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錯圖愛情筆記】黃魚:連黃魚的男朋友都能在發(fā)情時候用魚鰾唱歌...


[ Pseudosciaena crocea ]
黃魚
一歲時家人給我“開葷”,
用的就是大黃魚。
小時候的初夏,臨近晚飯的三四點鐘,穿堂風(fēng)帶著聽起來饑腸轆轆的蟬聲,我趴在石水槽邊上看外婆處理從溫嶺冰鮮來的大黃魚?!逗ee圖》中記載黃魚“閩之官井洋,浙之楚門、松門等處多聚”產(chǎn)子,松門就在溫嶺這。
金黃色的魚身因為夕陽西下這帶著暖色的“舞臺燈光”而變得生機勃勃,細(xì)小的脊背鱗片甚至能把水龍頭背面的白墻映出光斑,明暗涌動著,飄渺又活潑,像魚的靈魂在飛升,朝著飛到我嘴里的方向。我看著那張酷似“金角大王”的黃魚臉,棱角俊朗,“黃魚腦袋里有白色的石頭,那是耳石,假黃魚就沒有”,難怪《海錯圖》里叫“石首魚”。外婆在水產(chǎn)公司多年,總是對我說這樣“煞風(fēng)景”卻一點都沒能影響好吃程度的話。如果她在試圖告訴多年后的我,“這男人長得很帥,但應(yīng)該不太聰明”,那我還能聽進去一點點。
?
我甚至覺得長耳石是很好的特質(zhì),因為也許會一直過得很寧靜,生命不易被打擾到,乃至下油鍋的那刻。
黃魚的美味是不一樣的,一般黃魚運輸時間較長,為了壓腥味就要濃口,我心里真正的“蒜瓣肉”在翻開微微炸脆的魚皮里,不管是赤裸鮮美的豆豉紅燒,還是加了雪里蕻的濃白燒,都能巧妙滲透入味。在嘴里又小片片鋪展,一抿化開千萬饞鬼愁緒。這樣的魚,不怕用最大眾的做法。

沈爺曾說(著名美食家“沈宏非”):“別有一種特殊的排他的霸道鮮味。它強大到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yuǎn)也不會忘記”。黃魚生來有那種靜謐的大佬氣質(zhì),隨時預(yù)備冷不丁語出驚人。
可能是因為聽力不好,綿綿情話也需要大點聲,每年的四月,為了近距離洄游產(chǎn)卵的“女聾子們”,求偶的黃魚來時的聲音有如雷鳴(靠鰾肌的收縮,壓迫鰾壁,使鰾壁發(fā)生共振),因為聲音發(fā)自鄰近鰾的“鼓肌”,近似擊鼓或“蛙-嘎”的聲響(英文叫"drum"或"crocker"),靈魂鼓手們的音樂綿延到整個海岸線都顛倒。但這種聲音在水面上是無人察覺的,水面下用麥克風(fēng)是可以監(jiān)聽的。那種聲音哪止撩撥心弦,連最老實巴交的漁民都春心蕩漾,他們把竹筒探到水下,聽聲后就下網(wǎng)捕撈,這絕技叫做“音響集魚”。幾十年前有經(jīng)驗的漁民就深諳集結(jié)“尋黃船隊”,那些還沒享受春宵的金色荷爾蒙就被成群捕獲,向騷動的魚身上潑些淡水,它們就酥軟了,在船中裝滿堅冰,把黃亮色軀體凝在最美的一刻。

我的憐憫其實是懷念,對這種小時候司空見慣的美味,只希望當(dāng)下,它們的唯一幾條能好好活在人類無法企及的某處?!坝澈I硝r,莫惜腰間錢”,現(xiàn)在的大黃魚已經(jīng)是“一口千金”,能吃到野生黃魚的溫州人,甚至在婚宴上用花轎來運魚。

在捕魚業(yè)相對原始的古代,也是精貴到要當(dāng)了冬衣去吃黃魚,宋代詩人范成大的《吳郡志》就有記載:“楝子花開石首來,笥中被絮舞三臺,言典賣冬具以買魚也?!薄,F(xiàn)在黃魚大多是圍海養(yǎng)殖的,鮮美程度比不上野生(并不是野生就是好,水庫鯉魚就比野生的好吃,因為水草異味少。),“肉黃魚”的生命價值托付名廚之手,才能最大提升。
?
我?guī)啄昵俺赃^淮揚菜名廚侯新慶師傅的黃魚獅子頭,最近聽說又有醬椒野生小黃魚,還有小黃魚灌了燕窩的,古法創(chuàng)新層出不窮。


說起侯師傅本人,謙遜又非常固本。他說,淮揚菜里紅燒魚是最經(jīng)典的吃法了,濃油赤醬。侯師傅有道名菜是醋溜黃魚,結(jié)合淮揚菜醋溜鱖魚和魯菜糖醋大黃魚的做法。他說黃魚在南方的純正吃法是配雪里蕻燒的,雪菜黃魚湯,保持原汁原味。但在侯師傅的餐廳,他把醋溜黃魚作為招牌菜,而且2005年他就在南京香格里拉做了。他說食材要考慮本身特性,不用鱖魚,因為鱖魚骨頭太硬了,黃魚骨頭軟一點。黃魚養(yǎng)殖在江浙地區(qū),一般是一斤三兩,一斤半左右都可以。
“這個醋溜手法其實我們揚州的師傅老一輩他們是掛面糊去炸,淮揚菜的做法。炸的外酥里嫩,但是我后來05年的時候改了,腌好了拍粉去炸,拍面去炸,筷子一夾直接吃到肉,脆脆的感覺。外面是脆的,里面是嫩的,用的是糖醋汁。”
?
“現(xiàn)在的黃魚養(yǎng)殖都是冷凍過來的,不腌制的時候也會腥,剛開始做這道菜的時候,侯師傅連續(xù)試了大概有5-6次,但是怎么腌制都是腥的。腌制好了有個很關(guān)鍵的地方,就是用水去沖洗一下。這樣就一點腥味都沒有。”
?
侯師傅創(chuàng)新的招牌魚頭佛跳墻,現(xiàn)在成為全國都有。我們《神一樣的餐桌》節(jié)目在黑龍江哈爾濱的兩家香格里拉也拍過這道菜。
?

新菜的發(fā)明對侯師傅這一代長自“零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名廚是很不容易的,年輕的時候他偷師的秘訣是“跳槽”。93年的時候侯師傅在江陰,第一個月拿的工資,老板說800塊錢一個月,年輕的侯師傅說不是1000么?后來做了8個月,老板變卦,扣著200塊錢不讓侯師傅走。第二天侯師傅就不辭而別,他93-97年四年不到的時間換了8個餐廳,這情況在當(dāng)年搶手的年輕廚師中是非常普遍的。93年那時候,侯師傅才21歲。
“現(xiàn)在年輕廚師跳槽也可以。但只是為了漲工資就是下策。學(xué)到更多東西,長見識才是正事。我羨慕現(xiàn)在的廚藝學(xué)習(xí),大眾點評上每個餐廳菜都有,不用跳槽。當(dāng)然,做廚師要花本錢的,沒做過鮑魚、沒做過魚翅,沒做過遼參,可以買回來自己搞。”聽侯師傅說這些的時候,我想到了自己花這么多錢去吃也是應(yīng)該的。
?
91年的時候,侯師傅經(jīng)常跑書店,一直到98年,趁管理員沒看到,帶支筆,他偷偷去寫去記錄,繼續(xù)回去做菜。89年他在肉聯(lián)廠的食堂,那時候半個月不到就上去炒菜,8個月時間"十項全能",侯師傅洗碗、抹桌子、搞衛(wèi)生全做...他說,師傅領(lǐng)進門,修行靠個人,每天早上做點心的老師傅,避諱侯師傅去點心間,他翻庫房的鐵門進去,把準(zhǔn)備工作做好,把面糊好,等師傅來。全是用誠意主動去學(xué),老師傅也被打動。

“早上練刀工,切干絲,把半個指甲都切掉了。到了90年我去了2個大學(xué),旅游烹飪學(xué)院,那時候叫商業(yè)專科學(xué)校里面的烹飪系,學(xué)了很多,考證書,三級二級一級。出來想到大飯店去,沒去成,先去小飯店,到最后去了中國大飯店,夢想成真了?!?/p>
?
侯師傅從業(yè)經(jīng)驗豐富,他坦言食物中毒這些都碰過?!耙彩屈S魚造成的。在94年,到現(xiàn)在都記得那一個小飯店,5個包間,老板、老板娘慌死了。不是黃魚不新鮮,是因為不了解衛(wèi)生知識。黃魚是不能放到冷菜間的,而且野生黃魚很新鮮,舍不得讓它急凍,當(dāng)時放到冷菜間里去冷藏,放了兩天,到第三天來了,每個人都中毒。后來檢查消毒,因為海鮮細(xì)菌繁殖非??欤芸膳?。后來我說不做了,帶來了這么大的麻煩,老板、老板娘天天在我宿舍門口等,希望我再回去?!边@樣的事情,是剛剛起步的飯店后廚體系造成的,黃魚那時候已經(jīng)是罕物。

?
我吃過侯師傅的得意門生李浩做的蟹粉灌黃魚,一勺下去,肚內(nèi)乾坤恣意流淌,李師傅現(xiàn)杭州城中香格里拉大酒店中餐行政總廚,他被侯師傅后廚的“金科玉律”訓(xùn)得猶新。侯師傅是不怒自威的人,就是那種講道理講到哭。

我問師徒兩人廚房有軍規(guī)嗎?侯師傅說“要接受培訓(xùn),帶來的菜我一個都不要。按照我的規(guī)矩走,不能偷工減料。不能有不良愛好?!?/p>
?
“第一次我是通過別人介紹。第一天見面師傅等我吃飯,之前沒有拜過師,有點年輕自傲,認(rèn)識他改變了我的觀點。他的菜看上去很普通,有獅子頭、紅燒肉...簡單幾個家常菜。但覺得簡單就大錯特錯。侯師傅的創(chuàng)新辦法就是他的整個烹飪技巧,要求每個環(huán)節(jié)很仔細(xì),甚至是看起來司空見慣的每一步,具體到收汁的時候。很多廚師都是一大鍋收出來的,他是一份兩份收出來的。而且他堅持用鐵鍋,有些人用鋼鍋、銅鍋,甚至是蒸出來的都有。鐵鍋的好處就是汁燒到鐵,會帶上鍋焦味,收的時候會旋轉(zhuǎn),肉掛到鍋焦味的時候就像我們吃鍋巴一樣的。拆燴魚頭做好吃,真的很難。傳統(tǒng)可學(xué)的完全說不完,再談創(chuàng)新?!崩顜煾祷貞洝?/p>

李浩現(xiàn)在的拿手菜是師傳蟹灌黃魚,“起初我吃到不太敢說要學(xué)這道菜,魚沒有被破壞,肚子里流淌出這么多蟹粉出來,害怕都要自己做。我們選魚的時候,5兩、6兩,包括今天,師傅來還要檢查我的魚,看看你的魚處理的怎么樣。今天他看到這個魚太大了,客人吃不下,還有這么多道菜,他是很考慮客人每口的感受,立馬重新買。于是我準(zhǔn)備的5兩、6兩的魚就全部pass掉了,馬上買三兩五到四兩的魚,現(xiàn)拆現(xiàn)腌,急也要去做。”
?
“拆魚是技術(shù),就是要這個魚不破壞,從它的嘴里自己制作小竹片,貼著龍骨下去。薄到2mm,寬到一指,因為小黃魚,三兩五到四兩的魚,它的嘴巴很小,不能破壞。就是貼著龍骨,貼著嘴巴,沒有小刺,尾巴輕輕掰斷,連著竹片,兩邊同樣。然后再把龍骨抽出來,要很輕巧,需要巧勁,再把內(nèi)臟撥出來,連龍骨和內(nèi)臟一起出來。并且還要用這個竹片,第一次進去是貼著骨,第二次是貼著肉,要再刮一點肉出來,因為肉刮出來的越多,蟹粉灌進去越飽滿。”
?
“上次有客人問我怎么做的,我說了一下,他說我是被廚師耽誤,應(yīng)該去手術(shù)室,所以這就是核心技術(shù)。”

最近榮幸吃到侯師傅在杭州城中香格里拉做的蟹粉灌黃魚,靈感來自杭州蟹釀橙。這種飄著南宋果香與鮮美的融合,讓我仿佛聽到黃魚家族的男朋友們的歌聲。

神 婆 問
你?喜 歡 吃 什 么 魚?

由故宮博物院和招商文化聯(lián)合舉辦的“故宮里的海洋世界——海錯圖多媒體綜合展”于7月12日在深圳正式開展,展期至2019年10月8日。錯,是種類繁多的意思。此次展覽以清人聶璜所繪《海錯圖》為藍(lán)本,在充分的史料考證基礎(chǔ)上,運用數(shù)字科技,為觀眾復(fù)刻古人所認(rèn)知的奇幻海洋世界。
大家去看哦!
海錯圖中“秋沙鴨”叫“海鳧”,說野鴨頭中有石,石首魚頭中也有石,認(rèn)為是兩者互化。聶璜認(rèn)為雖沒有親見,漁民也不可認(rèn)證,但“古人之言必不大謬”。唐《吳地志》以及往后的《吳郡志》等如此敘述:闔閭十年(公元前505年),東夷逼境,吳王親征。夷人聞風(fēng),退兵入海盤踞東洲沙。吳王也率軍入海駐扎沙洲。相持一月,雙方糧草殆盡。吳王焚香禱天,不久見金色逼海而來,聚集吳軍駐處圍百匝之多,細(xì)看皆不知名之魚,吳王下令捕撈勞軍。奇怪的是,夷人據(jù)地卻一魚不獲,所以很快投降。事后,吳王見此種救命魚腦中有白石,就稱之為石首魚。端午吃黃魚,還有可能是為了減災(zāi)。吳地有傳說,石首魚秋天化為黃雀,冬天入海復(fù)為魚,周而復(fù)始。秋天,黃雀蜂擁,所過之處谷穗所剩無幾。也有傳說黃魚秋天化為野鴨,也嗜稻谷。所以,為了減災(zāi),事先吃掉大量黃魚對百姓有好處。
——古代不靠譜的民俗故事
Food Bless You!
亞洲設(shè)計管理論壇美食總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