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打敗它,要么被他們打敗。
在我看來秋元康有兩個用意:其一,5期生來之前乃木坂飛鳥當(dāng)?shù)溃w鳥是正統(tǒng)第一位繼承人,反派代表人物在都已經(jīng)畢業(yè),乃木坂第一次出現(xiàn)了選拔組、under組的和諧,而且表現(xiàn)為under組依然如故,而原本應(yīng)該反派的一點都不反派,原因除了反派代表沒有繼承人外還因為三期生的集體under化蛻變,乃木坂有一種全體under化的傾向,這固然和諧,但是缺少了戲劇性的沖突。如果這種傾向發(fā)展下去,那么最終under也會退化,最終乃木坂也會隨著under的退化而變得平庸。其二,既然缺少反派,那么秋元康就人為的制造一個反派出來,這也就是他作為制作人的職責(zé)了。
所以,未來要么打敗反派,要么被反派打敗。打敗反派不一定要把人打跑了,還可以是讓她染上己方的顏色。被打敗也不一定就是散伙,也可以是失去自己的顏色。


這是新單表演時一個意味深長的長鏡頭,鏡頭沒有拍攝任何成員也沒有拍攝舞臺主體,而是被紅色染紅的乃木坂標(biāo)志由遠(yuǎn)拉近的鏡頭虛焦鏡頭,空氣中似乎還因為高溫而出現(xiàn)了亂流,仿佛什么在燃燒。
-
所謂不破不立,正如我早就說過的,井上小百合的畢業(yè)也意味著乃木坂劇情的完結(jié)。不只是正方失去了主角,反方也同樣失去了重要主角之一(指白石麻衣)。這使得乃木坂前25單重要歌曲集的劇情無法繼續(xù)在舞臺上上演,變成了“她們只是在唱著歌跳著舞”,失去了象征性和儀式感的乃木坂l(xiāng)ive“再這樣下去可真的不行了”。
雖然讓誰來做反派主角都可以,但是以當(dāng)下這兩年的乃木坂來說,總總情況疊加在一起使得它既沒有塑造反派的機(jī)會也缺少這種人的出現(xiàn)——因為總不能“突然就逼著某個成員去做大反派吧”,得給個合理的理由。乃木坂缺少這樣的理由,直到5期生招生開始:秋元康不單要找到適合做乃木坂的5期生,還要找到不適合做乃木坂的5期生,這樣秋元康才能繼續(xù)寫故事。
-
注意到我的標(biāo)題了嗎?要么被它打敗,要么打敗他們。它、他們指什么?
它指的是偏見。什么偏見?那種認(rèn)為選拔組就高高在上代表這乃木坂的偏見。為什么說這是偏見?因為選拔組定義就是“每一次新單曲(所謂新單曲指連同表題曲一同發(fā)表的若干新歌,往往也包括無vocal伴奏)發(fā)表,從組合里選出若干名成員去表演表題曲(其實表題曲對于歌手而言沒有任何特別的地方,就是用一首歌來宣傳一同發(fā)售的幾首歌而已),因為和”宣傳”有關(guān),所以它就變成了一種“露臉的資源”,為乃木坂宣傳的同時也有了宣傳自己的功用。這種附加屬性演變成一種利益分配,因利益而產(chǎn)生的偏見就是:獲得利益的人一定是“強(qiáng)者”——這種在世俗中通行的經(jīng)驗論。
他們指的是飯群。因為帶有這種偏見的人是他們。他們雖然是顧客,但是反過來也是舞臺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回應(yīng)與揮應(yīng)(揮動應(yīng)援棒)影響著乃木坂歌曲集的世界觀。所以要么被它打敗,要么打敗他們。
在過去,乃木坂曾經(jīng)打敗過他們,戰(zhàn)勝過它,于是才有了乃木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