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爪牙—二戰(zhàn)德國反坦克炮小史①

? ? 與由故事片、文學作品和《坦克世界》等電腦游戲形成的流行看法相反的是,歷史上蘇聯(lián)坦克在戰(zhàn)場上面對的主要敵人不是德國人的坦克,而是反坦克炮。坦克之間的決斗當然經(jīng)常發(fā)生,但不是很頻繁。坦克之間的大規(guī)模戰(zhàn)役用手指就能數(shù)出來。戰(zhàn)后,蘇聯(lián)裝甲兵總局對蘇聯(lián)坦克被擊毀的原因進行了研究。反坦克炮約占60% (有 反坦克炮和高射炮),20%是在與敵方坦克的戰(zhàn)斗中被擊毀,其余火炮占5%,地雷5%,航空和反坦克步兵占10%。
? ? ?數(shù)字當然是四舍五入的,因為不可能準確地說出每輛坦克是被什么摧毀的。戰(zhàn)場上的坦克可以被任何能夠開火的東西所擊毀。例如在庫爾斯克附近的戰(zhàn)斗中,一門B4型203mm榴彈炮擊毀了一輛象式反坦克殲擊車。當然是個意外,但意外是很有指示意義的。Pak. 35/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是德國在初期的主要反坦克炮。
? ? ? ? 繞過了《凡爾賽條約》的限制,這種反坦克炮的研制于1928年在萊茵金屬公司的博爾濟格廠完成。為了避嫌,第一批被命名為Tak 28(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德國在此之前將反坦克炮寫為tankabwehrkanone,縮寫為Tak,但在魏瑪?shù)聡鴷r期為了掩蓋他們重整軍備的事實,所以將反坦克炮改稱為Panzerabwehrkanone,縮寫為Pak。)實驗型于1930年運抵測試,并于1932年開始交付給部隊。德國國防軍總共收到了264門這種反坦克炮。Tak28型反坦克炮的炮管為45口徑,采用水平楔形炮閂,可以實現(xiàn)相對較高的射速,最高可達20發(fā)/分鐘。仰角最大為60°,但最初的設計只適用于牲畜運輸。到20世紀20年代末,這種反坦克炮可能是同類中最好的,遠遠領先于其他國家的發(fā)展。
? ? ?? 它被出口到土耳其、荷蘭、西班牙、意大利、日本、希臘、愛沙尼亞、蘇聯(lián)甚至阿比西尼亞。蘇聯(lián)收到了12門這種反坦克炮,在1931-32年又獲批并生產(chǎn)了499門。該炮以1930型37mm反坦克炮的名稱在蘇軍中服役。蘇聯(lián)著名的1932型反坦克炮就是以Tak29型反坦克炮為基礎。但是德軍對這種反坦克炮并不滿意,因為它的機動性太低。因此,在1934年,它被升級為安裝用于牽引的充氣輪胎,更牢固的炮架,以及更好的瞄準設備。在改名為Pak35/36型37 mm反坦克炮(Panzerabwehrkanone35/36)后,該反坦克炮成為了德國國防軍中對付坦克的主要武器。該炮的水平射擊范圍為60°,最大仰角為25°。楔形槍栓鎖緊裝置使其射速達到每分鐘12-15發(fā)。

? ? ? 該炮使用的是整裝彈,彈藥類型包括破片彈和穿甲彈。該炮的37毫米穿甲彈在100米范韋內(nèi)可穿透34毫米的裝甲。1940型號的亞口徑彈藥在這個范圍內(nèi)的裝甲穿透力為50毫米,此外,還為Pak35/36型反坦克炮研發(fā)了一種特殊的大口徑異形彈,裝甲穿透力為180毫米,最大射擊距離為300米。總共制造了大約16000門Pa k.35/36型反坦克炮。

? ? ? ? 該反坦克炮主要分配給步兵團的反坦克連和步兵師的坦克殲擊營。步兵師總共有75門37毫米反坦克炮。除了牽引型之外,Pak35/36還被安裝在SdKfz.250/10和Sd.Kfz.251/10上,包括指揮車、偵察車和摩托化步兵部隊。

? ? ? ? 德國士兵還使用各種型號的牽引車來安裝該型反坦克炮,包括克虜伯卡車、繳獲的法國雷諾UE牽引車、英國通用裝甲運兵車和蘇聯(lián)的共青團履帶式拖拉機。它在西班牙接受了戰(zhàn)爭的洗禮,在那里它被證明是非常有效的,后來在波蘭戰(zhàn)役中被用來對付裝甲薄弱的坦克和輕型地克。然而,事實證明,它對法國、英國,特別是蘇聯(lián)的新型的坦克是無效的。德國士兵給Pak35/36的綽號是敲門磚,因為它的穿透力很低。
? ? ? ?到1939年9月1日,德國國防軍擁有11.250門Pak35/36炮,到1941年6月22日,這一數(shù)字已經(jīng)上升到創(chuàng)紀錄的15515門,但此后一直在穩(wěn)步下降。到1945年3月1日,德國國防軍和黨衛(wèi)軍仍有216門Pak35/36,670門這樣的火炮被放在了倉庫。大多數(shù)步兵師在1943年改用威力更大的火炮,但傘兵師和山地師一直保留到194
4年,占領部隊和二線(訓練、后備)編隊一直用到戰(zhàn)爭結束。德國國防軍還使用37mm的Pak38(t),一種由捷克的斯柯達公司制造的37毫米反坦克炮。在100米的距離上,這種亞口徑炮彈的裝甲穿透力為64毫米。

? ? ??該反坦克炮是斯柯達公司根據(jù)德國軍隊的訂單生產(chǎn)的,從1939年到1940年,總共生產(chǎn)了513門。1941年,貝勒爾和昆澤公司開發(fā)了42mm的PaK41,一種有錐形炮管的反坦克炮。它總體上與Pak36反坦克炮相似,但有更高的炮口速度和裝甲穿透力。

? ? ? ?炮膛直徑從后膛面的42毫米開始遞減,到炮口為28毫米。炮彈可以在500m的距離內(nèi)以90°的方式擊穿87mm厚的裝甲板。這種反坦克炮在1941-1942年間少量生產(chǎn)。由于缺乏用于炮彈的金屬鎢,生產(chǎn)成本和復雜性,以及炮管不耐磨損,它只在德國生產(chǎn)。總共也就制造了313門。在所有繳獲的輕型反坦克炮中,最有效的是捷克斯洛伐克生產(chǎn)的1936型47mm反坦克炮,該炮被德國人稱為"47mmPak36(t)"。

? ? ??該炮的一個特點是炮口制動。炮栓是半自動的,制動器是液壓的,卷軸是彈簧式的。該炮的設計有些不尋常,因為炮口可以旋轉180°,這樣就可以卡到底盤上方便運輸。為了更緊湊的收放,兩個炮管都可以折疊起來。為了緩沖,金屬輪子安裝有彈簧,外面包有橡膠輪胎。
? ? ?捷克斯洛伐克在1939年生產(chǎn)了200門47mmP的ak36(t),1940年又生產(chǎn)了73門,之后又生產(chǎn)了1936年的47mmPak(t)(Kzg)的改進型,對于47mm的Pak(t)(Sf)。生產(chǎn)一直持續(xù)到1943年。德國還進行了捷克斯洛伐克的47mm反坦克炮的彈藥的大規(guī)模生產(chǎn)。47mm的Pak36(t)反坦克炮的彈藥由捷克制造的破片和穿甲彈組成,1941年才采用了德國生產(chǎn)的R.40次口徑彈藥。常規(guī)口徑穿甲彈的炮口初速為775米/秒,有效射程為1.5公里。它可以在50米范圍內(nèi)擊中75毫米的裝甲,在100米范圍內(nèi)擊中60毫米,在500米范圍內(nèi)擊中40毫米。
? ? ? 次口徑穿甲彈的炮口初速為1080米/秒,有效射程為500米。它能夠在500米范圍內(nèi)穿透55毫米的裝甲。除了捷克的反坦克外,德軍還廣泛使用了在其他國家繳獲的反坦克炮。在德國吞并奧地利時,奧地利軍隊擁有的357門博勒公司生產(chǎn)的47毫米M35/36反坦克炮劃歸到了德軍名下(在一些文件中將這種炮稱為步兵炮)。在德國,它被稱為47mm的Pak35/36(o)。

? ? ? 奧地利軍隊中該型反坦克炮有330門,由于安舒斯事件而被德國人接管。1940年,又為德國軍隊生產(chǎn)了150門,它主要由步兵師的反坦克才連隊使用。該炮的炮口初速為630米/秒,在500米距離上的穿透力為43毫米,其裝甲穿透力極低。1940年,在法國繳獲了更多1937年生產(chǎn)的安裝有施耐德系統(tǒng)的47毫米反坦克炮。德國人將其命名為47mm的Pak181(f)。

? ? ? ?德國人總共使用了823門法國制造的47毫米反坦克炮。該炮的炮管由一整塊鋼板制成。該炮的螺栓是一個半自動的垂直楔形螺栓。輪子上安裝有減震用的彈簧,外側安裝橡膠輪胎。德國人為發(fā)往東線的反坦克炮引進了一種次口徑的德國R.40穿甲彈彈。繳獲的法國生產(chǎn)的Pak181(f)型47mm反坦克炮則配備了法國生產(chǎn)的的平射穿甲彈。為了方便德國士兵使用,隨炮帶有彈道圖譜,該型反坦克炮可以在400米距離上擊穿40毫米的裝甲。50mm的Pak38型反坦克炮是萊茵金屬公司在1938年研發(fā)的。但由干一些技術和組織上的問題,第一批(只有兩門)在1940年初才進入軍隊。Pak38的大規(guī)模生產(chǎn)在1940年底才開始??偣采a(chǎn)了9568門反坦克炮。

? ? ??50毫米反坦克炮與37毫米反坦克炮一起,是步兵團反坦克連的一部分。炮口速度為823米/秒,在500米范圍內(nèi)的穿甲彈可以以90°的方式穿透70毫米厚的裝甲,而相同距離的亞口徑穿甲彈可以穿透100毫米厚的裝甲。這些炮可以相當有效地打擊T-34和KV系列坦克,但在1943年,它們開始被更強大的75毫米反坦克炮取代。1936年,萊茵金屬公司開始設計一種75m m的反坦克炮,公司將其稱為75mm的Pak40。但直到1942年2月,國防軍才收到第一批(15門)火炮。這些火炮既有相應口徑的穿甲彈,也有次口徑和異形彈。

? ? ? 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反坦克炮,一直生產(chǎn)到戰(zhàn)爭結束,總共生產(chǎn)了23303門反坦克炮。是所有反坦克炮中生產(chǎn)數(shù)量最多的。

? ? ?穿甲彈的炮口初速為792米/秒,可以在1000米處擊穿82mm厚的裝甲。次口徑穿甲彈速度為933米/秒,從1000米處可以擊穿126毫米裝甲。在射擊角度為60°的情況下,可以擊穿大約60mm厚的裝甲,該炮被廣泛安裝在坦克底盤和裝甲拖拉機底盤上。截止到1945年3月1日,共有5228門75厘、mmPak40型反地克炮在車隊中服役,其中4695門安裝在各式輪式底盤上。

? ? ? 1944年,有設計師試圖制造一種更輕的75m m反坦克炮,稱為75mmPak50。這是在75mm Pak40型的基礎上,將炮管縮短了16個口徑而制成,原有的炮口制退器被更換。所使用的彈藥與原先的Pak40型相同,但彈殼長度和裝藥量都減小了了。因此,6.71公斤的彈藥的炮口初速降到約為600米/秒。輕小的重量和較小的后坐力使其能夠使用50mm的Pak38型反坦克炮的托盤。然而,該炮的重量并沒有減少太多,但這極大的削弱了穿透力和炮口初速。因此,75mm的Pak50只進行了少量的生產(chǎn)。在波蘭和法國戰(zhàn)役中,德國人繳獲了幾百門75毫米1897型的師級反坦克炮。波蘭人在20世紀初從法國購買了這些反坦克炮。德國人僅在法國就繳獲了550萬發(fā)這種反坦克炮的炮彈。最初,德國人使用它們的原始形式,命名為75mm的FK97(p)型反坦克炮,75mmF.K.231(f)。這些炮被"二線"師使用,也被用于挪威和法國的海岸防御。

? ? ? ?這些火炮最初是在1897年建造的,由干炮架的擺動幅度較低(只有6°),所以不能用來對付坦克。由于缺乏底盤,即使在良好的道路上最快速度也無法超過10-12公里/小時。但是德國設計師找到了一條出路:將法國生產(chǎn)的1987型75毫米口徑的反坦克炮的轉動部分直接安裝在德國生產(chǎn)的50mmPak38型反坦克炮的炮架上。這導致了75mm的Pak97/38型反坦克炮的出現(xiàn)。

? ? ? ? ?由于火炮安裝吊環(huán)螺栓所以射速較高一-每分鐘大約14發(fā)。德國人在大炮的彈藥中引入了自己生產(chǎn)的的穿甲彈和三種異形彈,而只使用法國的破片彈。穿甲彈的炮口速度為570米/秒,在1000米的距離上可以擊穿58毫米的裝甲,1942年,國防軍收到2854門75mmPak97/38型反坦克炮,第二年又收到858門。德國后勤還將75厘米的Pak97/40反坦克炮的轉動部分安裝在繳獲的蘇聯(lián)T-26坦克的底盤上。

翻譯自:Немецкая противотанковая артиллерия во Второй мировой войне. Часть 1-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