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勞=>黃金=>繁榮
現(xiàn)在應(yīng)該算是春天,然而老家的天氣卻是莫名的奇怪:前一周的某一段時間氣溫漲到了二十多度,穿短袖都熱。然而在那之前一直都是十度左右,那種溫度是需要穿個外套上街的。然而現(xiàn)在,天氣又回到了十度左右。也就是說,這天一會兒熱,一會兒冷,就像上面的那句話,雖能大致體會意思,但順序貌似有些奇怪一樣。最近也是觀察到了一個小現(xiàn)象:二十多度的天,蜜雪冰城里堆滿了人,買飲料的嘛。天氣稍冷一點的時候,便沒有那么多人了。當(dāng)然這也符合常理。蜜雪冰城里基本都是年輕人在打工賣飲料,有男有女,女生占多數(shù)。二十多度的天,店里很忙,沒人休息。十度多的天,人就比較清閑,我就時不時看到戴著蜜雪冰城帽子的店員在門口倚著欄桿想些什么。您還別說,我每次看到的人還不一樣,有男有女。你看看TA,TA也會看看你,然后就繼續(xù)想些什么。人總不能一輩子就在飲料店打工吧!他們是在想這些嗎......害,或許他們只是在門口吹風(fēng)休息吧。
這些天除了一些飲料店,我自然也是去了些其他的店。早餐店,川菜店,新疆菜店,必勝客,華萊士,電腦城,小酒館......那里的人們都在工作,做著他們平時一直做著的事情,看著就很熟練,感覺他們?nèi)蝿谌卧?,而且做這些工作也有些時日了。我想用“勤勞”二字形容他們并不為過。但我總覺得這些地方的人們?nèi)秉c什么東西。后面我想了想,是那所謂的“煙火氣息”。為什么我會覺得缺少煙火氣息呢?那自然是我見過富有煙火氣息的地方。菜市場,或許是最有煙火氣息的地方。顧客向攤主問價,順勢聊聊生活。老主顧又來照顧生意了,噓寒問暖一下。菜市場雖然嘈雜,但氛圍還是融洽的。還記得我曾在沈陽的鐵西區(qū)生活過一段時間,樓下便有一個集市。那里的人多數(shù)是朝鮮族的同胞,但每個人都有一口流利的東北話。當(dāng)然,煙火氣息自然也是不缺的。話說回來,那為什么那些地方會缺少煙火氣息呢?或許正是因為他們是年輕人吧。年輕人習(xí)慣使用線上的聊天工具和陌生人聊天,生活中,估計也只和朋友說說話吧。沒有現(xiàn)實中富有生活氣息的對話,自然也缺少了煙火氣。還有一個原因的話,我想便是年輕人真的很累吧......我見過一對男女,他們開了一個壽司披薩店。一日我早上過去想買些壽司,其實當(dāng)時應(yīng)該算快中午了,我和他們聊了聊,當(dāng)然是關(guān)于生活的話題,具體的內(nèi)容則是我手里的包子多少錢.......他們沒有吃早餐,而且估計也是才到店。當(dāng)時的他們還算挺有精神。但一日我下午去買披薩,他們卻是在忙忙碌碌,一言不發(fā)。他們必然是勞累的。勞累了不說話,不說話心情就不能放松,心情不放松就更勞累,這是惡性循環(huán)。不做也不行,當(dāng)然是因為生活所迫,需要金錢過日子。工作也是得努力地工作,雖說又苦又累,掙的錢也不夠多,也許只是能維持現(xiàn)狀,但是真的只是金錢在驅(qū)使他們做這些工作嗎?我看他們是真的很認(rèn)真,很熟練地在完成他們的工作,至少菜品的味道還是在線的。這或許就是中國人骨子里最可貴的品質(zhì),勤勞和真誠。大一的時候,我和來自加蓬的大學(xué)同學(xué)聊了聊,他說中國人都很友善,他用的詞是“friendly”。我想這個印象確實很符合多數(shù)國人的樣子,尤其對非洲友人來說,這個對國人的評價并不為過。我想我們可能并不比日本人“邪道”,也不比韓國人可以創(chuàng)造那些偶像潮流。但憑借著我們那最踏實,最可貴的品質(zhì),國際社會不可能沒有國人的影子。在中國迎來偉大復(fù)興之前,我們或許該好好對待我們身邊的勞動人民,該好好對待每位朝九晚五的打工人,因為祖國在走向繁榮之后,他們都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