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仕石墨烯單晶銅線小記

相信只要接觸過HiFi耳機的用戶都會對線材市場的水深有所耳聞,或許是人類的天性驅(qū)使,可換線的設計總會讓人燃起更換搭配的欲望,現(xiàn)實一些是為了彌補耳機本身的不足或是針對性地對風格進行調(diào)整,當然也能滿足心中對未知的好奇,但畢竟線材比耳機更難試聽到,盲盒的成分更多,素質(zhì)高的線不少但真正能與耳機調(diào)性相符并達到1+1>2效果的并不多。價格昂貴、材料魚龍混雜、商家浮夸的宣傳都讓很多剛?cè)肟拥臒褜€材望而卻步,而揚仕的出現(xiàn)無疑打破了這個局面。不按常理出牌的商業(yè)模式,盡管初期對于線材聲音的描述定義比較模糊,但在這個原本逐漸失控的線材市場揚仕用工廠價開辟了一條新路,也正因為真材實料、不錯的做工和實惠的價格讓它在飽受爭議的同時收獲了不少擁護者,實用主義可以說在揚仕身上完美踐行。

這次的石墨烯單晶銅也是久仰大名,不止一次被群里大佬放毒說是最搭配幽靈的線材,當然這話放謙總那肯定是行不通的,大黑銅依然是最有味道的搭配。巧的是我先前給幽靈搭配的就是揚仕的單晶銅鍍鈀(大黑銅被冷落好久了),同樣是一條各方面素質(zhì)聽感很不錯的線材,所以格外期待石墨烯單晶銅的表現(xiàn)如何。

這次拿到的是3.5單端版,整套金屬接插件都采用了揚仕自家的設計(直男設計),好在和灰色的線材比較搭配。需要表揚的一點是揚仕會對焊點處進行UV固化處理,外套熱縮管保護,對線材的耐久、使用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線材外皮采用了醫(yī)用級PVC,但可能是由于線芯結(jié)構(gòu)和材料的緣故實際佩戴會偏硬,可以想象8芯版本做耳塞線的話佩戴會十分感人。
線芯采用了133芯6N單晶銅,外覆石墨烯涂層,(盡管我們將這線簡稱為石墨烯,但實際導電傳遞信號的是單晶銅)官方介紹頁面沒有具體說明石墨烯涂層的作用,但從材料特性來看可以獲得更好的屏蔽效果,通俗些就是背景更黑聲場更大,反映在實際聽感上確實達到了這樣的效果。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煲線,我個人認為石墨烯最出眾的地方在于自然且豐富的高頻延伸和細節(jié),與一些單純拉素質(zhì)而將各種細節(jié)毫無保留奉上但犧牲了聲音密度和厚度的線材不同,石墨烯在為中高頻提亮添色的同時并沒有失掉聲音密度。在與幽靈搭配時能在保留原來風格的同時獲得更加鮮活的器樂表現(xiàn),對于女聲的表現(xiàn)力更好,在聽王菲這類時通透感頓增。在高頻這塊石墨烯可以說很好地補足了幽靈原來稍稍偏暗的缺點,這次真的可以用兩耳不刺來形容。
而對于人聲表現(xiàn)按個人喜好對手頭三條線進行排序的話應該是大黑銅>銅鍍鈀>石墨烯,必須承認大黑銅無論是在人聲的結(jié)項、細膩度上依然是最搭配的。銅鍍鈀兩端延伸最佳,素質(zhì)是三者中最好的,在空間感上橫向一般,縱向十分優(yōu)秀,但人聲會有一定距離,結(jié)項凝聚突出口型,稍微缺少些肉感,當然這樣的走向聽日系A(chǔ)CG比較合適,但其更像一條偏向器樂的線材。而石墨烯橫向聲場優(yōu)于銅鍍鈀,縱向稍遜色,人聲距離近了不少,雖然中頻密度不錯,但結(jié)項稍大,輪廓不是很明晰,沒有特別的突顯,個人感覺要是能稍微提一下中頻會更好。

石墨烯的低頻給人一種十分干凈爽快的感覺,在保證充足的量感和下潛同時沒有增加多余的混響,在低頻速度和彈性都有不錯的表現(xiàn),依然拿MJ的《Billie Jean》舉例,底鼓和hihat能有很好的分離,干脆有力,很難察覺到粘滯的感覺。
當我將石墨烯換到tipsy藍極光上同樣也能得到一定得素質(zhì)提升(受限于單鐵頻寬有限,高頻仍有欠缺),聲音相較原線開朗很多,不得不說石墨烯聲音比較均衡,對于本身聲音偏暗偏糊的塞子會有不錯的提升改變。

以上就是對揚仕家石墨烯單晶銅的簡單聽感和對比,在正經(jīng)線材中千元以內(nèi)的價格真不算貴,揚仕線材的聲價比和性價比都很不錯,但還是希望揚仕在官方介紹中能更加細致的對線材聲音進行描述,模板可以套用但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可能會有選擇恐懼癥。我已經(jīng)被揚仕圈粉,但還是要提醒一句,換線需謹慎,合適的搭配才是最重要的,切勿將價格作為搭配后聲音好壞的評判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