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變丑了,也變強了?(范模車庫)

2001年,本田對nsx車型的外觀進行了翻新,從最經(jīng)典的pull-up headlamps改成了一組hid大燈,隨之而來的是前唇的大翻新,整合進大燈的轉(zhuǎn)向燈和霧燈意味著nsx和備受爭議的,被稱為“逗號燈”的Porsche 996一樣,擁有光禿禿的前唇的nsx也變丑了
(對于逗號燈911我唯一喜歡的可能只有911 GT1 98了) 雖然很難說Honda做這個中期改款的決定的原因不是對標法拉利在21世紀初的360系列或者是從來沒有用過跳燈的911,但是這種反向整容很明顯是有好處的。除了對路人更加安全,不會在撞車后被無辜的被跳燈組件擊中,nsx的風(fēng)阻系數(shù)也降低了.30,更低的阻力意味著相較于na1,na2擁有非常細微的加速度提升(0-201km/h提升.2s)和提升至282km/h的最高速度,同時重置的前臉和前進氣對水箱的冷卻也做出了優(yōu)化。所以,變丑也并非沒有補償,不過對于一個10年生命的老車型來說,粉絲肯定是很難接受,na2也常與“丑”字掛鉤。更別提在歐洲的競爭對手,法拉利360,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美的法拉利之一。
(法拉利360 challenge Stradale) 但是在性能上,na2確實能與360平分秋色,尤其是在少兩個缸+馬力少了100hp的情況下,2003年,黑澤元治在紐博格林北環(huán)用2002 nsx-r刷出了7分56s的成績,與法拉利360 challenge Stradale平起平坐。所以相比于法拉利對于外觀和美的追求,本田確實做到了“內(nèi)在美”,na2的改款不僅對車頭下了功夫,懸掛也比na1要更硬,同時對后懸進行了改善以解決na1的尾部過于活潑的問題,所以相比于na1,na2實際上更硬核,徹底舍掉了一部分日常駕駛所需的東西,轉(zhuǎn)向全面的賽道日玩具。
(所以確實變強了) 當然,在2005年,為了應(yīng)對superGT(原jgtc)賽事對參賽車輛認證的要求(及必須有5輛參賽賽車的量產(chǎn)版本)的限制(所以限量5臺不是本田的營銷手段,而是應(yīng)付賽事要求的結(jié)果),造型上更加夸張的nsx-r GT出現(xiàn)了,相較于na2的type r,r GT擁有更賽化的前地板,更寬的輪距和附帶的寬體,凸出的后擴散器,凸出的側(cè)進氣口,碳纖維件,還有那個非常突兀但是眾所周知在量產(chǎn)車型上是個唬人的裝飾的頂部進氣口,在jgtc賽車上,這個進氣口可以將空氣泵入直噴系統(tǒng),增加熱效率。但為了量產(chǎn)車保養(yǎng)考慮或者根本就是為了應(yīng)付賽事要求,量產(chǎn)車型只是一個擺設(shè),但是相比于量產(chǎn)車的應(yīng)付了事,本田在塞車上可并不應(yīng)付,由na2發(fā)展來的nsx-GT phase4賽車拿到了10桿5臺的戰(zhàn)績。而2007年久里亞車隊更是憑借phase5賽車拿到了當年的車隊和車手冠軍
(2007年ARTA的 nsx-GT phase5賽車) 量產(chǎn)版的nsx-r GT也是絕對的稀世珍品,雖然賬面上有5臺量產(chǎn)車,但是實際上只有一臺編號GT001的低尾nsx-r GT流入市場,現(xiàn)在被bingo sports收藏。
(所以這個長著黑角的獨角獸,是真的字面意思的獨角獸) 當然了,作為一個一望而知的改裝方案,nsx-r GT是一個比較容易復(fù)現(xiàn)的車,只要你有一臺nsx-r na2,就能改裝出一臺r GT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