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個書法專業(yè)術語之(三),不可不知
41.一筆書
書法術語。指草書文字間自始至終筆畫連綿相續(xù),如一筆直下而成,故名。漢代張芝首創(chuàng)。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稱:“王獻之能為一筆書,陸探微能為一筆畫。”

42.顫筆
亦稱“戰(zhàn)筆”,書法術語。用筆的一種技法,因筆畫呈顫動狀,故名?!缎兔孀V·花鳥三》載:“唐希雅初學李氏錯刀筆,后畫竹,乃如書法,有顫掣之狀?!?/p>
43.懸針
書法術語。書寫直畫下端尖銳,如針之倒懸,故名。與垂露為兩種形體。馮武(簡緣)《書法正傳》稱:“將欲縮鋒,引而伸之,須要首尾相等。但鋒尖耳。不可如鼠尾。又按古人只有垂露一法,懸針始于《蘭亭)‘年’字。后人遂以為法。”
44.垂露
書法術語。書寫直畫的一種形態(tài)。其收筆處如下垂露珠,垂而不落,故名。具有藏鋒的筆勢,不同于“懸針”。唐代孫過庭《書譜》稱:“觀夫懸針垂露之異?!?/p>
45.護尾
書法術語。用筆的一種技法。指行筆至筆畫尾部而反收其筆鋒。護尾與藏頭的用筆方法,筆勢逆入而反收,逆則強健得勢,收則顯示筆有余力。北宋米芾“無垂不縮,無往不收”的論點,即從“護尾”擴展而來。
46.逆入平出
書法術語。筆畫起落筆和出鋒收筆的一種用筆技法。逆入,指起筆時,筆鋒要朝書寫筆畫的反方向入紙,隨即轉鋒行筆,以達到“藏鋒”于點畫之中,均勻地萬毫齊力,平鋪紙上形成中鋒運筆的勢態(tài)。平出,指筆畫至末不收,勢盡出鋒,回腕空收。
47.疾澀
書法術語。用以對筆勢的評述。筆勢由用筆的速度快慢、力度強弱、筆鋒順逆諸因素產生。疾筆求其勁挺流暢,澀筆求其凝注渾重。清代劉熙載《藝概·書概》稱:“古人用筆,不外‘疾’、‘澀’二字。澀非遲也,疾非速也。以遲速為疾澀,而能疾澀者無之。”
48.方圓
指字的用筆和形體上相反相成的兩個方面。方中寓圓,圓中有方,既有矛盾,又能統(tǒng)一,才能獲得良好的藝術效果。若“舍方求圓,則骨氣莫全,舍圓求方,則神氣不潤。故方圓也可用來評價書法藝術的優(yōu)劣。
49.燕尾
指章草中的一種波法。如神龍本《蘭亭序》“欣”字右下半的“人”,其狀似燕之尾,故名。前人將隸書橫畫出筆的挑腳比喻為燕尾。
50.柳穿魚
書法術語。比喻應用啄法的短撇。如形、影、彤、彬諸字,其右側的豎三撇,須有仰、平、覆三種有變化的筆勢,似三條小魚,用柳枝穿連起來,故名。

51.激石波
書法術語。用筆時平捺稱“波”,激石者指字之捺筆似水之自泉口流出遇石激而涌過。這種捺筆稱為“激石波”。如《蘭亭序》“欣”字捺有章草筆意者即是。
52.牽絲
書法術語。亦稱“游絲”、“引牽”、“引帶”,指書寫點畫時由于筆勢往來留存于先后筆畫之間的纖細筆道。纖細如發(fā)絲,挺健俐落,起有上呼下應、意氣周流的作用,可以表現(xiàn)出書家功力。
53.一波三折
書法術語。用筆時平捺稱“波”,一波三折,指凡寫捺筆要三次轉換筆鋒。經過三折之后,筆畫才波發(fā)矯健。北宋黃庭堅晚年的書法具有明顯一波三折的特點。
54.一筆三過
書法術語。指每作一點畫雖微如黍米,皆須三折筆鋒,始得完成。其法:落筆藏鋒為第一折;提筆轉鋒頓挫引筆為第二折;回鋒收筆為第三折。作書忌順筆平拖,而點畫經過三折,始能圓滿渾成。
55.過折收縮
書法術語。運筆過程中的一種技法。過折,即指每畫一波,常三過折筆的意思;收縮,即北宋米芾“無垂不縮,無往不收”說之略稱。運筆切忌直來直去,缺乏內含。
56.萬毫齊力
書法術語。指作書時非但主毫要絲絲得力,而且要調動副毫的作用,使筆毛一無扭結地聚結運動。這樣寫出的點畫才力量彌滿,圓健得勢。南朝梁王僧虔《筆意贊》:“剡紙易墨,心圓管直,漿深色濃,萬毫齊力?!?/p>
57.內擫(yè)外拓
書法術語。內擫,指意在收斂的筆勢;外拓,指意在縱放的筆勢。后人用內擫外拓來區(qū)別二王書跡,很有道理,說“大王(王羲之)是內擫,小王(王獻之)則是外拓。試觀大王之書,剛健中正,流美而靜;小王之書,剛用柔顯,華而實增?!?/p>
58.屋漏痕
書法術語。比喻用筆如破屋壁間之雨水漏痕,其形凝重自然,故名。唐代陸羽《釋懷素與顏真卿論草書》載:顏真卿與懷素論書法,懷素稱:“吾觀夏云多奇峰,輒常效之,其痛快處,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又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鳖佌媲渲^:“何如屋漏痕?”懷素起而握公手曰:“得之矣!”
59.折釵股
書法術語。比喻用筆的一種技法。釵原系古代婦女頭上的金銀飾物,質堅而韌;后被借以形容轉折的筆畫,雖彎曲盤繞而其筆致依然圓潤飽滿。南宋姜虁《續(xù)書譜》稱:“折釵股者,欲其屈折,圓而有力?!?/p>
60.錐畫沙
書法術語。比喻用筆的一種技法。以錐子劃沙,起止無跡,具有“藏鋒”的效果,而兩側沙子勻整凸起,痕跡中正,形似“中鋒”,故用錐畫沙以比喻書跡的圓渾。唐代褚遂良《論書》稱:“用筆當如錐畫沙?!彼未S庭堅稱:“如錐畫沙……蓋言鋒藏筆中,意在筆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