗矏鄹偁帯6甲兂蓛雌髁?,絕不可能用來實(shí)現(xiàn)救國的抱負(fù)啊。”

且德厚信矼,未達(dá)人氣;名聞不爭,未達(dá)人心。而強(qiáng)以仁義繩墨之 言術(shù)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惡有其美也,命之曰災(zāi)人。災(zāi)人者,人必反 災(zāi)之。若殆為人災(zāi)夫。

一個人雖然德行純厚誠實(shí)篤守,可未必能和對方聲氣相通,一個人雖然不爭名聲,可未必能得到廣泛的理解。而勉強(qiáng)把仁義和規(guī)范之類的言辭述說于暴君面前,這就好比用別人的丑行來顯示自己的美德,這樣的做法可以說是害人。害人的人一定會被別人所害,你這樣做恐怕會遭到別人的傷害的呀!

且茍為人悅賢而惡不肖,惡用而求有以異?若唯無詔,王公必將乘 人而斗其捷。而目將熒之,而色將平之,口將營之,容將形之,心且 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順始無窮,若殆以不信 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

況且如果衛(wèi)國國君渴求賢能而討厭不肖之徒,又何須你去改變呢?你除非不向他進(jìn)諫,否則他肯定會趁你失誤之機(jī),展示他的辯才,你的雙眼會被迷惑而眩暈,你的神色會慢慢平靜下來,你囁囁嚅嚅地為自己辯解,你的臉上會流露出順從的表情,你的內(nèi)心也會認(rèn)同他的主張。這樣做就像是用火救火,用水救水,可以稱之為錯上加錯。有了依順?biāo)拈_始,以后順從他的旨意便會沒完沒了,假如你未能取信便深深進(jìn)言,那么一定會死在這位暴君面前。

且昔者桀殺關(guān)龍逢,紂殺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傴拊人之民, 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擠之。是好名者也。

而且,以前桀王殺害敢于直諫的關(guān)龍逢,紂王殺害力諫的叔叔比干,都是因?yàn)樗麄冃奚砹⒌?,以臣下的地位愛撫百姓,以臣下的地位違逆兇殘的君王,所以他們的國君就因?yàn)樗麄兊赖滦摒B(yǎng)高尚而排斥他們、殺害了他們。這就是喜好名聲的結(jié)果。

昔者堯攻叢枝、胥、敖,禹攻有扈。國為虛厲,身為刑戮。其用兵 不止,其求實(shí)無已,是皆求名實(shí)者也,而獨(dú)不聞之乎?名實(shí)者,圣人 之所不能勝也,而況若乎!雖然,若必有以也,嘗以語我來?!?/strong>

當(dāng)年帝堯征伐叢枝和胥敖,夏禹攻打有扈,三國變?yōu)閺U墟,百姓都死完了,而國君自身也遭受殺戮,原因就是三國不停地使用武力,貪求別的國家的土地和人口。這些都是求名求利的結(jié)果,你偏偏就沒有聽說過嗎?名聲和實(shí)利,就是圣人也不可能超越,何況是你呢?雖然是這樣,你必定是有所依憑,所以你就試著把它告訴我吧!”

顏回曰:“端而虛,勉而一,則可乎?”曰:“惡!惡可!夫以陽 為充孔揚(yáng),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違,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與其心 ,名之曰日漸之德不成,而況大德乎!將執(zhí)而不化,外合而內(nèi)不訾, 其庸詎可乎!”

顏回說:“我外表端莊內(nèi)心謙虛,勉力行事而意志專一,這樣可以嗎?”孔子說:“唉,這怎么可以呢!衛(wèi)君驕氣橫溢,喜怒無常,人們都不敢違逆他,他也借此壓抑人們的真實(shí)感受和不同觀點(diǎn),以此來放縱他的欲望。他這種人,每天用小德慢慢感化都不會有成效,更何況用大德來勸導(dǎo)呢?他必將固執(zhí)己見而不會改變,即使表面贊同內(nèi)心里也不會對自己的言行做出反省,你采取的方法如何能行呢?”

“然則我內(nèi)直而外曲,成而上比。內(nèi)直者,與天為徒。與天為徒者 ,知天子之與己,皆天之所子,而獨(dú)以己言蘄乎而人善之,蘄乎而人 不善之邪?若然者,人謂之童子,是之謂與天為徒。外曲者,與人之 為徒也。擎跽曲拳,人臣之禮也。人皆為之,吾敢不為邪?為人之所 為者,人亦無疵焉,是之謂與人為徒。成而上比者,與古為徒。其言 雖教,謫之實(shí)也,古之有也,非吾有也。若然者,雖直而不病,是之 謂與古為徒。若是則可乎?”仲尼曰:“惡!惡可!大多政法而不諜 。雖固,亦無罪。雖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猶師心者也?!?/strong>

顏回說:“如此,那我就內(nèi)心誠直而外表恭敬,內(nèi)心自有主見并處處跟古代賢人作比較。內(nèi)心誠直,就是與自然同類。與自然同類的,就可知道國君與自己在本性上都屬于天生的,又何必把自己的言論宣之于外而希望得到人們的贊同,或者希望人們不予贊同呢?像這樣做,人們就會稱之為童心未泯,這就叫跟自然為同類。所謂‘外表恭敬’,是和世人一樣。手拿朝笏躬身下拜,這是人臣應(yīng)盡的禮節(jié),人家都這么去做,我敢不這么做嗎?做大家所做的事,別人就不會責(zé)難我,這就叫與世人為伍。心有成見上比古代賢人,是跟古人為同類,他們的言論雖然很有教益,指責(zé)世事才是真情實(shí)意。自古就有這樣的做法,并不是我自己的編造,這樣做,雖然正直不阿卻也不會受到傷害,這就叫做與古人為伍,這樣做可以嗎?”孔子說:“唉!怎么可以呢?太多的事情需要糾正,就是有所效法也會出現(xiàn)不當(dāng),雖然固陋而不通達(dá)也沒有什么罪責(zé)。即使這樣也不過如此而已,又怎么能感化他呢!你太執(zhí)著于自己內(nèi)心成見了。

顏回曰:“吾無以進(jìn)矣,敢問其方。”仲尼曰:“齋,吾將語若。 有心而為之,其易邪?易之者,白囗(左“白”右上“白”右下“本” 音hao4)天不宜?!鳖伝卦唬骸盎刂邑?,唯不飲酒不茹葷者數(shù) 月矣。如此則可以為齋乎?”曰:“是祭祀之齋,非心齋也。”

顏回說:“我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冒昧地向老師求教方策?!笨鬃诱f:“齋戒清心,我將告訴你!如果懷著積極用世之心去做,難道是容易的嗎?如果這樣做也很容易的話,蒼天也會認(rèn)為是不適宜的?!鳖伝卣f:“我顏回家境貧窮,不飲酒漿、不吃葷食已經(jīng)好幾個月了,像這樣,可以說是齋戒了吧?”孔子說:“這是祭祀前的所謂齋戒,并不是‘心齋?!?/p>

回曰:“敢問心齋。”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 ;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于耳,心止于符。氣也者,虛而待物 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顏回說:“我請教什么是‘心齋’。”孔子說:“你必須摒除雜念,專一心思,不用耳去聽而用心去領(lǐng)悟,不用心去領(lǐng)悟而用凝寂虛無的意境去感應(yīng)!耳的功用僅只在于聆聽,心的功用僅只在于跟外界事物交合。凝寂虛無的心境才是虛弱柔順而能應(yīng)待宇宙萬物的,只有大道才能匯集于凝寂虛無的心境。虛無空明的心境就叫做‘心齋’?!?/p>

顏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實(shí)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 謂虛乎?”夫子曰:“盡矣!吾語若:若能入游其樊而無感其名,入 則鳴,不入則止。無門無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則幾矣。絕跡易,無 行地難。為人使易以偽,為天使難以偽。聞以有翼飛者矣,未聞以無 翼飛者也;聞以有知知者矣,未聞以無知知者也。瞻彼闋者,虛室生 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謂坐馳。夫徇耳目內(nèi)通而外于心知, 鬼神將來舍,而況人乎!是萬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紐也,伏戲、幾 蘧之所行終,而況散焉者乎!”

顏回說:““我不曾稟受過‘心齋’的教誨,所以確實(shí)存在一個真實(shí)的顏回;我稟受了‘心齋’的教誨,我便頓時感到不曾有過真實(shí)的顏回。這可以叫做虛無空明的境界嗎?”孔子說:“你對‘心齋’的理解實(shí)在十分透徹。我再告訴你,假如能夠進(jìn)入到追名逐利的環(huán)境中遨游而又不為名利地位所動,衛(wèi)君能采納你闡明你的觀點(diǎn),不能采納你就停止不說,不去尋找仕途的門徑,也不向世人提示索求的標(biāo)的,心思凝聚全無雜念,把自己寄托于無可奈何的境域,那么就差不多合于‘心齋’的要求了。一個人不走路容易,走了路不在地上留下痕跡就很難。受世人的驅(qū)遣容易偽裝,受自然的驅(qū)遣便很難作假。聽說過憑借翅膀才能飛翔,不曾聽說過沒有翅膀也能飛翔;聽說過有智慧才能了解事物,不曾聽說過沒有智慧也可以了解事物??匆豢茨强諘绲沫h(huán)宇,空明的心境頓時獨(dú)存精白,而什么也都不復(fù)存在,一切吉祥之事都消逝于凝靜的境界。至此還不能凝止,這就叫形坐神馳。倘若讓耳目的感觀向內(nèi)通達(dá)而又排除心智于外,那么鬼神將會前來歸附,何況是人呢!這就是萬物的變化,是禹和舜所把握的要領(lǐng),也是伏羲、幾蘧所遵循始終的道理,何況普通的人呢!”

葉公子高將使于齊,問于仲尼曰:“王使諸梁也甚重。齊之待使者 ,蓋將甚敬而不急。匹夫猶未可動也,而況諸侯乎!吾甚栗之。子常 語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歡成。事若不成,則必有人 道之患;事若成,則必有陰陽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后無患者,唯有德 者能之。’吾食也執(zhí)粗而不臧,爨無欲清之人。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 ,我其內(nèi)熱與!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陰陽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 人道之患,是兩也。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語我來!”

葉公子高即將出使齊國,他向孔子請教:“楚王派我諸梁出使齊國,責(zé)任重大。齊國接待外來使節(jié),都是表面恭敬內(nèi)心怠慢。平常老百姓尚且不容易說服,更何況是諸侯呢!我心里十分害怕。您常對我說:‘事情無論大小,很少有不通過言語的交往可以獲得圓滿結(jié)果的。事情如果辦不成功,那么必定會受到國君的處罰;事情如果辦成功了,那又一定會憂喜交集釀出病害。事情成功與否都不會留下禍患,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到?!颐刻斐缘亩际谴植诘氖澄?,烹飪食物的人也就無須解涼散熱。我今天早上接受國君詔命到了晚上就得飲用冰水,恐怕是因?yàn)槲覂?nèi)心焦躁無比擔(dān)憂吧!我還不曾接觸到事的真情,就已經(jīng)有了憂喜交加所導(dǎo)致的病患;事情如果真的辦不成,那一定還會受到國君處罰。成與不成這兩種結(jié)果,做臣子的我都不足以承擔(dān),先生你大概有什么可以教導(dǎo)我吧!”

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義也。子之愛親,命也 ,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義也,無適而非君也,無所逃于天地之間 。是之謂大戒。是以夫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 君者,不擇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 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悅生而惡死!夫子其行可矣!

孔子說:“天下有兩個足以為戒的大法:一是天命,一是道義。做兒女的敬愛雙親,這是自然的天性,是無法從內(nèi)心解釋的;臣子侍奉國君,這是人為的道義,天地之間無論到什么地方都不會沒有國君的統(tǒng)治,這是無法逃避的現(xiàn)實(shí)。這就叫做足以為戒的大法。所以侍奉雙親的人,無論什么樣的境遇都要使父母安適,這是孝心的最高表現(xiàn);侍奉國君的人,無論辦什么樣的事都要讓國君放心,這是盡忠的極點(diǎn)。注重自我修養(yǎng)的人,悲哀和歡樂都不容易使他受到影響,知道世事艱難,無可奈何卻又能安于處境、順應(yīng)自然,這就是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做臣子的原本就會有不得已的事情,遇事要能把握真情并忘掉自身,哪里還顧得上眷戀人生、厭惡死亡呢!你這樣去做就可以了!”

丘請復(fù)以所聞:凡交近則必相靡以信,遠(yuǎn)則必忠之以言。言必或傳 之。夫傳兩喜兩怒之言,天下之難者也。夫兩喜必多溢美之言,兩怒 必多溢惡之言。凡溢之類妄,妄則其信之也莫,莫則傳言者殃。故法 言曰:‘傳其常情,無傳其溢言,則幾乎全?!乙郧啥妨φ撸己蹶?,常卒乎陰,泰至則多奇巧;以禮飲酒者, 始乎治,常卒乎亂,泰至則多奇樂。凡事亦然,始乎諒,常卒乎鄙;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

“不過我還是把我所聽到的道理再告訴你:不凡與鄰近國家交往一定要用誠信使相互之間和順親近,而與遠(yuǎn)方國家交往則必定要用語言來表示相互間的忠誠。國家間交往的語言總得有人相互傳遞。傳遞兩國國君喜怒的言辭,乃是天下最困難的事。兩國國君喜悅的言辭必定添加了許多過分的夸贊,兩國國君憤怒的言辭必定添加了許多過分的憎惡。大凡過度的話語都類似于虛構(gòu),虛構(gòu)的言辭其真實(shí)程度也就值得懷疑,國君產(chǎn)生懷疑傳達(dá)信息的使者就要遭殃。所以古代格言說:‘傳達(dá)平實(shí)的言辭,不要傳達(dá)過分的話語,那么也就差不多可以保全自己了’。況且以智巧相互較量的人,開始時平和開朗,后來就常常暗使計(jì)謀,達(dá)到極點(diǎn)時則大耍陰謀、倍生詭計(jì)。按照禮節(jié)飲酒的人,開始時規(guī)規(guī)矩矩合乎人情,到后來常常就一片混亂大失禮儀,達(dá)到極點(diǎn)時則荒誕淫樂、放縱無度。無論什么事情恐怕都是這樣:開始時相互信任,到頭來互相欺詐;開始時單純細(xì)微,臨近結(jié)束時便變得紛繁巨大。

言者,風(fēng)波也;行者,實(shí)喪也。夫風(fēng)波 易以動,實(shí)喪易以危。故忿設(shè)無由,巧言偏辭。獸死不擇音,氣息勃 然于是并生心厲。剋核太至,則必有不肖之心應(yīng)之而不知其然也。茍 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終!故法言曰:‘無遷令,無勸成。過度益 也?!w令勸成殆事。美成在久,惡成不及改,可不慎與!且夫乘物 以游心,托不得已以養(yǎng)中,至矣。何作為報(bào)也!莫若為致命,此其難 者?”

“言語猶如風(fēng)吹的水波,傳達(dá)言語定會有得有失。風(fēng)吹波浪容易動蕩,有了得失容易出現(xiàn)危難。所以憤怒發(fā)作沒有別的什么緣由,就是因?yàn)檠赞o虛浮而又片面失當(dāng)。猛獸臨死時什么聲音都叫得出來,氣息急促喘息不定,于是迸發(fā)傷人害命的惡念。大凡過分苛責(zé),必會產(chǎn)生不好的念頭來應(yīng)付,而他自己也不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假如做了些什么而他自己卻又不知道那是怎么回事,誰還能知道他會有怎樣的結(jié)果!所以古代格言說:‘不要隨意改變已經(jīng)下達(dá)的命令,不要勉強(qiáng)他人去做力不從心的事,說話過頭一定是多余、添加的’。改變成命或者強(qiáng)人所難都是危險(xiǎn),成就一樁好事要經(jīng)歷很長的時間,壞事一旦做出悔改是來不及的。行為處世能不審慎嗎!至于順應(yīng)自然而使心志自在遨游,一切都寄托于無可奈何以養(yǎng)蓄神智,這就是最好的辦法。有什么必要作意回報(bào)!不如原原本本地傳達(dá)國君所給的使命,這樣做有什么困難呢!”

顏闔將傅衛(wèi)靈公大子,而問于蘧伯玉曰;“有人于此,其德天殺。 與之為無方則危吾國,與之為有方則危吾身。其知適足以知人之過, 而不知其所以過。若然者,吾奈之何?”

顏闔將被請去做衛(wèi)國太子的師傅,他向衛(wèi)國賢大夫蘧伯玉求教:“如今有這樣一個人,他的德行生就兇殘嗜殺。跟他朝夕與共如果不符合法度與規(guī)范,勢必危害自己的國家;如果合乎法度和規(guī)范,那又會危害自身。他的智慧足以了解別人的過失,卻不了解別人為什么會出現(xiàn)過錯。像這樣的情況,我將怎么辦呢?”

蘧伯玉曰:“善哉問乎!戒 之,慎之,正女身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雖然,之二者有患。就 不欲入,和不欲出。形就而入,且為顛為滅,為崩為蹶;心和而出, 且為聲為名,為妖為孽。彼且為嬰兒,亦與之為嬰兒;彼且為無町畦 ,亦與之為無町畦;彼且為無崖,亦與之為無崖;達(dá)之,入于無疵。

蘧伯玉說:“問得好?。∫?,要謹(jǐn)慎,首先要端正你自己!表面上不如順從依就以示親近,內(nèi)心里不如順其秉性暗暗疏導(dǎo)。即使這樣,這兩種態(tài)度仍有隱患。親附他不要關(guān)系過密,疏導(dǎo)他不要心意太露。外表親附到關(guān)系過密,會招致顛仆毀滅,招致崩潰失敗。內(nèi)心順性疏導(dǎo)顯得太露,將被認(rèn)為是為了名聲,也會招致禍害。他如果像個天真的孩子一樣,你也姑且跟他一樣像個無知無識的孩子;他如果同你不分界線,那你也就跟他不分界線。他如果跟你無拘無束,那么你也姑且跟他一樣無拘無束。慢慢地將他思想疏通引入正軌,便可進(jìn)一步達(dá)到?jīng)]有過錯的地步。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dāng)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 者也。戒之,慎之,積伐而美者以犯之,幾矣!

“你沒有聽說過那螳螂嗎?它奮起手臂去阻擋車輪,不知道自己根本不能做到這一點(diǎn),反而認(rèn)為這是自己最得意的力量。要警惕?。⌒⌒陌?!多次地夸耀自己最得意的東西會觸犯王子,這就和螳螂差不多了。

汝不知夫養(yǎng)虎者乎?不敢以生物與之,為其殺之之怒也;不敢以全 物與之,為其決之之怒也。時其饑飽,達(dá)其怒心?;⒅c人異類,而 媚養(yǎng)己者,順也;故其殺者,逆也。

你不知道那養(yǎng)虎之人嗎?不敢拿活的動物給老虎吃,因?yàn)檫@樣做會激起它的兇殘。注意順應(yīng)它饑飽的狀態(tài),疏導(dǎo)它兇殘的本性。老虎雖不同于人類,卻順從喂養(yǎng)它的人,這是因?yàn)轫槕?yīng)了它的天性。而被老虎咬死的人,是因?yàn)檫`背了天性。

夫愛馬者,以筐盛矢,以蜃盛溺。適有蚊虻仆緣,而拊之不時,則 缺銜毀首碎胸。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刹簧餍??”

愛馬的人,以精細(xì)的竹筐裝馬糞,用珍貴的蛤殼接馬尿。剛巧一只牛虻叮在馬身上,愛馬之人出于愛惜隨手拍擊,沒想到馬兒受驚便咬斷勒口、掙斷轡頭、弄壞胸絡(luò)。意在愛馬卻失其所愛,能夠不謹(jǐn)慎嗎!”

匠石之齊,至于曲轅,見櫟社樹。其大蔽牛,絜之百圍,其高臨山 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舟者旁十?dāng)?shù)。觀者如市,匠伯不顧,遂行不輟。 弟子厭觀之,走及匠石,曰:‘自吾執(zhí)斧斤以隨夫子,未嘗見材如此 其美也。先生不肯視,行不輟,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 木也。以為舟則沉,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 瞞,以為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strong>

有個姓石的匠人去到了齊國一個叫曲轅的地方,看見一顆被人們稱為神樹的櫟樹。那棵樹非常高大,樹蔭可以遮蔽數(shù)千頭牛,測量它的樹干,足有百尺之圍,樹高達(dá)至山頂,離地面幾丈高后才長有樹枝,可以用它造十余艘船只。參觀它的人如同趕集一般來來往往。這位匠人卻看也不看,不停地向前走,他的徒弟在樹旁看夠了跑著趕上木匠,說:“自從我拿著斧子跟隨您做木工,還沒見過這么高大的樹。先生為何不肯看一眼,只向前走個不停呢?”木匠回答說:“算了,不要再說了它了!那木頭是無用之物,做成船它會沉沒,做成棺材它會很快就會腐朽,做器具它很快會毀壞,做門戶它會像樹一樣流出污漿,做成柱子,它會被蟲子蛀蝕。這是一棵不能成材的樹木,沒有一點(diǎn)用處,所以它才有這么長的壽命。”

匠石歸,櫟社見夢曰:“女將惡乎比予哉?若將比予于文木邪?夫 楂梨橘柚果蓏之屬,實(shí)熟則剝,剝則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 苦其生者也。故不終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擊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 是。且予求無所可用久矣!幾死,乃今得之,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 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與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幾 死之散人,又惡知散木!”匠石覺而診其夢。弟子曰:“趣取無用, 則為社何邪?”曰:“密!若無言!彼亦直寄焉!以為不知己者詬厲 也。不為社者,且?guī)子恤搴?!且也彼其所保與眾異,而以義喻之,不 亦遠(yuǎn)乎!”

木匠回到家里后,夢見櫟樹對他說:“你有什么東西能跟我相提并論呢?你打算拿可用之木來跟我相比嗎?那些楂梨橘柚之類的樹木,果實(shí)成熟后就會被打落,打落下來就會受辱,大的樹枝被折斷,小的樹枝被拉扯。它之所以受苦就是因?yàn)樗鷣碛杏茫圆荒芟砥涮炷甓型矩舱?,任何事物都是如此。我尋求沒有用的辦法已經(jīng)很久了,差點(diǎn)死了,如今才獲得這個辦法。這無用之能正是大用,還有比這更大的用途嗎?況且你和我都是自然界中的事物罷了,怎么能夠用這種方式看待事物呢?你是快接死亡的普通凡人,又如何知道樹木無用的道理呢!”木匠醒來后說出了他的夢,徒弟說:“自己希望的是無用,又怎么能為社神之樹呢?”木匠說:“閉嘴!你不要再說了。它只不過是寄寓于此,使那些不理解他的人去詬罵他。如果不做社神,他一定會被砍伐!他保全自身的方法與眾不同,如果用常理來理解它,不是相差太遠(yuǎn)了嗎?”

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見大木焉,有異:結(jié)駟千乘,隱,將芘其所 藾。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異材夫!”仰而視其細(xì)枝,則拳 曲而不可以為棟梁;俯而視其大根,則軸解而不可以為棺槨;舐其葉, 則口爛而為傷;嗅之則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子綦曰“此果不材之 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strong>

南伯子綦在商丘一帶游樂,看見長著一棵出奇的大樹,上千輛駕著四馬的大車,蔭蔽在大樹樹蔭下歇息。子綦說:“這是什么樹呢?這樹一定有特異的材質(zhì)啊!”仰頭觀看大樹的樹枝,彎彎扭扭的樹枝并不可以用來做棟梁;低頭觀看大樹的主干,樹心直到表皮旋著裂口并不可以用來做棺??;用舌舔一舔樹葉,口舌潰爛受傷;用鼻聞一聞氣味,使人像喝多了酒,三天三夜還醒不過來。子綦說:“這果真是什么用處也沒有的樹木,以至長到這么高大。唉,精神世界完全超脫物外的‘神人’,就像這不成材的樹木呢!”

宋有荊氏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斬之;三圍四 圍,求高名之麗者斬之;七圍八圍,貴人富商之家求禪傍者斬之。 故未終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故解之以牛之白顙 者,與豚之亢鼻者,與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適河。此皆巫祝以知之 矣,所以為不祥也。此乃神人之所以為大祥也。

宋國有個叫荊氏的地方,很適合楸樹、柏樹、桑樹的生長。樹干長到一兩把粗,做系猴子的木樁的人便把樹木砍去;樹干長到三、四圍粗,地位高貴名聲顯赫的人家尋求建屋的大梁便把樹木砍去;樹干長到七、八圍粗,達(dá)官貴人富家商賈尋找整幅的棺木又把樹木砍去。所以它們始終不能終享天年,而是半道上被刀斧砍伐而短命。這就是材質(zhì)有用帶來的禍患。因此古人祈禱神靈消除災(zāi)害,總不把白色額頭的牛、高鼻折額的豬以及患有痔漏疾病的人沉入河中去用作祭奠。這些情況巫師全都了解,認(rèn)為他們都是很不吉祥的。不過這正是“神人”所認(rèn)為的世上最大的吉祥。

支離疏者,頤隱于齊,肩高于頂,會撮指天,五管在上,兩髀為脅 。挫針治獬,足以餬口;鼓莢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征武士,則支離攘臂于其間 ;上有大役,則支離以有常疾不受功;上與病者粟,則受三鍾與十束 薪。夫支離者其形者,猶足以養(yǎng)其身,終其天年,又況支離其德者乎 !

有個名叫支離疏的人,下巴隱藏在肚臍下,雙肩高于頭頂,后腦下的發(fā)髻指向天空,五官的出口也都向上,兩條大腿和兩邊的胸肋并生在一起。他給人縫衣漿洗,足夠度日;又替人篩糠簸米,足可養(yǎng)活十口人。國君征兵時,支離疏捋袖揚(yáng)臂在征兵人面前走來走去;國君有大的差役,支離疏因身有殘疾而免除勞役;國君向殘疾人賑濟(jì)米粟,支離疏還領(lǐng)得三鐘糧食十捆柴草。像支離疏那樣形體殘缺不全的人,還足以養(yǎng)活自己,終享天年,又何況德行殘缺不全呢!

孔子適楚,楚狂接輿游其門曰:“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來世 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無道,圣人生焉 。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臨人以德。殆乎,殆乎!畫地而趨。迷陽迷陽,無傷 吾行。吾行郤曲,無傷吾足?!?/strong>

孔子去到楚國,楚國隱士接輿有意來到孔子門前,說“鳳鳥啊,鳳鳥啊!你怎么懷有大德卻來到這衰敗的國家!未來的世界不可期待,過去的時日無法追回。天下得到了治理,圣人便成就了事業(yè);國君昏暗天下混亂,圣人也只得順應(yīng)潮流茍全生存。當(dāng)今這個時代,怕就只能免遭刑辱。幸福比羽毛還輕,而不知道怎么取得;禍患比大地還重,而不知道怎么回避。算了吧,算了吧!不要在人前宣揚(yáng)你的德行!危險(xiǎn)啊,危險(xiǎn)??!人為地劃出一條道路讓人們?nèi)プ裱”榈氐那G棘啊,不要妨礙我的行走!曲曲彎彎的道路啊,不要傷害我的雙腳!”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山上的樹木自己招致砍伐,油脂自己招致燃燒,桂樹因?yàn)榭梢允秤?,所以遭人砍伐,漆樹因?yàn)橛杏茫员坏陡?。人們都知道“有用”的作用,卻不知道“無用”的更大作用啊。

無量子道長曰:古之達(dá)者,偃武修文,吳下阿蒙從文三日,令子敬刮目相看。武人伐身,文人誅心,兵法云,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所謂謀定而方能后動,博古通今者方能大成。萬獸相爭,人類立于食物鏈之顛,因語言共享文化。不學(xué)者必?zé)o術(shù),學(xué)者大人也。


無量子道長詳解莊子內(nèi)篇·人間世譯文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无极县| 新郑市| 兴城市| 安龙县| 鹿邑县| 湘潭县| 洛阳市| 九江县| 武川县| 高尔夫| 尉犁县| 吴忠市| 盘锦市| 溧阳市| 荣成市| 二连浩特市| 连平县| 东明县| 宁晋县| 遂宁市| 哈尔滨市| 万年县| 周至县| 青浦区| 乐都县| 中西区| 哈尔滨市| 武陟县| 沭阳县| 宿迁市| 余庆县| 台前县| 乌拉特后旗| 行唐县| 城市| 澎湖县| 民丰县| 濮阳市| 博乐市| 德清县| 巴林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