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時祠堂中祖先牌位一般的放置方法探究
那么祠堂作為古代流傳下來的產物,供奉祖先神位,祭祀祖先是祠堂的初衷,也是現在最重要的作用,所以古代祠堂的祖先神位是如何排列的?有何講究?今天就讓族譜網小編來說一說。通常來說,祖先的神位排序是從左到右,左昭右穆。

昭穆制度是我國的宗法制度,主要是指在宗廟,墓地還有神位的左右輩次的排列,左邊是昭,右邊是穆。昭穆制度最開始是源自于母系氏族社會二輩制族外婚,當時每個氏族內的男女分別是有兩個輩分的,兩個氏族同輩不同姓的才可以通婚,因此子女的世系是按照母親的世系決定,而昭穆制最根本的意義就在于,父子是屬于不同氏族的?!∵€有就是古人在室內的位次是以東向上的,其次才是南向,北向和西向。而之所以是以“昭穆”來命名,就可能是因為南向之列是正面朝陽的,就比較明亮,因此就被稱為“昭”;北向就是正面背光,有一點冥味,所以就被稱為“穆”了。
祠堂作為祖先的神靈聚集地,所以在祠堂上是會供設祖先的神主牌位的,然后大殿的正中央是為正龕,正龕就是供現在的長輩算起的考(父)、祖、曾祖、高祖四世的神主;另外左右會各設配龕,前四世在正龕,五世后就會遷到配龕上去,在神主牌位中,始祖世百世不遷的,永遠擺在正龕上。
原載自:https://www.zupu.cn/zxzp/index.htm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