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國奠基者,大流士一世改革——古西亞簡史20
波斯帝國(BC550-BC330)起源
公元前六世紀中葉,波斯興起于伊朗高原西南部,隨后這個落后的游牧民族(與周邊鄰居們相比較而言),在數十年內急速擴張為一個雄踞亞非歐三大洲的大帝國(國家膨脹速度比年后體重增長還快)。

波斯興起之時還只是游牧部落(未完全定居),與它西邊的兩河流域新巴比倫王國(古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東邊的古印度摩揭陀王國(古南亞次大陸文明)相比,它的文明程度還太低。但是剛剛步入文明的波斯人在一位領袖的帶領下爆發(fā)出驚人的戰(zhàn)斗力。他就是居魯士大帝。

BC550年居魯士二世(江湖外號“萬王之王”)開創(chuàng)了阿契美尼德王朝(此前的波斯還處于部落聯(lián)盟的軍事民主制,居魯士大帝將波斯帶入了國家時代,類似于中國夏朝的姒啟),將波斯團結起來,并南征北戰(zhàn)極大的擴張了它的版圖與國力。

然而軍事上的成功不代表它就能成為一個帝國(王國與帝國之間還是有區(qū)別的:帝國對內更專制,對外更擴張),那么是誰使波斯蛻變成一個帝國了呢?
大流士一世改革
居魯士大帝的接任者是赫赫有名的大流士一世。

自BC518年起大流士就開始了一系列改革:
政治:
建立君主專制,加強國王權力(國家統(tǒng)治者能令行禁止,否則談什么征服,自己內部都號令不了),
削弱貴族勢力(專制集權的必須措施);
全國劃分行省(解決原始部落血親關系紐帶,便于君主管理),
行省設總督管行政與稅收(解決貴族權力世襲問題,將官員任免權收歸君主)

軍事:
全國劃分五大軍區(qū),大軍區(qū)下轄若干省軍區(qū)(避免軍隊軍閥化、集團化,便于管理控制軍隊),
國王任命軍事長官(軍事官員任命收歸君主,直接將槍桿子牢牢抓在君主手里,避免了被架空或政變、叛亂);
軍隊分為常備兵(國家常備武裝力量,管制與戍守)與臨時征召部隊(國家征服活動所需軍隊),
建立了一萬人不死隊(也叫長生軍/不死軍。這支軍隊覆甲蒙面,戰(zhàn)爭中損失多少就補上多少,因此始終保持一萬人的規(guī)模,一個不多一個不少,其他國人戰(zhàn)場上見了這支軍隊以為他們是長生不死的所以叫做長生軍;交戰(zhàn)的士兵詛咒波斯人就罵其為不死軍)

經濟:
統(tǒng)一貨幣(及其酷似秦始皇的做法),中央造金幣“大流克”,行省造銀幣,自治市造銅幣

社會:
修筑驛道(秦始皇修馳道行為),
開鑿運河(隋煬帝行為)
民族:
拉攏被征服地區(qū)統(tǒng)治階級(忽必烈行為),
擴大統(tǒng)治基礎(元朝時期雖然實行四等人的種族歧視制度,但是即使最下等的南人中的上層地主也被元朝征服重視優(yōu)待招攬,以此來減少人民反抗,就是這個道理),
減少執(zhí)政阻力(當社會上層人共同進入統(tǒng)治階層之后,政權的對立面少了,這些奴隸主都成了統(tǒng)治者的同盟,于是政權得以扎根),
尊重當地原有法律與宗教傳統(tǒng)(波斯帝國版圖太大,前無古人,加上波斯自己的文明相比被波斯征服的文明落后好幾個量級,所以波斯人采用文化宗教寬容政策,一方面減少帝國阻力獲得當地人支持,另一方面為日后帝國分裂埋下了禍根)
大流士的改革加強中央集權(相比于環(huán)地中海其他文明來說波斯的專制集權簡直到了天花板,但是對比中國的集權那就是個弟弟,中國古代專制集權是全世界范圍數一數二的),增強軍事力量,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主要靠吸收、融合被征服地區(qū)更先進的文明),并為波斯帝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對內中央集權完成,對外軍事實力足夠強大,接下來就是征服)。

帝國版圖
東起印度河流域直逼古印度、深入中亞腹地遙望中國;
西至北非的埃及、利比亞;
南到波斯灣、紅海,毗鄰印度洋;
北至黑海、高加索山、里海一線。

小結
波斯帝國的強大始于大流士改革,而大流士留給波斯最重要的是他的中央集權。
大流士的改革為波斯帝國奠基,那么接下來波斯帝國又走向何處呢?
繼續(xù)關注下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