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奇遜AA12自動霰彈槍

(圖文資料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應一位粉絲的請求,本期UP將為大家介紹AA12自動霰彈槍。

在1972年,美國槍械設計師麥斯威爾·艾奇遜(Maxwell Atchisson)研制了一種12號口徑的全自動霰彈槍。當時他根據(jù)越南戰(zhàn)爭的經(jīng)驗,認為諸如在東南亞所常見的那種叢林環(huán)境中,滲透巡邏隊的尖兵急需一種近程自衛(wèi)武器,其火力和停止作用應比普通步槍大得多,又要瞄準迅速。當時許多滲透巡邏隊的尖兵是使用泵動霰彈槍的,但射速慢,容彈量低。而艾奇遜自動霰彈槍適合在像城市街道或叢林一樣的近戰(zhàn)環(huán)境,它能在伏擊、房間清除和其他類似戰(zhàn)斗情形下提供強大的近程火力。

艾奇遜采用了在霰彈槍中很少應用的自由式槍機,但為了抵消射擊時的后坐力,槍機本身很重(1.4kg),且采用開鎖待擊的方式。艾奇遜還采用了特別長的后坐行程,也有助于降低后坐力和射速。該槍可選擇半自動或全自動的射擊方式,用可拆卸的5發(fā)單排盒形彈匣或20發(fā)彈鼓供彈。為了把沉重的彈鼓掛牢不至于在后坐期間震掉下來,在握把前有一個大型的護圈作為彈匣支撐體,護圈前與彈匣后有配對的定位槽。

在1970年代后期至1980年代初期,艾奇遜重新設計了槍機、后坐系統(tǒng)和保險機構。為了能發(fā)射威力更大的強裝鹿彈或那時候剛推出的軍用鋼矛霰彈,他改用導氣式操作系統(tǒng),導氣裝置在槍管上方,閉鎖裝置為機頭上一塊上下擺動的閉鎖卡鐵。在槍機在閉鎖位置時,閉鎖卡鐵向上擺動進入槍管內閉鎖。發(fā)射后,導氣活塞壓迫機框后坐、旋轉,使閉鎖卡鐵向下擺動打開槍機,然后槍機組件進行后坐和供彈的射擊循環(huán)。
槍托和機匣也重新設計,現(xiàn)在機匣、槍托和護木被做成一個整體,由左右對稱的兩半裝配起來。新的設計保留了長后坐行程,而且依然開鎖待擊。艾奇遜用自己的名字把這種自動霰彈槍命名為“艾奇遜突擊-12”(Atchisson Assault-12),簡稱AA-12。

AA-12采用與M1928湯姆森沖鋒槍類似的頂部拉機柄,有一個延長段充當防塵蓋,防止異物通過拉機柄槽進入機匣內。射擊時,拉機柄不隨槍機運動??炻龣C柄在槍的左側,右手扣扳機時拇指可方便地操縱快慢機,現(xiàn)在正設計左右手都能操作的雙面快慢機柄。
AA-12的基本設計為18英寸(約457mm)槍管,原本還設計有一種用于室內近戰(zhàn)的16英寸短槍管型,但當美國軍方一個特種單位詢問能否提供14英寸槍管型時,杰里·巴伯兒干脆重新設計導氣孔并使用更短的13英寸(330mm)槍管,這種型號被稱為CQB型。

AA-12的準星和照門各安裝在一個鋼制的三角柱上,結構簡單。準星可旋轉調整高低,而照門通過一個轉鼓調整風偏。設計中采用兩種形式的鬼環(huán)瞄準具(注:即把覘孔直徑放大的近戰(zhàn)用瞄準具,常見于霰彈槍上),其中一種外形為“8”字形的雙孔照門,另一種是普通的單孔照門。目前的AA-12樣槍上沒有導軌系統(tǒng),MPS公司打算將來會增加導軌接口以方便安裝各種戰(zhàn)術附件,例如各種近戰(zhàn)瞄準鏡、激光指示器或戰(zhàn)術燈等。
供彈具與麥斯威爾·艾奇遜最初的設計類似,為8發(fā)盒形彈匣和20發(fā)彈鼓,但作了改進以增加供彈可靠性。目前正計劃設計一種32發(fā)容量的彈鼓。彈匣/鼓的固定方式類似于湯姆森沖鋒槍,彈匣/鼓后面有兩條定位槽,與握把護圈前面的兩條定位槽對應。彈匣釋放鈕在扳機護圈的右側,食指壓下釋放鈕就能取出彈匣/鼓。

美海軍陸戰(zhàn)隊已在位于匡提科的海軍陸戰(zhàn)隊戰(zhàn)斗實驗室對AA-12所用的高爆霰彈和破片殺傷霰彈進行了多次試驗。試驗結果令美海軍陸戰(zhàn)隊感到滿意。在下一輪試驗中,將有3支AA-12送到駐伊拉克的美海軍陸戰(zhàn)隊作戰(zhàn)分隊進行實戰(zhàn)試驗。

看到這里,大家對于AA12自動霰彈槍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