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航拍中國》之甘肅篇筆記~

挑戰(zhàn)當一下課代表,部分有刪減
1.甘肅位于中國西北,黃河穿越蘭州,一南一北的山脈擠壓出一條約1000公里的狹長走廊。
2.甘肅中部黃土高原。這里曾是廣袤的水面,風帶來沙塵淤積在水中,形成黃土高原。
3.峽谷中的黃河石林。過去的湖水隨著地殼的抬升水位下降,松軟的泥沙被河水帶走,河谷兩側(cè)堅硬的砂礫巖卻屹立不倒。石林一般是由可溶于水的石灰?guī)r形成。
4.龍灣村與外界的通路,一是峭壁上的羊腸小道,二則是乘坐羊皮筏子(旅游項目,古稱”革船")。
5.西北高原上,黃土層面積較大的平坦地形被稱為“塬”,董志塬面積極大,平坦而細膩的黃土層讓這里成為中國農(nóng)耕文明的發(fā)源地之一。每年八月到十月,是董志塬降雨最集中的時期,傾斜的坡度讓這里的水土極易流失,莊浪人選擇修建梯田來保持水土(莊浪梯田)。
6.發(fā)源于青海的洮河匯入黃河,隨即沾河與黃河交匯,成為名副其實的黃河。
7.蘭州城區(qū)。蘭州城西漢建立。中山橋是第一座跨越黃河兩岸的鐵橋(1906年由外國制造)。
8.2014年,蘭州西站正式啟用,蘭新高鐵需經(jīng)歷強風肆虐,溫差大。
9.阿萬倉濕地草原。世界上大半牦牛在中國。牦牛在草原上從夏季放牧到冬季。牦牛喜歡群體生活,謦惕性極強,牧民放牧時常與牦牛保持適當?shù)木嚯x。
10.瑪曲濕地支流極多,水量極大。地下則是厚達數(shù)十米可以蓄水的泥碳層,瑪曲濕地把大量的地上與地下的蓄水釋放給尚顯弱小的黃河。黃河在甘肅,青海,四川三省交界的地方形成一個大大的彎曲,滋養(yǎng)出草原特色馬種河曲馬。
11.夏季的尕海是鳥類天堂,黑頸鶴是世界上唯一在高原生活的鳥類。
12.扎尕那村莊風景絢麗。
13.草原上的盛會鍋莊舞大賽
(圍成圓圈唱歌跳舞)是藏族比賽。
14.甘肅隴南與四川相鄰(成語“得隴望蜀”,濕潤)。
16.麥積山的懸崖上的洞窟,有大量塑像和壁畫,為了開窯石窟,古人在崖壁上鑿石孔搭棧道。東崖大佛在唐代地震后重建。
*(四大石窟是以中國佛教文化為特色的巨型石窟藝術景觀,掖照石窟建造年代依次為甘肅敦煌莫高室、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岡石富、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17.崆峒山是中國道教的發(fā)源地之一,山上有道觀,佛廟和講學地等。
18.河西走廊。祁連山脈北側(cè)是一條地理大通道:“河西走廊”,烏鞘嶺是河西走廊的起點,有常年大風和嚴寒。同樣遇到阻礙的還有來目南方的暖濕氣流,這斷絕了河西地區(qū)獲得大規(guī)模降水的可能。
19.涼州攻鼓子
20.馬蹄寺以石窟而聞名,將洞室連在一起的是開窯于巖壁內(nèi)的角道,角道又陡又窄,想要登頂極為因難。
21.(七彩丹霞)
成因:漫長的地質(zhì)演變讓曾經(jīng)的湖底變?yōu)樯綆n,湖淚沉積物含鐵量各異,氣候的干濕冷暖變化再加上其他對礦物質(zhì)元素的影響。
(張掖七彩丹霞是中國北方干旱地區(qū)發(fā)育最典型的丹霞地貌)
22.河西走廊的南側(cè)祁連山是一個龐大的山系,山上有冰川,四面干旱。整個河西走廊80%的水量來目祁連山
23.山丹軍馬場,亞洲最大的軍馬繁育基地。歷史悠久,一直官辦。
24.(張掖市民樂縣)河西走廊有油菜花。
25.金昌干燥,陽光充足適合馬鞭草生長。
26.藜麥營養(yǎng)全,有利于河西走廊綠洲的覆蓋。
27.嘉峪關是當年的邊防重地,也是明長城的最西端(明長城遺址最東端至遼寧虎山) 。
28.戈壁灘上適合進行風力發(fā)電。設備只能在2到8級風時運作,頂部裝有探測風向的傳感器,它會讓葉片始終迎著風的方向。
29.莫高窟被沙漠和戈壁包圍,沙塵隨著空氣流動進入洞窟會對壁畫造成傷害。
30.(鳴沙山)攀爬這座沙丘很艱難(可滑沙)。
31.月牙泉。成因:風吹進這種沙丘形成的環(huán)山洼地會產(chǎn)生向上的運動方式,沙子又被送回到高大的沙山。
32.成年駱駝體型大,天生敏感膽小,需要有節(jié)奏的晃駝鈴才能讓駱駝平穩(wěn)前進。
33.玉門關是漢代設立的邊防據(jù)點。
34.敦煌雅丹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