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影評
不可否認的是制作組選擇了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可惜的是沒有選擇喜聞樂見的人物造型。從商業(yè)化上說,它成功了但也失敗了;國際性的高評價與熱點的持續(xù)關注,但國內反響如何呢?豆瓣9.5,但有多少人會選擇去看,或者說有多少人在豆瓣評分呢?選擇了冒進的,可能與市場完全背離的,個人認為有些許恐怖谷效應的(10492)。從人物藝術形象上看劇情的敘述表達對人物的刻畫十分豐滿,總體是符合勤勞堅毅的形象的。積極向上的精神在即使有些老套的劇情流程中也表現(xiàn)得十分到位。制作技術精良,鏡頭的色調配比跟隨鏡頭也做得相當不錯,鏡頭下描繪的世界的整體形象是美的??蓮娜宋镌煨偷乃囆g形象上引用某新聞稿中出現(xiàn)的文化突破一次來解釋,但文化突破不是審丑,電影藝術中的人物造型也不應該是完全脫離現(xiàn)實的?;蛟S十人百人甚至千人萬人認為無法接受此電影的人物造型,可以說是形象創(chuàng)新,美學突破??墒f百萬人表示它可能有問題,是不是應當反思一下是否真的存在問題?畢竟,美是很公平的,考慮動畫夸張表現(xiàn)人物造型比如“卡姿蘭大眼睛”,“日漫無唇無鼻”等,網(wǎng)友吐槽之余是否有百分之30以上的觀眾表示這些特征“不美”,“難以接受”?對此電影人物造型的難以接受真的是因為最早接觸以上列出的這些特征導致的審美固化嗎?我認為不是的。說到創(chuàng)新,用梵高舉例子吧,色調與技法的創(chuàng)新是時代性的,當時的人們也許很難接受,但現(xiàn)代就被奉為名作;以此為例,倘若此電影真如梵高之作一般是“跨越時代,擊破觀念”的創(chuàng)新,那么請問此影人物造型上對中國審美跨時代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哪里呢?可否預測在哪種審美風潮之下此人物形象可以被接受呢?最重要的是,此 電 影 做 為 中 國 國 漫 國 際 化 的 創(chuàng) 新 之 處 只 是 這 個 人 物 造 型 嗎?它的文化突破,文化自信真的突破了“傳統(tǒng)”國漫美學,表達方式和藝術形式嗎?
最氣惱的,就是,沒看見過誰回答最后一個問題。[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