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欣榮傳易筋經金剛體內功 練功內容
第一章?? 論咽氣與吞氣
凡行內功,以積氣為主,積氣之法,在乎用咽,咽氣于吞氣不同,吞氣者,張大舌口,以吞新鮮空氣之謂也。咽氣者,鼻吸新鮮空氣順勢咽下之謂也。張口吞氣,本為積氣之一法,然不能流弊。
蓋張口吞氣,難免風吹入,風能傷人,其弊一??諝庵谢焓操|地,以及飛游空中之小昆蟲,誤吞入腹,重窘老大,其弊而。氣候漸冷,冷氣直吞入腹,未免過涼,亦能使至疾,其弊三。有此三弊,則吞氣雖為古人所習用,實不足以取法也明矣。至于咽氣,則有益而無弊,該咽氣長,空氣由鼻中吸入,鼻內有毛,能拒絕飛游之昆蟲不良之雜質,其利一。鼻孔構造曲折迂回,且有鼻毛薄膜關隘,冷空氣由鼻中吸入,經過迂回曲折關隘而至口中,則凜冽之氣已漸化而溫和,咽入腹中,可無他虞,其利二。佛家以鼻孔為天門,口為地戶,天門入清陽,地戶出濁陰,由是以言,則咽氣者,純咽清陽之氣,尤非吞氣可比矣,其利安。以三弊而較三利,則去取之道,可以顯然矣。
?
咽氣歌訣
鼻吸清陽,口吐陰濁。吐唯細細,納唯續(xù)續(xù)。
注 吸多吐少為佳。
?
咽氣之原理
尋常之人呼吸,由鼻吸入肺管,直達肺部,傳入心房,然后分布于百脈,同時也有少數之氣,由食管入胃,流入膻中為止,不能送至丹田,所以必用咽氣之法,方能使大宗新鮮空氣,直達丹田,而做內功之基礎。
咽氣法
毎日淸晨起身,擇空氣淸潔之處,端正立定,胸腔略挺,兩手插腰頭不可過仰,仰則須防內火上升,亦不可過俯,俯則必致氣郁不宣暢,均非所宜,必也不俯不仰,方為合法,然后徐徐由鼻吸入新鮮空氣,吸時腳踵須緩緩隨之提起(注此莊子吸氣法也)吸至合度然后以口張大,將濁氣徐徐吐出,吐時踵亦徐徐落下著地,如此三吸三吐,至第四吸,吸至適度時,然后咽下,如飲茶水狀,要汨汨有聲,以意送下,覺氣已入氣海,是為一次,至第二次,鼻中徐徐吸入,吸時中踵徐徐提起,吸至合度時,不用口吐,只須鼻中徐徐呼出濁氣,同時足踵亦徐徐落地,如此三吸三呼,至笫四吸,吸至合度時,然后咽下,仍宜汨汨有聲,如飲茶水狀,以意送下,覺氣已入丹田,然后接行笫三次,其法與第二次同,如此共做十五次,即四十五呼吸,咽氣十五口是也。
?
咽氣結論
氣咽下喉,鼻即恢復自然呼吸,若不恢復自然呼吸,則氣受牽制不能流入丹田,此宜注意者一,氣咽下喉,流入膻中時,宜以意導入丹田,切不可用來下掙,則氣機反滯,不入丹田,而走大腸矣,此宜注意者二也。
?
第二章?? ?論守中
凡清晨習咽氣法畢,需接習守中,守中為行功無上要訣,孟子曰,持其志,無暴其氣,又曰,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此即守中之法也。道家有觀心(注 就是一意內看自己的心)洗心(注 是把心上的雜念一起拋棄,就像污穢的東西將他洗的清潔的樣子)之法,佛家有一座不染之言,也即守中之法也,凡行內功,守中能固,則功至進步必速,守中不固,則功之進步必遲,有斷然者。
守中法
凡人行功的時候,先把呼吸調勻然后一心一意的注念。行功的部位,將一切胡思亂想的念頭,一起去除干凈,那就是合法。初練的時候,總覺得勉強不易守住,等到練熟也就能自然。并不覺得太難。守中既然學會那練功就會有進步,成功日子屈指可數。所以學習內功的人千萬不要把守中忽略。
?
第三章?? ?立志與恒心
凡習內功,宜立志堅定,寒暑無間,方能指日收效,蓋立志堅定則守中純固,守中純固則進步必速。然世人往往起初如此,久之漸漸倦怠,有始無終,此無恒心故也??鬃釉?,人而無恒,不可以做巫醫(yī),可以巫醫(yī)雖小道,尚不可以無恒心。何況內功乎。漢光武曰,有志者事竟成。其意蓋謂有志者,立志堅定。事竟成者,持之以恒,不論何事均可成就。余敢一言以斷之曰,凡人能立志堅定,持之以恒,三年功畢,未有不成金剛之體,千鈞之里者。
?
第四章?? ?論揉功
以掌按于行功處皮肉,掌轉動時,行功處皮肉,粘著掌上,隨掌轉動,是名曰揉。揉之功用能令元氣充足,精神增長。膜本閉塞,經過揉功則變而虛靈,皮本脆嫩,經過揉功則變而柔韌,揉之功用甚偉也。
學員中對于揉法往往不甚經意,任意行之,以至引動內火,嘴唇干燥者,此揉轉過快過重之故也。須知揉轉之法,雖由人功,實法天道,天之生物,漸次不驟。學內功者,所當取法也。吾人于行揉功時,不可因時間忽促而忽快忽重,倘遇到要事,時間不夠行功,切不可心慌意亂,務宜持之以鎮(zhèn)靜,守之以安間,將未了之功停止,行法輪自轉畢調勻呼吸,數息20后緩緩立起,在室內慢慢行走十余步,然后任意酬應操作,俱無妨礙。至于未了揉功可于事畢休息補足其數。但補氣行功前不可任意食物,以空腹行之為宜。
?
揉功歌訣
掌切于皮,向左揉轉。徐徐往來,均勻勿亂。
如珠走盤,循環(huán)無端。守中純固,功在于專。
注 把手掌貼切在皮膚上從右面推到左面,往下仍轉到右。恰好是個圓圈,是謂一轉。揉轉時須慢慢推轉,均勻勿亂。如同珠子在盤子走轉的樣子,圓轉不息,周而復始。又像玉環(huán)的色樣,周圍未有蓋頭處,再加心中守的牢固,專心一志,則揉功就合法。
?
論槌功
槌功能鼓發(fā)清陽,鍛煉氣血,疏滯導淤,解郁開悶,柔弱之氣,經過久槌,怒氣鼓之,能使剛若金石,臟腑之氣,經過久槌,靜心聽之,覺其引入骨髓。凡練內壯者,不可不練功也。
槌功用綠豆,取其清火解毒,初槌用綠豆,取其起膜而堅皮肉,到膜已起,皮肉略堅,則宜加入小圓石子,蓋綠豆之功只能起膜而堅皮肉,不能令臟腑之氣會合,也不能令氣入骨,故必加入石子為練氣入臟以及導氣入骨之工具,到入骨之路已開,臟腑之氣已會,如此百日,不妄推重拿拳,則內功之基礎已固,登峰造極。可操左券。至于木槌之效用,乃補豆槌之所不及而設,蓋豆槌雖能起膜而堅皮肉然用之于初槌之時,取其剛而含柔,既不能傷皮肉,也不能傷筋膜,故用之最為適宜。至膜已漸起,皮肉略堅時則須石槌與木槌,輪流使用,石槌取其壯內,木槌用以堅外,內外均壯,表里同實,功方足也。
木槌以降香木最上,次之則白檀紫檀,以及各種堅硬之木,也均可以。槌柄長三寸,圍圓三寸五分,槌身長五寸,圍圓八寸,槌為圓形。
?
功滿九十日從前所揉槌之六掌地方,內膜已騰起,以手撫之光潤如脂,用手捺之,軟如敗絮,鼓氣努之,抵抗力已不弱,但此時尚不可過于自喜,任人拳打,因外觀雖壯,內尚未堅,臟腑之氣猶未會合。若任人拳打,外而雖不受傷但臟腑難免震動,故不可不慎。
?
功至九十日以前所揉槌之六掌地方,氣已充滿,皮膜之間,氣之往來流通,已通暢而無凝滯,此時身體之壯健,精神之增加,較之未練時,可添至數倍,但不可近色。尤其防止遺精滑精等癥。
?
防止遺精滑精等癥第一先防意淫。意淫者,見色動心之謂也。人之腎火,不能自動,而最易被動。腎火譬如電燈,心意譬如開關,若心意不動,如電燈開關未開,電燈決不能亮。若將開關一開則電燈立刻大明也。電燈之光將開關一閉,電燈立刻熄滅并不留絲毫電在電燈內。心意之引動腎火,其速度與電燈和開關無異。不過心意引動腎火后,心意雖立即撥正而伏火已潛腎臟中,故人日間動了意淫,引動腎火,到了夜間則有夢遺滑精等癥發(fā)生。所以在練功期間,見了美色尤物當視作敗功之魔,畏之避之唯恐不速也。
第二須清心寡欲。練功時固宜守中純固,一塵不染。即辦公之暇休息之時,也當調勻呼吸,排除一切雜念。一如老僧入定。但時間不論多寡,五分十分均可任意,不必拘泥。本社學院老人居十分之三,少年中年居十分之七。而初期三月功之進步,老年與中少年相較,竟出乎意料之外,蓋少年氣血方剛,銳進之志非老人所及。而調查成績,年少人功之進步反大半不如老年人之迅速。其故何也,老年人能清心寡欲,少年人血氣未定,易動色欲。腎關不固,氣血雖旺駕馭力薄。此少年人功之進步所以反不能及老年人。余故詳論其原因,以及治療方法。凡我社學員幸勿河漢視之。
?
論法輪自轉
法輪自轉是摩擦胸腹,令胸腹之氣調勻,使氣各自歸經。猶法輪納入軌道,自然轉動也。揉功能令氣聚而不能令之散。槌功能鼓發(fā)清陽而不能令之調勻。故用法輪自轉以濟二者之不適,此內功之所以無流弊也。
?
論叩齒
叩齒者,上齒下齒相碾也,三十六通者,即三十六碾也。齒為骨之余,叩之能令筋骨堅壯,關節(jié)舒適。并能鎮(zhèn)心神,疏風邪,也為內功不可忽略。唯早晨腎宜動,故宜叩齒。夜間腎宜靜,故不必叩齒。
?
論咽津
津即涎。口中液也。為人身之精華。咽之能滋補五臟,消滅相火。凡行揉功過重過快,致動內火者,只需靜坐咽津。日行數次,每次咽津十余口,則內火自消。
第六章 行功程序
此內容采用1987年氣功雜志王斌投稿內容。王斌師從莊欣榮弟子林泳裳。
本文出自氣功雜志1987年3月刊和中華氣功精選第一冊。王版只寫到180日結束。后續(xù)則加上莊版部分內容。
?
第一日至二十日行功法:
每日清晨,于空氣清新處行呼吸咽氣。咽氣畢,回至室內.坐在椅子上,閉目冥心,調勻呼吸(不必盤腿隨意端坐即可),以一掌按大腹上(臍上為大腹,臍下為小腹),手掌邊離臍約半寸。行揉功時,手掌順轉,掌與腹之皮肉粘著同時順轉。自右起,向上推,轉往左,轉向下,仍回至原起處為一轉,即順時針方向。初練時,宜輕宜慢,調勻勿亂,方為合法。右手疲勞后可換左手,兩手更換,可不致乏力。揉時意念專注所揉處,覺腹中之氣,隨掌旋轉,則精氣神自然匯聚掌下,功力進步必然迅速。(參考圖說)。
初練二十日內,揉10分鐘為度。揉畢,叩齒36通。然后將口中津液用力咽下,以意送入丹田,呼吸5次后,再咽一口;覺津液入丹田后,接行法輪自轉,即順時針旋轉,(參考圖說),每5轉后,逐漸放大半徑,共放大7次,最后范圍是上近鎖骨,下近臍處,全部摩畢共36轉,靜坐片刻,呼吸20次,早上練功畢。之后行動可隨意。晚上練功唯不必咽氣、叩齒為異,其余練法均與之相同。
?
練功時間 不能在早飯后,需在早飯前。煉后即可操作進食。晚功最好也在飯前行之。如不能則在晚上九時舉行。不過食后一小時內,任何功夫都不能煉。請切切注意!
?
翔九注? 功畢練太極拳一遍有奇效。
?
二十一日至三十日功法:
練至二十日,積氣漸多,氣海漸覺寬人,所揉之處用氣努之漸覺有力,是其驗。此時除行揉功外,須加行搥功。其法是將綠豆2斤,用青布(如卡其布等堅固柔軟布料均可)包成圓球狀,用帶扎緊,輕輕搥打原行揉功部位200下。初搥時越輕越妙,切勿重槌致痛,有礙功力進步,切記為要!除加入搥功外,其余練法均與以前相同。晚上練功也與以前相同。
?
三十一日至四十五日行功法:
練至三十日,揉搥用力努之,已漸堅硬,是其驗。仍照前法,氣方凝固,唯行揉功,搥功之力均可漸漸加重,但勿過重。
?
四十六日至六十日行功法:
練至四十五日,揉搥處氣已凝固,用氣努之,較前更堅硬有力。原揉搥處揉轉300次,隨后用左手揉其右旁60次,再用右手揉其左旁60次,揉法同前,參考圖說,用力視功力淺深而定以后逐日加揉10次,直至200次為止。揉畢,用綠豆包向中部堅硬處搥200下,用力視抵抗力之強弱而定。搥畢,行法輪自轉。其余練法與以前同。
?
六十一日至七十五日行功法:練至六十日,腹中部揉搥已久,肌肉漸隆。此時綠豆包搥打有嫌太輕,包內加入小圓石125克,方能得力,均勻搥100下后,左右各搥50下。然后行揉功,部位是新展開的左右(圖一),揉法同前,每旁60次,逐日加揉10次,直至200次為止。其余練法與以前同。
七十六至九十日行功法:練至七十五日,當中三處行揉搥功功力漸深后肌腠結實,氣已充沛,精神振奮。此后自中及兩旁的五處,每處揉200次。然后以一掌按胃脘上(以中脘穴為中心),輕揉60次,逐日加揉10次,直至200次為止。揉畢,仍在原五處行搥功,綠豆包內再添加小圓石125克,由中搥起。均勻地搥至左側腰止,又從中搥至右側腰止,約20~30次為一遍,共搥十啟遍,其余練法與以前同。
九十一日至—百零五日行功法:臍上五處更為結實,胃脘處肌腠隆起,以上五處各揉100次后,加揉中脘左右各一處,方法同臍上左右揉時,每處揉50次,逐日加揉5次,直至100次為止。接行搥功,臍上處仍由中向左腰眼、右腰眼搥打,共十遍,再胃脘處搥打50下。其余練法與以前同。
一百零六日至一百二十日行功法:臍上五處,由中及左、右、更左,更右,依次行揉60下。然后于胃脘三處,由中及左、右,依次各揉50次,再向旁開的左、右二處各揉30次,以后逐日加揉2下,直至50次為止。
揉畢行搥功,臍上五處之搥法與前十五日同。胃脘上五處搥法與臍上五處槌法同,每處搥200下,力量由輕逐步加重。綠豆包再加小圓石125克,連前共375克。其余練法與以前同。
一百二十一日至一百五十日行功法:練至120日,心下臍上的內氣漸漸充滿,肌腠結實,以手撫摸,感覺皮膜厚軟,光潤細膩,用氣努之,更為有力。此時腑氣雖充,臟氣尚弱,宜注意引氣入骨入臟。由此以后的練法,男女有別。
男子練法:臍上五處及胃脘五處,依次各揉40次,再于胸正中(膻中)及其左右各兩處共五處,每處各揉20次:揉畢行搥功,綠豆包中小圓石再添125克,滿500克。先搥臍上五處十遍,接著胃脘五處也搥打十遍。其余練法與以前同。
女子練法:其余練法與男子同,唯行功于乳房部與男子異。練至兩乳時,在乳頭及乳周圍輕輕揉之,以后隨練功進步,緩緩加重;揉畢,再用手輕拍之。一月后,揉拍之功漸深,用綠豆包500克輕輕搥打;力點要勻勻密密,力量隨練功進步而加重。
一百五十一日至一百八十日行功法:練至—百五十日,引氣入骨入臟已略有門徑,但未暢達。此時乃內外功之分界,切不可提過重之物,或拳打足踢。練時臍上五處.每處各揉30次,脘腹及當胸共十處,每處各揉20次。再移掌心上頸下,由中及左右兩腋下,分五處,每處扦揉30次。揉畢行搥功,臍上、脘腹、當胸,頸下行槌法如前,每一橫位各搥十遍。揉搥之力均須適合于身體抵抗力,切勿驟重驟輕,忽快忽慢。女子練時仍是乳房處行功有異,如前所述。
一百八十日后行功法:功滿一百八十日,所練之氣逐漸向骨中輸送,此為內壯功立基之時.神力萌芽之日,不僅酒包坷種所當避忌,即努拳引重,擊掌踢足,也在禁忌之例,待行功363日后,則飲酒用力均無妨礙。練至半年時,搥打用的布袋內每半月加小圓石100克,小圓石—直加至1000克。在每月加石時清除碎粉末,加入同樣重量的綠豆。在行槌功5遍后,再用酒瓶形狀的木搥,也同樣地在前身二十處密密地搥打2遍。
一百八十日至一百九十五日行功法
功滿180日,前胸二十掌地方膜雖尚未堅韌,然已一齊騰起,清陽之氣已經充沛。 接著是引氣上肩,項及腦后,逐步開展背部功。其法從肩與胸分界之軟凹處一直向上轉上頸項直至玉枕骨旁,共分六掌,左右都須練功。每掌揉20次,然后行槌功。路徑一致。從軟凹處到玉枕為一遍,如此五遍。左右各打。
一百九十六日至二百十日止,從玉枕骨至背上第一節(jié)止共三掌地方由上而下每掌揉20次,槌也由上而下均勻密密輕打五遍。
二百十一日至二百四十日止,添加背功,背功分七行,自背脊第一節(jié)起一直輕輕打到褲腰帶處止,為第一行。背脊左右各三行同樣練法。注意只可由上而下不可反。打時如有脫漏一兩次只能忽略不可補打反正氣滯,無益反而有損。切記。
背上本須揉功,講義中只有槌功只因練功者不能自揉。如讓人代揉恐不妥所以只用槌功。背部沒有揉功直接槌功,抵抗力非常柔弱,此外多是要穴。所以重打多有危險。初練背功一個月內只可用豆袋輕輕槌打,之后膜已漸起可用豆子和石子各一半槌打。初用豆子和石子各一半時候需量力而行切不可任意驟重。
背部槌打讓人代槌最為穩(wěn)妥。因其手勢順,氣力均勻。如不能則按照圖自行練習逐步加重。
自一百八十日起,前胸二十掌地方只需槌功不必揉矣。如果以前揉功不足,閑暇按照補功法補足即可。
二百四十日至三百日行功法? 早起服藥呼吸咽氣叩齒畢,行法輪自轉,令所咽之氣均布前胸,然后石子包槌,將前胸二十掌位置先后次序按照前法槌打三遍。換木槌打一遍。槌打結束行法輪自轉。坐下調勻呼吸,將肩頸玉枕骨及背上第一節(jié)止共九掌位置,每掌揉15轉,之后用石子包依次槌打,左右各打三遍。結束行背功。背功用豆槌,從上到下七行依次打畢,然后接著打背下部,也分七行。自褲帶處起第一行到至尾閭止,七行依次打完為一遍,共打五遍。打畢坐下調勻呼吸,默數二十息后起身做事。夜功與早功同,不須服藥咽氣叩齒。
功滿三百日,前胸二十掌地方,氣已充滿,膜已堅韌,槌打時覺胸腹較前更覺堅實,此時肩功項功以及背之上下兩部,清陽之氣漸次充盈,膜也漸次騰起。槌打時抵抗力也已不弱。唯督脈任脈往來之路尚未貫通,氣尚不能任意在體內周轉,故此須接行下步功,使任督之氣練至流通無礙,則人之渾身之氣運轉無往不靈,功效便可日新月異。
三百零一日至四百五十日行功法
早晨起身,服藥畢,端坐練習下部功。下部功之各種法則及前后順序在后詳述。依次練畢,起身行呼吸咽氣法。咽氣畢行一個法輪自轉,令前胸之氣勻順,后用石袋將前胸二十掌地方,仍照前法槌打五遍,換用木槌,槌打五遍。槌畢,仍行一個法輪自轉。然后將肩胸交界軟凹處第一掌起,至背脊第一節(jié)止,左右肩勁,玉枕骨及后頸共十五掌地方,根據抗擊打力度強弱,用石袋槌打五遍,后換用木槌槌打三遍。打畢,接行背功,仍照前法分七路,從上部當中一行脊柱第一節(jié)起,一直打到尾骨止。后依照七行依次打畢為一次。共打五次。功畢,調勻呼吸,叩齒三十六次。將口中津液分三次咽下,意送丹田,靜默數20呼吸,則早功畢。夜功與早功同,但不服藥咽氣叩齒。
此外,每日閑暇,可將前胸二十掌地方,及肩頸后頸等十五掌地方,每掌補練揉功二十-三十轉更好。
此外除了下部功、打手功、頸部功、頭部功和小腹功.還可兼練其他多種功法,如運勁功、聽氣功、大力運氣功等等。練至六百三十日,搥胸包內之石子,可漸漸加重至1500克。七百二十日時,內外臟腑之氣已充沛堅實;胸腹鼓氣后,用石子綠豆包猛搥,非但毫無痛楚,反而嫌輕。此時可將包內小圓石取出125克加入鐵彈子250克,以后每間隔1個月,作此一番調換。至包內已全為鐵彈子,有3500克重,猛槌胸腹時,尚覺抵抗力有余,則胸腹之功告成。若能繼續(xù)鍛煉,則身體成鋼筋鐵骨,并非虛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