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科學(xué)-循環(huán)系統(tǒng)-心肌疾病
(一)概述:不同病因?qū)е碌漠愘|(zhì)性疾??;表現(xiàn)為心室肥厚、心室擴(kuò)張。
遺傳性:肥厚型心肌病
混合型:擴(kuò)心病、限制型心肌病
獲得性:感染性、心臟氣球樣變
(二)擴(kuò)張型心肌病
【定義】
1.本質(zhì):左心室、雙心室擴(kuò)大,伴收縮功能障礙(限制型:舒張功能障礙)
2.表現(xiàn):心衰、心律失常、血栓栓塞
【病因】
1.部分遺傳
2.感染:病毒最常見
3.炎癥
4.嗜酒
【病理和病生】
1.心腔擴(kuò)大:心室擴(kuò)張、室壁變薄;瘢痕、附壁血栓
2.組織學(xué):心室肌肥大變性,纖維化
3.心臟收縮力減弱(射血分?jǐn)?shù)<30%):水鈉潴留、心率加快、血管收縮→維持循環(huán)血量→加重心肌負(fù)荷→惡性循環(huán)
【癥狀】
1.特點:起病隱匿
2.活動時呼吸困難、耐量下降
3.心衰(左心衰早于右心衰):左心衰(夜間陣發(fā)性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右心衰(腹脹,下肢水腫)
4.心律失常:心悸、黑矇
5.終末期:頑固性低血壓
【體征】
1.心室擴(kuò)張:叩診心界擴(kuò)大;聽診心音減弱,第三、第四心音,二尖瓣關(guān)閉不全所致的心尖部收縮期吹風(fēng)樣雜音。
2.左心衰:肺部濕啰音、哮鳴音;
3.右心衰:頸靜脈怒張、肝頸靜脈回流征陽性、肝腫大(時間長引起:黃疸、肝硬化、膽汁淤積)、外周水腫
【輔助檢查】
1.最重要:超聲心動(左心室擴(kuò)大、室壁運(yùn)動減弱、二尖瓣關(guān)閉不全)
2.胸部X光片:心影增大;左心衰(肺動脈壓增高、肺淤血、肺水腫、胸腔積液)
【診斷】臨床表現(xiàn)(心衰)+超聲心動(心腔擴(kuò)大,收縮力下降)
【鑒別診斷】除外引起心臟擴(kuò)大、收縮功能降低的其他原因
1.心臟瓣膜病
2.高血壓性心臟病
3.冠心病
【治療】
1.針對病因
2.針對心衰的藥物:
1)β受體阻滯劑:降低心肌耗氧
2)RAAS抑制劑
(1)ACEI、ARB
(2)ARNI
(3)醛固酮受體拮抗劑MRA:螺內(nèi)酯
3)利尿劑:氫氯噻嗪
4)伊伐布雷定:在降低心率的同時不影響心肌收縮力
5)洋地黃
3.心臟再同步化治療
4.抗凝:華法林、利伐沙班等
5.房顫的治療:控制心室率(β、CCB、洋地黃)、轉(zhuǎn)復(fù)(ⅠA、ⅠC、Ⅲ)、抗凝(CHA2DS2-VASc≥2分,華法林口服抗凝)
【特殊類型心肌病】
1.酒精性
2.圍生期
3.心動過速型
4.心律失常
5.心肌致密化不全:遺傳性
6.心臟氣球樣變:傷心綜合征;與情緒急劇激動或精神刺激有關(guān)。
(三)肥厚型心肌病
【定義】
1.病因:遺傳性;
2.本質(zhì):心室非對稱性肥厚
3.發(fā)病人群:青少年——是青年人、運(yùn)動員猝死主因。
4.分類:梗阻型(左心室流出道梗阻)、非梗阻性
【病生】梗阻型:左室收縮時,血流通過引起負(fù)壓,二尖瓣前葉收縮期前移,加重梗阻
【病理】
1.心室肥厚:尤其室間隔肥厚;
2.組織學(xué)三聯(lián)征:排列(心室肌細(xì)胞排列紊亂)、小血管病變、瘢痕形成
【癥狀】
1.左心衰:勞力性呼吸困難、乏力;少見夜間陣發(fā)性呼吸困難
2.胸痛
3.并發(fā):房顫
【體征】
1.左心室流出道狹窄:胸骨左緣第三四肋間收縮期噴射樣雜音;
2.二尖瓣關(guān)閉不全(二尖瓣前葉移向室間隔):心尖部收縮期吹風(fēng)樣雜音
3.影響雜音大小的因素:
1)增強(qiáng):增加心肌收縮力(正性肌力藥)、減輕心肌前負(fù)荷(Valsalva動作、站立位、含服硝酸甘油);
(1)心肌前負(fù)荷↓→心室收縮速率↑→血液對流出道的沖擊↑→雜音增強(qiáng)
(2)Valsalva動作是“深吸氣后緊閉聲門,再用力做呼氣動作”,可以使胸內(nèi)壓升高,減輕心室前負(fù)荷。
2)減弱:降低心肌收縮力(β受體拮抗劑)、增加心室前負(fù)荷(取蹲位)
【輔助檢查】
1.超聲心動:最重要。
1)特征:心室不對稱增厚、無心室腔增大;舒張期室間隔厚度15mm;
2)伴流出道梗阻時:二尖瓣前葉收縮期前移SAM
2.X線:早期(心影正常)、慢性(左心室增大)
【診斷】家族史、超聲心動舒張期室間隔壁厚15mm
【鑒別診斷】除外左心室負(fù)荷增加引起的左心肥厚
1.高血壓性心臟病
2.主動脈瓣狹窄
【治療】
1.藥物:
1)緩解癥狀:減輕流出道梗阻(β受體阻滯劑、維拉帕米地爾硫卓);避免使用硝酸酯類
2)針對心衰:ABD+地高辛+新藥(伊伐布雷定、ARNI)
3)針對房顫:抗凝(CHA2DS2-VASc≥2分:華法林)、控制心室率(β受體阻滯劑、地爾硫卓、洋地黃)、轉(zhuǎn)復(fù)(ⅠA奎尼丁、ⅠC普羅帕酮、Ⅲ胺碘酮)
2.手術(shù):室間隔切除術(shù)
3.起搏
?
(四)限制性心肌病
【定義】
1.本質(zhì):心室壁僵硬、舒張功能下降,充盈受限
2.表現(xiàn):右心衰、心房擴(kuò)張
【病因】混合性心肌病
【分類】
1.浸潤性:淀粉樣變
2.特發(fā)性
3.心內(nèi)膜病變性
【病理】
1.病理:心肌纖維化、炎性細(xì)胞浸潤、瘢痕形成;
2.結(jié)果:心室壁僵硬,充盈受限→心室舒張功能降低→心房增大→靜脈回流受阻
3.發(fā)展:
1)早期:收縮功能正常,左心室不擴(kuò)張;心房擴(kuò)張
2)進(jìn)展:左心室收縮異常,心腔擴(kuò)張
【癥狀】
右心衰:呼吸困難,運(yùn)動耐量下降
【體征】
右心衰:頸靜脈怒張、肝大、下肢水腫、移動性濁音陽性
【輔助檢查】
1.心肌淀粉樣變患者:尿本周蛋白、心電圖低電壓、超聲心動示心肌磨玻璃樣改變
2.超聲心動:雙心房增大;左心不大,充盈受限
【診斷】右心衰、心電圖肢體導(dǎo)聯(lián)低電壓、超聲心動(雙房大、室壁不厚、左心室不擴(kuò)大、充盈受限)
【鑒別診斷】
與縮窄性心包炎:
1)相同點:舒張期充盈受限、右心衰表現(xiàn)、運(yùn)動耐量下降;
2)縮窄性心包炎:
(1)病史:心包積液病史
(2)體征:奇脈、心包叩擊音;
(3)胸部X光:心包鈣化;
(4)超聲心動圖:心包增厚
【治療】避免心衰誘因;無特異性治療方法
?
(五)心肌炎
【病因】最常見的是病毒(直接作用、免疫反應(yīng))感染;柯薩奇病毒為最常見。
【癥狀】病毒性心肌炎:
1.前驅(qū)癥狀:發(fā)熱、肌肉酸痛、惡心嘔吐
2.隨后:心悸、胸痛、呼吸困難、水腫、心律失常
【體征】心律失常最常見
【輔助檢查】
1.有較大診斷價值:磁共振
2.確診:心肌活檢
【診斷】感染史、癥狀和體征、心肌磁共振顯示心肌損傷等
【治療】
1.無特異性治療方法
2.針對左心衰對癥
參考:內(nèi)科學(xué)(第九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