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電子電路快100倍!造新一代光學器件只需兩分鐘!

光學電路將徹底改變許多器件的性能。它們不僅比電子電路快10到100倍,而且耗電量也少得多。在這些電路中,光波由被稱為超表面的極薄表面控制,超表面可以集中光波并在需要時引導光波。

這些超表面含有間隔規(guī)則的納米顆粒,可以在亞微米波長范圍內調制電磁波。Metasurfaces可以讓工程師們制造出柔韌的光子電路和超薄光學器件,應用范圍從柔韌的平板電腦到具有增強光吸收特性的太陽能電池板。它們還可以用來制造靈活的傳感器,直接放置在病人的皮膚上,例如,用來測量脈搏和血壓或檢測特定的化合物。

問題是,使用傳統(tǒng)方法光刻創(chuàng)建元表面是一個非常講究的過程,需要幾個小時,而且必須在潔凈室中完成。但是來自光子材料和光纖設備實驗室(FIMAP)的EPFL工程師們現(xiàn)在已經開發(fā)出一種簡單的方法,可以在不需要潔凈室的情況下,在幾分鐘內(有時甚至是在室溫下)制造出它們。EPFL的工程方法學院生產的介電玻璃元表面可以是剛性的,也可以是撓性的,其研究成果發(fā)表在《自然納米技術》上。
把弱點變成優(yōu)點
這種新方法采用了流體力學中已經使用的自然過程:脫水。當材料的薄膜沉積在基體上并加熱時,就會發(fā)生這種現(xiàn)象。熱量使薄膜收縮并分裂成微小的納米顆粒。該研究的主要作者、FIMAP的負責人法比安?索林說:在制造業(yè)中,除濕被視為一個問題。通過這種方法,工程師們第一次能夠創(chuàng)造出介電玻璃的超表面,而不是金屬的超表面。介電超表面的優(yōu)點是,它們吸收的光很少,折射率很高,因此可以調節(jié)通過它們傳播的光。為了構建這些元表面,工程師首先創(chuàng)建了具有所需架構的基體紋理。然后在只有幾十納米厚的薄膜上沉積了一種物質——在這種情況下是硫族玻璃。

隨后加熱基質幾分鐘,直到玻璃變得更加流體化,納米顆粒開始按照基質的紋理大小和位置形成。這種方法非常有效,它可以用幾層納米顆?;蜷g隔10納米的納米顆粒陣列生成高度復雜的超表面。這使得metasurfaces對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非常敏感,比如檢測到即使是非常低濃度的生物制品。這是第一次用濕法來創(chuàng)造玻璃超表面。其優(yōu)點是,超表面光滑而有規(guī)律,可以很容易地在大的表面和靈活的基底上生產。


博科園-科學科普|研究/來自:?洛桑聯(lián)邦理工學院
參考期刊文獻:《Nature Nanotechnology》
DOI: 10.1038/s41565-019-0362-9
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