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住機遇?為機遇響應做計劃
風險管理在項目管理中是很重要的,但除了關注風險,我們也可以關注機遇,而且不同于面對風險時的「控制損失」,我們在管理機遇上可以更多「提升收益」。
在學習Google 項目管理課的期間,我偶然通過拓展閱讀材料接觸到了一篇講機遇管理的文章,了解到了如何響應項目中的機遇。
在這篇專欄中,我將參考原文中的觀點,介紹我們可以如何提前為機遇做計劃,以及如何評估機遇管理計劃的有效性。

4? 種機遇響應策略
類似風險管理有 4 種策略(避免、轉移、減輕、接受),機遇響應也有 4 種策略:
- 利用(Exploit)
- 分享(Share)
- 強化(Enhance)
- 忽略(Ignore)
利用
機遇之所以成為機遇,離不開其出現(xiàn)的不確定性。為了最大化利用機遇,我們就需要盡可能消除其不確定性。
采用避免(Avoid)策略管理風險時,我們要盡可能將其可能性降至 0%,換到機遇上,就要反其道而行之,盡可能將其可能性提升至 100%。
作為機遇響應策略中最激進的一種,這種策略最好也只留給可能性高、正面影響大的「黃金機遇」。
利用機遇的方法既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
- 直接:將機遇包含在項目的邊界中,鎖定潛在機遇而不是聽天由命
-?間接:為抓住機遇,在能達成目標的前提下,改變項目中所用的方法,比如改變方法論、技術
分享
在風險管理中的采用轉移(Transfer)策略時,會將風險轉移給能更高效處理風險的第三方,類似的,機遇響應中的分享策略則是將機遇分享給能最有效處理機遇的第三方。
分享對象可以是項目的干系人,他們原本就對項目感興趣,更有可能準備好要抓住機遇。
也可以考慮通過合同分享機遇,借助合同分配利益和風險的機制,確保機遇帶來的收益也能平等分配。
強化
當機遇既沒法利用、也沒法分享時,就要考慮強化策略了。
所謂強化,就是提高機遇出現(xiàn)的可能性,或是提升其正面影響。類似游戲中提高暴擊率或是暴擊傷害。
我們既可以專注于機遇已知的觸發(fā)條件,采取能促進、強化這些觸發(fā)條件的措施。也可以瞄準影響正面效果的因素,嘗試讓機遇對項目產生更大的正面作用。
有時單個因素就能影響多個機遇,想方設法強化這類因素的性價比也就會更高。
忽略
至此我們已經介紹了 3 種機遇響應策略:利用、分享和強化,它們的順序也對應著我們選取策略時考慮的優(yōu)先級,當然,也存在著這 3 種策略不適用的機遇,這時我們就需要用到忽略的策略了。
對于那些無法利用、分享或強化的,性價比不高的,或是無法主動控制的機遇,我們便要考慮將其「忽略」。
忽略機遇意味著接受不確定性、看運氣,但并不是什么都不做。我們可以為可能出現(xiàn)的機遇做好計劃、明確機遇出現(xiàn)時要采取的行動,為這類機遇準備資金、資源等。
量化機遇響應的有效性
Hillson 定義了 7 條衡量風險管理有效性的標準,這些標準也適用于機遇:
- 合適(Appropriate):響應程度要和風險/機遇的優(yōu)先級相匹配
- 可負擔(Affordable):計劃采取的措施要具備性價比,確保投入的成本低于風險帶來的損失,或低于機遇帶來的收益
- 可行動(Actionable):要明確采取行動的窗口期,有的風險/機遇要立即采取行動,有的則可以留著之后再處理
- 可實現(xiàn)(Achievable):無論是技術上,還是響應者的能力上,行動都要是可實現(xiàn)的
- 已評估(Assessed):行動必需有效,比如采取行動后的風險應該更小、機遇更大
- 已獲同意(Agreed):響應行動必需經過干系人的同意
- 已分配且被接受(Allocated and accepted):每個響應行動都要有明確的責任分配,且被分配者所接受
到這里,你已經了解了 4 種機遇管理的策略,以及 7 條評估機遇管理有效性的準則。
或許你不知道下一個機遇將在何時敲門拜訪,但在了解了這些知識后,相信你可以更好的為抓住機遇而行動。

原文鏈接:https://www.pmi.org/learning/library/effective-strategies-exploiting-opportunities-7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