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下麻黃撇沫以及新、陳麻黃
先說說麻黃撇沫 很多朋友對于麻黃撇沫這事兒搞不明白,煮了半天,說這麻黃也煮不出來沫啊,撇哪門子沫呢?有的朋友說就是撇白色的沫,這都不對。 先看看撇出來的麻黃沫
在這一碗里,沉在碗底下的是真正的麻黃沫,浮在上面的也是,這是兩種,但是真正的麻黃沫是紅色的。 為什么撇沫失敗,是因為火候掌握的不對。 現(xiàn)在醫(yī)院為了省事兒,往往需要久煎的,小火的不交代患者做,認為無所謂,反正都要先泡一個小時,這是錯的。 想煎出麻黃沫,務(wù)必要先單煮麻黃,煮的時候,先以大火燒開,再轉(zhuǎn)小火慢燉,小火小到什么程度呢?湯液表面不沸騰,但是內(nèi)部在上下翻滾,形成液體的對流。小火保持住,然后一定要敞開口煮,務(wù)必按仲景之法煎煮,讓加多少水,就加多少水,讓去幾升水,就去幾升水,比如葛根湯要求葛根和麻黃先煮,一斗水2000毫升去2升400毫升,這個過程火力就保持住。 水煎到位,就可以用一個勺,像撇羊肉湯的沫一樣小心的把麻黃的標志性紅色沫撇出來了。 這一遍撇完之后,再轉(zhuǎn)大火,將湯燒沸騰,撇到上面一層帶有麻黃藥渣和少許紅沫的泡沫。 完成這些,就算先煮麻黃,去上沫的工作完成了。 全程都是煤氣爐,電爐、電煎藥機都不行,煮出來的不對味,影響藥力。 再說說新陳麻黃的問題 幾乎所有的老師都說麻黃為四陳,新麻黃放一年以上才能用,麻黃越陳越好云云,其實就是放屁,人云亦云罷了。 麻黃放太久是會失效的,所以并不是越久越好。所有的動植物性的中藥材都不是越久越好,而是有一個陳化的度。所謂麻黃需要陳,說白了是新麻黃藥力過猛,用的過程中容易出問題導致的。陳麻黃有效成分揮發(fā)了很多,力量沒這么強,但是同樣,藥效也減弱了很多。 實際上,我們在使用麻黃的過程中,只需要嚴格的按照仲景之法,讓加幾斗水,就加幾斗水,讓去幾升水,就去幾升水,該撇沫撇沫,麻黃的使用就絕對不會出問題。這個水是千萬不能打折扣的,有老師說,解表劑就應(yīng)該快煮,這就是放屁的話,仲景爺從來都是讓慢煮,桂枝湯更是反復(fù)強調(diào)要慢慢煮,現(xiàn)在這些人就是不學無術(shù),一天到晚別人說什么自己說什么,書也讀不懂,只知道胡扯。只知道讓病人煮20分鐘,半小時出湯,還要二煎,簡直就是脫褲子放屁。 只要準從仲景之法,新麻黃是非常好的藥,這里并不是說陳麻黃不能用,而是告訴大家實踐出真知,不要懼怕新麻黃,也并非麻黃非陳不用。在學習中醫(yī)的過程中,應(yīng)該把這些糟粕去掉的。 另外關(guān)于麻黃節(jié),所謂去節(jié)去的是麻黃剛出地面部分和根相連的地方的粗枝,并非把麻黃草之間的一個一個小節(jié)減掉,事實證明這些小節(jié)并不影響藥力的發(fā)揮,也是一個在傳授過程中以訛傳訛的錯誤,雖然無傷大雅,但是搞得太過玄乎,讓人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