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上過大學,曾經5年沒戲拍,張譯憑什么成了百億票房演員?
這幾天,因為《八佰》的票房超過了10億,張譯主演的電影累積票房已經突破了百億,他成為了中國第六位百億演員,前幾位分別是吳京、黃渤、杜江、沈騰和鄧超。

張譯在演藝圈摸爬滾打20多年后,才拿到想得到的獎項,現(xiàn)在又成為了內地票房過百億的演員之一,而回顧他的演藝之路,是一個長期蟄伏后厚積薄發(fā)的故事。

01
1978年,張譯出生在哈爾濱,在那個沒有什么娛樂產品的年代,鎮(zhèn)上的廣播聲音激發(fā)了他想做播音員的夢想。
年輕的時候人總是有股傻勁兒,他高二那年就急著報考北京廣播學院想試一試,因為沒到畢業(yè)時間,即使通過了專業(yè)課,也與心儀的學校失之交臂,他從一開始就和"幸運"這個詞不沾邊。
更倒霉的是,因為第一次考專業(yè)課成績不錯,第二年張譯就把幾個志愿全填了北廣,想著這次肯定能過,結果卻落榜了。

在兩度失利后,拿著待業(yè)證的張譯看到哈爾濱話劇學院表演專業(yè)在招學生,那時候他都不太理解表演是什么的他就進入了這個學校學習,也是因為進了這所學校,他才接觸并喜歡上了表演。
一段時間以后,張譯選擇北上繼續(xù)打拼謀求更好的機會,他報考藝術院校接連失利,最后是北京的文工團給了他機會。
他本以為進去文工團就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表演夢想,卻因為長相不夠亮眼,他始終不能獲得好的演出機會。
工作一段時間后,他就在團里兼職做起了文員,干一些雜七雜八的活,寫寫晚會的串場詞,或是當主持人。

入行后,有5年時間,張譯什么角色都接不到,他自己跑去各大劇組送資料,可別人連一個群眾演員角色都不給他。,

那個時候籍籍無名的張譯只能在各大劇組出演一些龍?zhí)捉巧?,但他極度渴望著角色和機會,他想的是:如果有一天他能有工作,希望是讓自己累的喘不過氣來才好。

02
27歲那年,張譯還在《喬家大院》劇組演著小配角,偶然間他在片場被導演胡玫問起年紀。對方得知張譯的年紀后便對他說:"男演員28歲再不出來,就洗洗睡吧。"
張譯聽完導演的話就愣住了,他顯然不甘心打拼這么多年全都付諸東流,他也知道胡玫的話是對他善意的提醒。

在極度需要運氣的娛樂圈,張譯好像總是缺了那么一點運氣,但他不是一個認命的人。
到了2006年,張譯寫了一封幾千字的自薦信,終于爭取到了出演《士兵突擊》的機會,雖然只是一個配角,但是他卻用了全力把"史今"這個老班長的形象給鮮活的塑造了出來,那一年他剛好28歲,正應驗了胡玫的那句話。

不過,在那部劇中,王寶強飾演的"許三多"才是絕對主角,風頭也更盛,對比之下,張譯并沒有因為這部劇名聲大噪。

直到2009年,《我的團長我的團》播出,由于出演"孟凡"一角,終于讓張譯有了一些熱度。

雖然出演軍旅題材的劇集大火,但張譯卻越發(fā)想剝離他"硬漢"的形象,他想要他的演員路走得更寬一點。

于是,張譯嘗試飾演小人物去轉型和突破,在和孫儷搭檔的電視劇里他是小男人形象,在電影《親愛的》中又化身焦急找孩子的韓總。

《雞毛飛上天》中,他飾演的角色完成了從義烏小商販轉成了跨國企業(yè)老總的逆襲,他也因為這部劇終于拿到了想了好多年的白玉蘭獎杯。

無論是在小熒幕還是大熒幕,張譯會盡心的對待每個角色,觀眾也能在大牌云集的影片中看到他的閃光之處,所以大家也會把他的作品拿出來羅列,去"證明"他是貫穿近代史的男人。

在《紅海行動》的票房奇跡后,去年張譯出演的《攀登者》和《我和我的祖國》等片也獲得不錯的口碑,"口罩遮不住的演技"一度成為了熱度詞。

再到這次的電影《八佰》,張譯演的"老算盤"戲份不多,這個角色也并不正派,反而是個懦弱的小人物,但能感受到張譯賦予角色的真實感。

03
迎來了演藝之路高光時刻的張譯,自然而然的大家也會關注她的感情生活,可他在這方面很低調。
張譯提及過幾次他戀愛兩年的初戀女友,那個女生在2004年因為車禍變成了植物人,2014年去世。
有人問他,如果這個世界上有時光穿梭機,他最想去見誰?張譯說他想去看看這位初戀女友。

至于張譯的妻子,網(wǎng)傳是央視的主持人錢琳琳,在網(wǎng)絡上的資料甚少,只知道與張譯結婚前有過一段婚姻,大張譯6歲。

看看張譯的人生經歷,大概就知道他這個人還挺倒霉的,運氣不好,也走過了一段很長的無名之路。
他和許多普通人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夠幸運自尊心強,在追夢的路上四處奔波卻又四處碰壁。
但作為運氣差的人,少年時代的坎坷讓他更加成熟,他對演戲這件事足夠認真,能通過自身的努力去磨礪自己。
長期的蟄伏給張譯帶來的是足夠的積淀和內涵,因為積累的豐厚,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到了他想要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