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軼事】悠悠報國心,困境逆生長——揮筆救國徐悲鴻

小學四年級的語文課本中錄有關(guān)于徐悲鴻的故事,課文中他與歧視中國人的外國學生對峙,維護國家的言語看得大家熱血沸騰,他的故事還被改編成電視劇、電影。大家對徐悲鴻最大的印象就是畫馬,但你可能不知道他為何畫馬,不知道他曾經(jīng)為了抗日出國賣畫,不知道毛主席將他挽留在北京,不知道他為烈士遺孤捐贈天價巨款,不知道沒有背景的他付出了多少努力,今天中藏嘉禾帶您走進愛國巨匠徐悲鴻先生的故事。
中藏嘉禾帶您了解更多名家軼事

徐悲鴻(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江蘇宜興縣人,家境貧寒,他九歲隨父親學習書畫,10歲時就能幫父親填彩,敏而好學的他小小年紀就有了堅實的繪畫基礎(chǔ),13歲是現(xiàn)在的孩子剛上初一的年紀,他就隨父親背井離鄉(xiāng)輾轉(zhuǎn)各地賣畫,二十歲時他在友人的幫助下考入法國天主教會主辦的震旦大學,貧困的日子雖然艱苦,但徐悲鴻始終堅持著自己的繪畫夢想。




1919年在北洋政府的資助下,徐悲鴻赴法國留學,他考入巴黎國立美術(shù)學校學習油畫、素描。勤奮的他很受老師器重卻也遭到了嫉妒,那日一個學生直接對徐悲鴻說道:“中國貧窮落后,是東亞病夫,你們中國人就是去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這句話徹底將徐悲鴻的怒火點燃,他義正言辭地回應(yīng):“那從今天起,我代表中國,你代表你的國家,我們打個賭,看誰畢業(yè)的時候在繪畫上更有成就?誰輸了,誰就當著全校師生的面認錯。”那個外國學生輕蔑地接下了這個賭約,自此徐悲鴻變得更加廢寢忘食,那時的他住在一個小閣樓中,每頓飯僅有兩片面包,錢全部省下來買繪畫工具,他跑到巴黎博物館不停臨摹,沒日沒夜地學習,畢業(yè)時徐悲鴻成績極其優(yōu)異,他的作品展出后也轟動了畫界,那名瞧不起中國人的學生不得不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向徐悲鴻道歉,同時也表示要向徐悲鴻學習。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戰(zhàn)火連天,日本人在中國發(fā)動了一系列慘絕人寰的屠殺,徐悲鴻憤慨至極,那個時期他創(chuàng)作了《會師東京》、《雄獅側(cè)目》、《田橫五百士》、《愚公移山》等諸多優(yōu)秀的作品來鼓舞抗日精神,而他筆下時常出現(xiàn)的馬是精神抖擻和意氣風發(fā)的表現(xiàn),也是他內(nèi)心真摯的愛國情懷,他希望通過畫作呼應(yīng)人們內(nèi)心的抗爭精神。








1939年徐悲鴻來到新加坡舉辦籌賑作品展覽會,他帶著自己的作品以及花費大量資金精力征集而來的畫作千余幅籌款,捐款100法幣可得他的作品一幅,捐200法幣可指定內(nèi)容請徐悲鴻再畫一幅,歷盡艱辛舉辦的展覽十分熱鬧,從早到晚前來的人絡(luò)繹不絕,據(jù)說當時新加坡二十個人里就有一個人參觀過徐悲鴻的畫展,徐悲鴻此間多么忙碌勞神可想而知,他每日都從早到晚應(yīng)接不暇。最后他將籌得15398元9角5分法幣巨款一分不差地捐贈回國,作為廣西抗日第五路軍陣亡烈士遺孤的撫養(yǎng)費用,1940年,他又前往印度講學,此間心系祖國的他又開展了籌賑活動,經(jīng)過一個月的努力,他的畫展順利展出,并再次向祖國匯去了賑款。





解放戰(zhàn)爭期間,當時的南京政府不斷給學界人士施壓,他們直接給徐悲鴻送了兩張機票,強迫他去往南京,徐悲鴻甚至受到了子彈恐嚇,徐悲鴻一人的去留關(guān)乎一大批學界名流及青年學子的方向,德藝雙馨的徐悲鴻一直影響著學生和畫界,齊白石傅抱石李可染等國畫界泰斗均受過其幫助提攜。毛主席和周總理托人帶話過去,希望徐悲鴻留在北平,徐悲鴻自然也選擇留了下來,這個決定影響了一大批學界人士和藝專的學生,徐悲鴻先生去世時,毛主席親筆寫信慰問了徐悲鴻先生的妻子廖靜文,他囑咐送信人:“要告訴廖靜文同志,一定要她把徐先生遺下的幼小兒女好好撫養(yǎng)成人?!?/p>
徐悲鴻先生一生大多數(shù)時間都處在動蕩時期,沒有強大的經(jīng)濟支撐的他不知付出了多少努力,他妙手丹青,他赤心報國,他揮動畫筆為國募捐,他是大義書畫巨匠,他的作品以及他的精神將永傳于世,影響一代又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