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青色头像情侣网名,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18女人,黑人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扒下她的小内裤打屁股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毛澤東《矛盾論》②

2022-04-05 18:37 作者:專欄區(qū)布爾什維克  | 我要投稿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在矛盾特殊性的問題中,還有兩種情形必須特別地提出來加以分析,這就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在復雜的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有許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種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發(fā)展規(guī)定或影響著其它矛盾的存在和發(fā)展。

  例如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這兩個矛盾著的力量是主要的矛盾;其他的矛盾力量,例如,殘存的封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農民小資產者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無產階級和農民小資產者的矛盾,自由資產階級和壟斷資產階級的矛盾,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和資產階級的法西斯主義的矛盾,資本主義國家相互之間的矛盾,帝國主義和殖民地的矛盾,以及其他矛盾,都為這個主要的矛盾力量所規(guī)定、所影響。

  半殖民地的國家如中國,其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關系呈現(xiàn)著復雜的情況。

  當?shù)蹏髁x向這種國家舉行侵略戰(zhàn)爭的時候,這種國家的內部各階級,除開一些叛國分子以外,能夠暫時地團結起來舉行民族戰(zhàn)爭去反對帝國主義。這時,帝國主義和這種國家之間的矛盾成為主要的矛盾,而這種國家內部各階級的一切矛盾(包括封建制度和人民大眾之間這個主要矛盾在內),便都暫時地降到次要和服從的地位。中國一八四零年的鴉片戰(zhàn)爭,一八九四年的中日戰(zhàn)爭,一九零零年的義和團戰(zhàn)爭和目前的中日戰(zhàn)爭,都有這種情形。

?

  然而在另一種情形之下,則矛盾的地位起了變化。當著帝國主義不是用戰(zhàn)爭壓迫而是用政治、經濟、文化等比較溫和的形式進行壓迫的時候,半殖民地國家的統(tǒng)治階級就會向帝國主義投降,二者結成同盟,共同壓迫人民大眾。這種時候,人民大眾往往采用國內戰(zhàn)爭的形式,去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階級的同盟,而帝國主義往往采取間接的方式去援助半殖民地國家的反動派壓迫人民,而不采取直接行動,顯出了內部矛盾的特別尖銳性。中國的辛亥革命戰(zhàn)爭,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戰(zhàn)爭,一九二七年以后的十年土地革命戰(zhàn)爭,都有這種情形。還有半殖民地國家各個反動的統(tǒng)治集團之間的內戰(zhàn),例如在中國的軍閥戰(zhàn)爭,也屬于這一類。

?

  當國內革命戰(zhàn)爭發(fā)展到從根本上威脅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國內反動派的存在的時候,帝國主義就往往采取上述方法以外的方法,企圖維持其統(tǒng)治;或者分化革命陣線內的部,或者直接出兵援助國內反動派。這時,外國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派完全公開地站在一個極端,人民大眾則站在另一個極端,成為一個主要矛盾,而規(guī)定或影響其他矛盾的發(fā)展狀態(tài)。十月革命后各資本主義國家援助俄國反動派,是武裝干涉的例子。一九二七年的蔣介石的叛變,是分化革命陣線的例子。

?

  然而不管怎樣,過程發(fā)展的各個階段中,只有一種主要的矛盾在起著領導的作用,是完全沒有疑義的。

?

  由此可知,任何過程如果有多數(shù)矛盾存在的話,其中必定有一種是主要的,起著領導的、決定的作用,其他則處于次要和服從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過程,如果是存在兩個以上矛盾的復雜過程的話,就要用全力去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結解了。這是馬克思研究資本主義社會告訴我們的方法。列寧和斯大林研究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總危機的時候,列寧和斯大林研究蘇聯(lián)經濟的時候,也告訴了這種方法。萬千的學問家和實行家,不懂得這種方法,結果如墮煙海,找不到中心,也找不到解決矛盾的方法。

?

  不能把過程中所有的矛盾平均看待,必須把它們區(qū)別為主要的和次要的兩類,著重于捉住主要的矛盾,已如上述。但是在各種矛盾之中,不論是主要的或次要的,矛盾著的兩個方面,又是否可以平均看待呢?也是不可以的。無論什么矛盾,矛盾的諸方面,其發(fā)展是不平衡的。有時候似乎勢均力敵,然而這只是暫時的和相對的情形,基本的形態(tài)則是不平衡。矛盾著的兩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謂矛盾起主導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質,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規(guī)定的。

?

  然而這種情形不是固定的,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轉化著,事物的性質也就隨著起變化。在矛盾發(fā)展的一定過程或一定階段上,主要方面屬于甲方,非主要方面則屬于乙方;到了另一發(fā)展階段或另一發(fā)展過程時,就互易其位置,這是依靠事物發(fā)展中矛盾雙方斗爭的力量的增減程度來決定的。

?

  我們常常說“新陳代謝”這句話。新陳代謝是宇宙間普遍的永遠不可抵抗的規(guī)律。依事物本身的性質和條件,經過不同的飛躍形式,一事物轉化為他事物,就是新陳代謝的過程。任何事物的內部都有其新舊兩個方面的矛盾,形成為一系列的曲折的斗爭。斗爭的結果,新的方面由小變大,上升為支配的東西;舊的方面由大變小,變成逐步歸于滅亡的東西。而一當新的方面對于舊的方面取得支配地位的時候,舊事物的性質就變化為新事物的性質。由此可見,事物的性質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規(guī)定的。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變化,事物的性質也就隨著起變化。

?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主義社會已從舊的封建主義社會時代的附庸地位,轉化成了取得支配地位的力量,社會的性質也就由封建主義的變?yōu)橘Y本主義的。在新的資本主義社會時代,封建勢力則由原來處在支配地位的力量轉化為附庸的力量,隨著也就逐步地歸于消滅了,例如英法諸國就是如此。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資產階級由新的起進步作用的階級,轉化為舊的起反動作用的階級,以至于最后被無產階級所推翻,而轉化為私有的生產資料被剝奪和失去權力的階級,這個階級也就要逐步歸于消滅了。人數(shù)比資產階級多得多、并和資產階級同時生長、但被資產階級統(tǒng)治著的無產階級,是一個新的力量,它由初期的附屬于資產階級的地位,逐步地壯大起來,成為獨立的和在歷史上起主導作用的階級,以至最后奪取政權成為統(tǒng)治階級。這時,社會的性質,就由舊的資本主義的社會轉化成了新的社會主義的社會。這就是蘇聯(lián)已經走過和一切其他國家必然要走的道路。

?

  就中國的情形來說,帝國主義處在形成半殖民地這種矛盾的主要地位,壓迫中國人民,中國則由獨立國變?yōu)榘胫趁竦?。然而事情必然會變化,在雙方斗爭的局勢中,中國人民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所生長起來的力量必然會把中國由半殖民地變?yōu)楠毩?,而帝國主義則將被打倒,舊中國必然要變?yōu)樾轮袊?/p>

?

  舊中國變?yōu)樾轮袊€包含著國內舊的封建勢力和新的人民勢力之間的情況的變化。舊的封建地主階級將被打倒,由統(tǒng)治者變?yōu)楸唤y(tǒng)治者,這個階級也就會要逐步歸于消滅。人民則將在無產階級的領導之下,由被統(tǒng)治者變?yōu)榻y(tǒng)治者。這時,中國社會的性質就會起變化,由舊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會變?yōu)樾碌拿裰鞯纳鐣?/p>

?

  這種互相轉化的事情,過去已有經驗。統(tǒng)治中國近三百年的清朝帝國,曾在辛亥革命時期被打倒;而孫中山領導的革命同盟會,則曾經一度取得了勝利。在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戰(zhàn)爭中,共產黨和國民黨聯(lián)合的南方革命勢力,曾經由弱小的力量變得強大起來,取得了北伐的勝利;而稱雄一時的北洋軍閥則被打倒了。一九二七年,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力量,受了國民黨反動勢力的打擊,變得很小了;但因肅清了自己內部的機會主義,就又逐步地壯大起來。在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jù)地內,農民由被統(tǒng)治者轉化為統(tǒng)治者,地主則作了相反的轉化。世界上總是這樣以新的代替舊的,總是這樣新陳代謝、除舊布新或推陳出新的。

?

  革命斗爭中的某些時候,困難條件超過順利條件,在這種時候,困難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順利是其次要方面。然而由于革命黨人的努力,能夠逐步地克服困難,開展順利的新局面,困難的局面讓位于順利的局面。一九二七年中國革命失敗后的情形,中國紅軍在長征中的情形,都是如此?,F(xiàn)在的中日戰(zhàn)爭,中國又處在困難地位,但是我們能夠改變這種情況,使中日雙方的情況發(fā)生根本的變化。在相反的情形之下,順利也能轉化為困難,如果是革命黨人犯了錯誤的話。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的勝利,變?yōu)槭×恕R痪哦吣暌院笤谀戏礁魇“l(fā)展起來的革命根據(jù)地,至一九三四年都失敗了。

?

  研究學問的時候,由不知到知的矛盾也是如此。當著我們剛才開始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時候,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無知或知之不多的情況,和馬克思主義的知識之間,互相矛盾著。然而由于努力學習,可以由無知轉化為有知,由知之不多轉化為知之甚多,由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盲目性改變?yōu)槟軌蜃杂蛇\用馬克思主義。

?

  有些人覺得有些矛盾并不是這樣。例如,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生產力是主要的;理論和實踐的矛盾,實踐是主要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經濟基礎是主要的;它們的地位并不互相轉化。這是機械唯物論的見解,不是辯證唯物論的見解。誠然,生產力、實踐、經濟基礎,一般地表現(xiàn)為主要的決定的作用,誰不承認這一點,誰就不是唯物論者。然而,生產關系、理論、上層建筑這些方面,在一定條件下,又轉過來表現(xiàn)其為主要的決定的作用,這也是必須承認的。當著不變更生產關系,生產力就不能發(fā)展的時候,生產關系的變更就起了主要的決定的作用。當著如同列寧所說:“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的時候,革命理論的創(chuàng)立和提倡就起了主要的決定的作用。當著某一件事情(任何事情都是一樣)要做,但是還沒有方針、方法、計劃或政策的時候,確定方針、方法、計劃或政策,也就是主要的決定的東西。當著政治文化等等上層建筑阻礙著經濟基礎的發(fā)展的時候,對于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革新就成為主要的決定的東西了。我們這樣說,是否違反了唯物論呢?沒有。因為我們承認總的歷史發(fā)展中是物質的東西決定精神的東西,是社會的存在決定社會的意識;但是同時又承認而且必須承認精神的東西的反作用,社會意識對于社會存在的反作用,上層建筑對于經濟基礎的反作用。這不是違反唯物論,正是避免了機械唯物論,堅持了辯證唯物論。

?

  在研究矛盾特殊性的問題中,如果不研究過程中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之主要的方面和非主要的方面這兩種情形,也就是說不研究這兩種矛盾情況的差別性,那就將陷入抽象的研究,不能具體地懂得矛盾的情況,因而也就不能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的方法。這兩種矛盾情況的差別性或特殊性,都是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世界上沒有絕對地平衡發(fā)展的東西,我們必須反對平衡論,或均衡論。同時,這種具體的矛盾狀況,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發(fā)展過程中的變化,正是表現(xiàn)出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力量。對于矛盾的各種不平衡情況的研究,對于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的矛盾方面的研究,成為革命政黨正確地研究其政治上和軍事上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方針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切共產黨人都應當注意的。

?

?? ?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

  在懂得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問題之后,我們必須進而研究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問題。

  同一性、統(tǒng)一性、一致性、互相滲透、互相貫通、互相依賴(或依存)、互相聯(lián)結或互相合作,這些不同的名詞都是一個意思,說的是如下兩種情形:第一、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每一種矛盾的兩個方面,各以和它對立著的方面為自己存在的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統(tǒng)一體中;第二、矛盾著的雙方,依據(jù)一定的條件,各向著其相反的方面轉化。這就是所謂同一性。

?

  列寧說:“辯證法是這樣的一種學說:它研究對立怎樣能夠是同一的,又怎樣成為同一的(怎樣變成同一的),----在怎樣的條件之下它們互相轉化,成為同一的,----為什么人的頭腦不應當把這些對立看作死的、凝固的東西,而應當看作生動的、有條件的、可變動的、互相轉化的東西?!?/p>

?

  列寧這段話是什么意思呢?

?

  一切過程中矛盾著的各方面,本來是互相排斥、互相斗爭、互相對立的。世界上一切事物的過程里和人們的思想里,都包含著這樣帶矛盾性的方面,無一例外。單純的過程只有一對矛盾,復雜的過程則有一對以上的矛盾。各種矛盾之間,又互相成為矛盾。這樣地組成客觀世界的一切事物和人們的思想,并推使它們發(fā)生運動。

?

  如此說來,只是極不同一,極不統(tǒng)一,怎樣又說是同一或統(tǒng)一呢?

?

  原來矛盾著的各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如沒有和它作對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條件。試想一切矛盾著的事物或人們心目中矛盾著的概念,任何一方面能夠獨立地存在嗎?沒有生,死就不見;沒有死,生也不見。沒有上,無所謂下;沒有下,也無所謂上。沒有禍,無所謂福;沒有福,也無所謂禍。沒有順利,無所謂困難;沒有困難,也無所謂順利。沒有地主,就沒有佃農;沒有佃農,也就沒有地主。沒有資產階級,就沒有無產階級;沒有無產階級,也就沒有資產階級。沒有帝國主義的民族壓迫,就沒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沒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也就沒有帝國主義的民族壓迫。一切對立的成分都是這樣,因一定的條件,一面互相對立,一面又互相聯(lián)結、互相貫通、互相滲透、互相依賴,這種性質,叫做同一性。一切矛盾著的方面都因一定條件具備著不同一性,所以稱為矛盾。然而又具備著同一性,所以互相聯(lián)結。列寧所謂辯證法研究“對立又怎樣能夠是同一的”,就是說的這種情形。怎樣能夠呢?因為互為存在的條件。這是同一性的第一種意義。

?

  然而單說了矛盾雙方互為存在的條件,雙方之間有同一性,因而能共處于一個統(tǒng)一體中,這樣就夠了嗎?還不夠。事情不是矛盾雙方互相依存就完了,更重要的,還在于矛盾著的事物的互相轉化。這就是說,事物內部矛盾著的兩方面,因為一定的條件而各向著自己相反的方面轉化了去,向著它的對立方面所處的地位轉化了去。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第二種意義。

?

  為什么這里也有同一性呢?你們看,被統(tǒng)治的無產階級經過革命轉化為統(tǒng)治者,原來是統(tǒng)治者的資產階級卻轉化為被統(tǒng)治者,轉化到對方原來所占的地位。蘇聯(lián)已經是這樣做了,全世界也將這樣做。試問其間沒有在一定條件之下的聯(lián)系和同一性,如何能夠發(fā)生這樣的變化呢?

?

  曾在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定階段上起過某種積極作用的國民黨,因為它的固有的階級性和帝國主義的引誘(這些就是條件),在一九二七年以后轉化為反革命,又由于中日矛盾的尖銳化和共產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這些就是條件),而被迫著贊成抗日。矛盾著的東西這一個變到那一個,其間包含了一定的同一性。

?

  我們實行過的土地革命,已經是并且還將是這樣的過程,擁有土地的地主階級轉化為失掉土地的階級,而曾經是失掉土地的農民卻轉化為取得土地的小私有者。有無、得失之間,因一定條件而互相聯(lián)結,二者具有同一性。在社會主義條件之下,農民的私有制又將轉化為社會主義農業(yè)的公有制,蘇聯(lián)已經這樣做了,全世界將來也會這樣做。私產和公產之間有一條由此達彼的橋梁,哲學上名之曰同一性,或互相轉化、互相滲透。

?

  鞏固無產階級的專政或人民的專政,正是準備著取消這種專政,走到消滅任何國家制度的更高階段去的條件。建立和發(fā)展共產黨,正是準備著*****和一切政黨制度的條件。建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軍,進行革命戰(zhàn)爭,正是準備著永遠消滅戰(zhàn)爭的條件。這許多相反的東西,同時卻是相成的東西。

?

  大家知道,戰(zhàn)爭與和平是互相轉化的。戰(zhàn)爭轉化為和平,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轉化為戰(zhàn)后的和平,中國的內戰(zhàn)現(xiàn)在也停止了,出現(xiàn)了國內的和平。和平轉化為戰(zhàn)爭,例如一九二七年的國共合作轉化為戰(zhàn)爭,現(xiàn)在的世界和平局面也可能轉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為什么是這樣?因為在階級斗爭中戰(zhàn)爭與和平這樣矛盾著的事物,在一定條件下具備著同一性。

?

  一切矛盾著的東西,互相聯(lián)系著,不但在一定條件之下共處于一個統(tǒng)一體中,而且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義。列寧所謂“怎樣成為同一的(怎樣變成同一的),----在怎樣的條件之下它們互相轉化,成為同一的”,就是這個意思。

?

  所謂矛盾在一定條件下的同一性,就是說,我們所說的矛盾乃是現(xiàn)實的矛盾,具體的矛盾,而矛盾的互相轉化也是現(xiàn)實的、具體的。神話中的許多變化,例如《山海經》中所說的“夸父追日”,《淮南子》中所說的“羿射九日”,《西游記》中所說的孫悟空七十二變和《聊齋志異》中的許多鬼狐變人的故事等等,這種神話中所說的矛盾的互相變化,乃是無數(shù)復雜的現(xiàn)實矛盾的互相變化對于人們所引起的一種幼稚的、想象的、主觀幻想的變化,并不是具體的矛盾所表現(xiàn)出來的具體的變化。馬克思說:“任何神話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隨著這些自然力之實際上被支配,神話也就消失了?!边@種神話中的(還有童話中的)千變萬化的故事,雖然因為它們想象出人們征服自然力等等,而能夠吸引人們的喜歡,并且最好的神話具有“永久的魅力”(馬克思),但神話并不是根據(jù)具體的矛盾之一定的條件而構成的,所以他們并不是現(xiàn)實之科學之反映。這就是說,神話或童話中矛盾構成的諸方面,并不是具體的同一性,只是幻想的同一性。科學地反映現(xiàn)實變化的同一性的,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

?

  為什么雞蛋能夠轉化為雞子,而石頭就不能轉化為雞子呢?為什么戰(zhàn)爭與和平有同一性,而戰(zhàn)爭與石頭卻沒有同一性呢?為什么人能生人不能生出其他的東西呢?沒有別的,就是因為矛盾的同一性要在一定的必要的條件之下。缺乏一定的必要的條件,就沒有任何的同一性。

?

  為什么俄國在一九一七年二月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同年十月的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直接地聯(lián)系著,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沒有直接地聯(lián)系著社會主義的革命,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公社終于失敗了呢?為什么蒙古和中亞細亞的游牧制度又直接地和社會主義聯(lián)系了呢?為什么中國的革命可以避免資本主義的前途,可以和社會主義直接聯(lián)系起來,不要再走西方國家的歷史老路,不要經過一個資產階級專政的時期呢?沒有別的,都是由于當時的具體條件。一定的必要的條件具備了,事物發(fā)展的過程就發(fā)生一定的矛盾,而且這種或這些矛盾互相依存,又互相轉化,否則,一切都不可能。

?

  同一性的問題如此。那末,什么是斗爭性呢?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是怎樣的呢?

?

  列寧說:“對立的統(tǒng)一(一致、同一、合一),是有條件的、一時的、暫時的、相對的?;ハ嗯懦獾膶α⒌亩窢幨墙^對的,正如發(fā)展、運動是絕對的一樣?!?/p>

?

  列寧這段話是什么意思呢?

?

  一切過程都有始有終,一切過程都轉化為它們的對立物。一切過程的常住性是相對的,但是一種過程轉化為他種過程的這種變動性則是絕對的。

?

  無論什么事物的運動都采取兩種狀態(tài),相對地靜止的狀態(tài)和顯著地變動的狀態(tài)。兩種狀態(tài)的運動都是由事物內部包含的兩個矛盾著的因素互相斗爭所引起的。當著事物的運動在第一種狀態(tài)的時候,它只有數(shù)量上的變化,沒有性質的變化,所以顯出好似靜止的面貌。當著事物的運動在第二種狀態(tài)的時候,它已由第一種狀態(tài)中的數(shù)量的變化達到了某一個最高點,引起統(tǒng)一物的分解,發(fā)生了性質的變化,所以顯出顯著地變化的面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看見的統(tǒng)一、團結、聯(lián)合、調和、均勢、相持、僵局、靜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都是事物處在量變狀態(tài)中所顯現(xiàn)的面貌。而統(tǒng)一物的分解,團結、聯(lián)合、調和、均勢、相持、僵局、靜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狀態(tài)的破壞,變到相反的狀態(tài),便都是事物在質變狀態(tài)中、在一種過程過渡到他種過程的變化中所顯現(xiàn)的面貌。事物總不斷地是由第一種狀態(tài)轉化為第二種狀態(tài),而矛盾的斗爭則存在于兩種狀態(tài)中,并經過第二種狀態(tài)而達到矛盾的解決。所以說,對立的統(tǒng)一是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而對立的互相排除的斗爭則是絕對的。

?

  前面我們曾經說,兩個相反的東西中間有同一性,所以二者能夠共處于一個統(tǒng)一體中,又能夠互相轉化,這是說的條件性,即是說在一定的條件之下,矛盾的東西能夠統(tǒng)一起來,又能夠互相轉化;無此一定條件,就不能成為矛盾,不能共居,也不能轉化。由于一定的條件才構成了矛盾的同一性,所以說同一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這里我們又說,矛盾的斗爭貫穿于過程的始終,并使一過程向著他過程轉化,矛盾的斗爭無所不在,所以說矛盾的斗爭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

?

  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的斗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

?

  我們中國人常說:“相反相成。”就是說相反的東西有同一性。這句話是辯證法的,是違反形而上學的?!跋喾础本褪钦f兩個矛盾方面的互相排斥,或互相斗爭?!跋喑伞本褪钦f在一定條件之下兩個矛盾方面互相聯(lián)結起來,獲得了同一性。而斗爭性即寓于同一性之中,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

?

  在同一性中存在著斗爭性,在特殊性中存在著普遍性,在個性中存在著共性。拿列寧的話來說,叫做“在相對的東西里有著絕對的東西”。

?

   ????????? ? ? ? ? ? ? ? ? ? ? ? ? ? ?????????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

  在矛盾的斗爭性的問題中,包含著對抗是什么的問題。我們回答說:對抗是矛盾斗爭的一種形式,而不是矛盾斗爭的一切形式。

  在人類歷史中,存在著階級的對抗,這是矛盾斗爭的一種特殊的表現(xiàn)。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之間的矛盾,無論在奴隸社會也好,封建社會也好,資本主義社會也好,互相矛盾著的兩階級,長期地并存于一個社會中,它們互相斗爭著,但要待兩階級的矛盾發(fā)展到了一定的階段的時候,雙方才取外部對抗的形式,發(fā)展為革命。階級社會中,由和平向戰(zhàn)爭的轉化,也是如此。

  炸彈在未爆炸的時候,是矛盾物因一定條件共居于一個統(tǒng)一體中的時候。待至新的條件(發(fā)火)出現(xiàn),才發(fā)生了爆炸。自然界一切到了最后要采取外部沖突形式去解決舊矛盾產生新事物的現(xiàn)象,都有與此相仿佛的情形。

  認識這種情形,極為重要。它使我們懂得,在階級社會中,革命和革命戰(zhàn)爭是不可避免的,舍此不能完成社會發(fā)展的飛躍,不能推翻反動的統(tǒng)治階級,而使人民獲得政權。共產黨人必須揭露反動派所謂社會革命是不必要的和不可能的等等欺騙的宣傳,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社會革命論,使人民懂得,這不但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整個人類的歷史和蘇聯(lián)的勝利,都證明了這個科學的真理。

?

  但是我們必須具體地研究各種矛盾斗爭的情況,不應當將上面所說的公式不適當?shù)靥自谝磺惺挛锏纳砩稀C芎投窢幨瞧毡榈?、絕對的,但是解決矛盾的方法,即斗爭的形式,則因矛盾的性質不同而不相同。有些矛盾具有公開的對抗性,有些矛盾則不是這樣。根據(jù)事物的具體發(fā)展,有些矛盾是由原來還非對抗性的,而發(fā)展成為對抗性的;也有些矛盾則由原來是對抗性的,而發(fā)展成為非對抗性的。

?

  共產黨內正確思想和錯誤思想的矛盾,如前所說,在階級存在的時候,這是階級矛盾對于黨內的反映。這種矛盾,在開始的時候,或在個別的問題上,并不一定馬上表現(xiàn)為對抗性的。但隨著階級斗爭的發(fā)展,這種矛盾也就可能發(fā)展為對抗性的。蘇聯(lián)共產黨的歷史告訴我們:列寧、斯大林的正確思想和托洛茨基、布哈林等人的錯誤思想的矛盾,在開始的時候還沒有表現(xiàn)為對抗的形式,但隨后就發(fā)展為對抗的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也有過這樣的情形。我們黨內許多同志的正確思想和陳獨秀、張國燾等人的錯誤思想的矛盾,在開始的時候也沒有表現(xiàn)為對抗的形式,但隨后就發(fā)展為對抗的了。目前我們黨內的正確思想和錯誤思想的矛盾,沒有表現(xiàn)為對抗的形式,如果犯錯誤的同志能夠改正自己的錯誤,那就不會發(fā)展為對抗性的東西。因此,黨一方面必須對錯誤思想進行嚴肅的斗爭,另方面又必須充分地給犯錯誤的同志留有自己覺悟的機會。在這樣的情況下,過火的斗爭,顯然是不適當?shù)?。但如果犯錯誤的人堅持錯誤,并擴大下去,這種矛盾也就存在著發(fā)展為對抗性的東西的可能性。

?

  經濟上城市和鄉(xiāng)村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里面(那里資產階級統(tǒng)治的城市殘酷地掠奪鄉(xiāng)村),在中國的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域里面(那里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買辦大資產階級所統(tǒng)治的城市極野蠻地掠奪鄉(xiāng)村),那是極其對抗的矛盾。但在社會主義國家里面,在我們的革命根據(jù)地里面,這種對抗的矛盾就變?yōu)榉菍沟拿埽數(shù)竭_共產主義社會的時候,這種矛盾就會消滅。

?

  列寧說:“對抗和矛盾斷然不同。在社會主義下,對抗消滅了,矛盾存在著。”這就是說,對抗只是矛盾斗爭的一種形式,而不是它的一切形式,不能到處套用這個公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結 論

  說到這里,我們可以總起來說幾句。事物矛盾的法則,即對立統(tǒng)一的法則,是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因而也是思維的根本法則。它是和形而上學的宇宙觀相反的。它對于人類的認識史是一個大革命。按照辯證唯物論的觀點看來,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矛盾貫串于一切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矛盾著的事物依一定的條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夠共居于一個統(tǒng)一體中,又能夠互相轉化到相反的方面去,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然而矛盾的斗爭則是不斷的,不管在他們共居的時候,或者在他們互相轉化的時候,都有斗爭的存在,尤其是在他們互相轉化的時候,斗爭的表現(xiàn)更為顯著,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當著我們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的時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和非主要的區(qū)別;當著我們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爭性的時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種不同的斗爭形式的區(qū)別。否則就要犯錯誤。如果我們經過研究真正懂得了上述這些要點,我們就能夠擊破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則的不利于我們的革命事業(yè)的那些教條主義的思想,也能夠使有經驗的同志們整理自己的經驗,使之帶上原則性,而避免重復經驗主義的錯誤。這些,就是我們研究矛盾法則的一些簡單的結論。


毛澤東《矛盾論》②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门头沟区| 宁陕县| 樟树市| 丽江市| 札达县| 宜黄县| 绥化市| 樟树市| 抚松县| 吉木乃县| 丽水市| 阳新县| 九龙坡区| 马公市| 塔河县| 横山县| 临沂市| 梅河口市| 阿尔山市| 旅游| 吐鲁番市| 德格县| 南漳县| 云安县| 绵竹市| 鄂托克前旗| 博乐市| 苏尼特右旗| 库伦旗| 郑州市| 雅江县| 临湘市| 乌兰浩特市| 贡嘎县| 同江市| 高尔夫| 鲁山县| 弥渡县| 临汾市| 昭平县| 江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