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一人之下》585(624)話?
寫在開頭
納森島之戰(zhàn)的第一槍會是什么樣的?
筆者曾有過無數(shù)的猜測,也許會是在貝希摩斯接收集市過程中遇到的反抗,也許會是樂園與貝希摩斯的正面交火,也許會是納森神民的自發(fā)反抗,小規(guī)模戰(zhàn)斗逐漸演變成大規(guī)模戰(zhàn)爭。
但是筆者從來不曾設(shè)想過,一向以溫文爾雅柔弱可欺形象示人的納森王小姐姐,會面對侵略者爆發(fā)出如此強大的殺氣,那句用鮮血來鋪路,真的頗有普大帝的風范,不得不說,這種時候納森人真的走到最危險的時候,是奮起反擊玉石俱焚,還是綏靖退讓茍且偷生,真就看這個“王”是不是真的“名副其實”了。

歷史的“真相”
也許很多年以后,《一人之下》的歷史課本里會如此記載這段歷史:
2015年,世界異人大會期間,貝希摩斯組織出于“人道主義原則”照會納森王國官方,要求取締血腥的王位更替儀式。

同年,末代納森女王不顧多國組織的勸阻,執(zhí)意舉行了慘無人道的殺戮儀式,雖然并未成功,但該舉動終于成為了引發(fā)政變的導火索。

政變發(fā)生期間,納森島上多地爆發(fā)了流血沖突,其中南部樂園地區(qū)更是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的種族滅絕事件,肇事者平三、屠夫均被樂園割據(jù)勢力所庇護。

貝希摩斯維和部隊成員“英雄”肖恩、小蟲被恐怖分子綁架。

XX月XX日,森林王國地方割據(jù)勢力“集市”的首領(lǐng)大G向貝希摩斯尋求幫助,請求貝希摩斯部隊登陸納森島王宮,以保證當?shù)責o戰(zhàn)斗力的普通納森島居民的人身及財產(chǎn)安全。

貝希摩斯官方特使杰瑞特前往納森王宮,再次照會末代納森女王,要求終止更替儀式。途中杰瑞特特使被納森王國官方部隊殘忍殺害,史稱“杰瑞特事件”。

案發(fā)當日,末代納森女王包庇了行兇者,并以納森王國的名義向貝希摩斯、哪都通、翡翠學會、魚龍會四大組織同時宣戰(zhàn)。

貝斯迪亞董事羅恩凱勒召集了一支武裝維和部隊,前往納森島,并于2015年X月XX日順利登陸。

XX年XX月XX日,貝希摩斯維和部隊占領(lǐng)了納森王宮,解散了納森神民組織,并宣布成立臨時政府,納森王國被推翻。
XX年XX月XX日,納森共和國“總統(tǒng)”大G到美國活動,貝希摩斯董事會以決議的形式,通過了兼并納森島的決定。

有人說,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其實,歷史從來都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
假如,貝希摩斯贏了,那么歷史也許就會像筆者所記述的那樣書寫。當年美國吞并夏威夷王國的時候,美國人贏了,這場丑陋罪惡的侵略就被美國人美化成了“和平不流血的推翻封建君王“,甚至夏威夷共和國的“總統(tǒng)”還諂媚的把夏威夷比喻為“待嫁的新娘”。

但是,如果納森王國最終沒有滅亡,那么歷史將換另一種視角去書寫,這將是一場雖敗猶榮,可歌可泣的反抗侵略的戰(zhàn)爭。
筆者在知乎上開啟《一人之下》的解讀文章正是從納森島篇才開始的,因為雖然追書多年,但是從來沒有如此明顯的、直觀的感觸。上一次如此有觸動,還是在學生時代閱讀大劉的《三體》。
如果說大劉的《三體》是一部在光年尺度上的中國近代史,那么米二的《納森島篇》就是一部披著異人外衣的“納森版庚子國難”。筆者總能在《納森島篇》的字里行間,找到歷史上形似或者神似的對應(yīng)。

納森版庚子國難
筆者之所以會說這場納森島之戰(zhàn)就是翻版的“庚子國難”。
不僅僅是因為這場戰(zhàn)爭中的雙方,一個是自詡現(xiàn)代的先進文明“貝希摩斯”(歷史上的列強),另一個則是被斥責為野蠻腐朽血腥的落后文明“森林王國”(歷史上的晚清)。

更是因為,在西方野蠻發(fā)展,到處拓展殖民地的時期,這種充滿了對異族傲慢與歧視的事情,屢見不鮮,時至今日,依舊沒有停止罷了。
比照歷史,回歸漫畫,總有著驚人的相似。
漫畫中的納森王或者納森王國,本來并不是叫這個名字。他們本是古羅時代就生活在羅馬附近的山林里的一群人,但是世俗的文明容不下他們,他們只好被放逐在世人的視野之外。他們被冠以“納森”之名,nothing,意為不被承認之地。

就像現(xiàn)實中不論是遠東的中國、印度、日本這些古老文明,還是美洲、澳洲的土著部落,他們和西方世界自古以來都沒有任何的瓜葛,但是無一例外都被堅船利炮敲開了國門。
1520年,阿茲特克奧圖巴之戰(zhàn)。西班牙攻擊阿茲特克帝國。
1757年,英印普拉西之戰(zhàn)。英國攻擊印度孟加拉王國。
1788年,英國流放犯人到澳洲,大肆屠殺當?shù)赝林?br>1840年,中英鴉片戰(zhàn)爭。英國攻擊清王朝。
1853年,日美黑船事件。美國攻擊德川幕府。
這些戰(zhàn)爭并非出于仇恨,而是源自貪婪。
就像貝希摩斯所覬覦的,不光是納森島上的異人,還有神樹,你不給,我就自己拿。

當然,筆者無意給這些被攻擊的文明塑造什么“完美的受害者”形象,是非與道義只存在于有外部監(jiān)督者的情況下,正如殺人償命只局限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之下。但當問題涉及到國與國,文明與文明之間時,生死存亡之下,不擇手段才是必然的選擇。
就像偉人說,落后就要挨打,沒有挨打,只不過是你沒有被打的價值。
而采用何種態(tài)度面對群狼環(huán)伺,則是每一個落后的文明所必須要懂得的生存之道。

生存之道
中國曾經(jīng)被異族多次打敗,但中國的文明從未被摧毀!
這句話放在納森王國身上同樣適用,千年時光之下,他們從古羅馬被放逐到海島之上,無數(shù)個異人群體覬覦過納森神民的財富,最終,他們達成了協(xié)議,以“不能私自進行王位更替儀式”作為條件換取了納森文明的平安。
這一紙條約,以出賣納森王權(quán)換取了和平,姑且可以稱為“納森條約”。

但是,不論如何言之鑿鑿,如何賭咒發(fā)誓,條約不過是一張紙罷了,何況這條約本身漏洞百出。
那么面對撕毀條約的人,該如何呢?
外交干涉?
是像當年的李中堂或者蔣校長一樣,寄希望于其他列強的干涉么?
納森王在一開始也是這么干的。

但是,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
哪都通、魚龍會、翡翠學會確實不會助紂為虐,但是大廈將傾之下,誰不想上去分一杯羹?哪怕是暗中合作過的曜星社也不曾一刻置身事外。
哪都通要撤回所有的華人僑民,魚龍會要拉走高端戰(zhàn)力望月悟,曜星社要拉走頂級戰(zhàn)力阮豐,翡翠學會做的最絕,直接要毀掉神樹。
指望依靠外人來保住自己的平安,這從來都是弱國的選擇。

統(tǒng)一戰(zhàn)線
那么,外人靠不住怎么辦?

那就團結(jié)自己人,最大限度的擴大統(tǒng)一戰(zhàn)線。
納森王確實這么干了。
她派出了伊利亞,試圖聯(lián)合集市、樂園,甚至親身犯險,和樂園頭目倒吊一對一深談,不惜用項上人頭換取對方的合作。

她還用母親的離開,換來外公李慕玄的助力,又用李慕玄的身份換取碧蓮小隊的參戰(zhàn)。這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抗爭的藝術(shù)
ok,前期的準備已經(jīng)完畢,就算準備的再不充分,時間也已經(jīng)不允許了。貝希摩斯的人來了,那么應(yīng)當如何交涉呢?
是不由分說,上去就開打么?
不,這會給貝希摩斯以口實,甚至連哪都通滿天飛的無人機都不能輕易出手,因為這會無端樹敵。只要不侵犯到王宮領(lǐng)域這一個最后的底線,納森王都會強忍下來,不犯底線,絕不輕啟戰(zhàn)端。
此謂有理。

只有在再三警告仍舊不聽勸阻之后,王才會斬釘截鐵的正式宣戰(zhàn)。一而再再而三,勿謂言之不預(yù)。
此謂有節(jié)。

納森王的話看似霸氣十足,但實則在話里話外都透著預(yù)留的空間。畢竟納森島勢力弱小,內(nèi)部還有集市叛變,想要主動出擊掃清一切敵寇顯然有心無力,而且真要把貝希摩斯逼急了,動用規(guī)格外的武力(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那么納森島的任何反抗都會變得毫無意義。

那么,納森王的話里就不可能把貝希摩斯的退路堵上,所以她說的是“這么想來的話”。而非“來都來了,就都別走了”,畢竟,說大話是要有實力做背書的。

威懾=和平
回歸現(xiàn)實中,面對這種滅頂之災(zāi)級的威脅,筆者想起了教員1957年在蘇聯(lián)講核戰(zhàn)爭時的一番話:
現(xiàn)在還要估計一種情況,就是想發(fā)動戰(zhàn)爭的瘋子,他們可能把原子彈、氫彈到處摔。他們摔,我們也摔,這就打得一塌糊涂,這就要損失人。問題要放在最壞的基點上來考慮。我們黨的政治局開過幾次會,講過這個問題?,F(xiàn)在要打,中國只有手榴彈,沒有原子彈,但是蘇聯(lián)有。要設(shè)想一下,如果爆發(fā)戰(zhàn)爭要死多少人。全世界二十七億人口,可能損失三分之一;再多一點,可能損失一半。不是我們要打,是他們要打,一打就要摔原子彈、氫彈。
這番話說的風輕云淡,當時就震驚了世界,赫魯曉夫后來回憶說自己當時對教員的話“深感不安”,捷克斯洛伐克共產(chǎn)黨的一把手更是當場就繃不住了,在臺下喊道:“我們只有1200萬人,一打仗就全死光了,哪有人能活著重新開始?”
就像漫畫里集市勢力聽到貝希摩斯要來的時候一樣,他們面對真正的獠牙并沒有反抗的勇氣,只敢準備拴上鏈子做狗,乖乖把尾巴夾起來!

甚至對于敢于留下參戰(zhàn)直面戰(zhàn)爭的李慕玄非常不理解,直呼對方是個混蛋!

但就如現(xiàn)實中,被教員嚇壞的西方人一樣,他們對于出現(xiàn)了“中國”這樣一個頂級玩家,面對核威脅也絲毫不慫,還成天念叨核戰(zhàn)爭,甚至到了凡是有對外講話的機會,都要講上一遍的地步。
很多年后,回看這段歷史時,大家才終于明白,正是那些在當時人眼里無法無天的“狂言”,保住了世界的和平,保住文明的血脈,也“嚇”出了此后的和平發(fā)展。

回歸漫畫,納森王和教員一樣,都面臨著滅頂之災(zāi)級的入侵,如果沒有真正能夠威懾到對方的“殺手锏”,那么這場戰(zhàn)爭結(jié)局已定。

但如果納森王能夠拿出玉石俱焚的勇氣,哪怕親手毀掉神樹也絕對不讓對方得逞,哪怕流光納森文明的最后一滴鮮血也絕不投降,那么,這場基于利益而起的戰(zhàn)爭,終將會因為無利可圖而不了了之。

回望此前翡翠學會斯賓塞的建議,其實這才是正解。
寫在最后的話
筆者看到了集市中人精神上的迷茫與彷徨,也聊了納森王要如何堅定信念的自救之法,最后想說一下納森人的未來要走向何方的問題。其實,這部漫畫里面已經(jīng)多多少少已經(jīng)給了一個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答案。
在中國,八奇技的根源問題,本質(zhì)上就是那個誰都想要,但又是誰都害怕的“核威懾”。哪怕甲申之亂已經(jīng)過去了70多年,當年的慘狀依舊威懾著所有心存覬覦的人們。
但是70年過去了,甲申之亂這種級別的大混亂沒有再次發(fā)生,反而是張楚嵐、王也、張靈玉、馬仙洪、風家、王家、呂家、陸家都可以半遮掩半公開的流傳八奇技了,這一切的背后,是有著哪都通公司、天師府、十佬互相制衡這么多因素互相平衡的結(jié)果,也是有著和平年代法治社會的基本底線,八奇技再神奇,也只不過是一種強大的能力而已,對于整個異人社會而言,和平穩(wěn)定才是最重要的地基。


考證不易,跪求點贊?。?!關(guān)注?。?!評論?。。≈x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