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您今天要來點通怪嗎?我們當(dāng)中混進了一個叛徒!
前言
通常怪獸同其他卡一樣,本應(yīng)是《游戲王》里的重要一環(huán),很多時候卻連身為卡的事實都沒有被認同:本體被視為廢紙,描述被稱為廢話。
K社偶爾會把一些遠古時代的通常怪獸翻出來畫進卡圖里,但更多時候他們無人問津。加之時代更迭之后,K社推出通常怪獸也少了,很多不出名的通常怪獸甚至為玩家們所遺忘,失去了身為卡的意義。
通常怪獸采用率雖然低得可怕,但不乏有趣之處,值得娓娓道來(吐槽)。
目前似乎還沒有多少專門解說通常怪獸的文章,因此決定開坑,至少教通常怪獸們留點念想。
如果未來K社能像翻出「圣夜」一樣翻出其他通常怪獸,那再好不過了。
順序按照在YGOMobile中基于“通常怪獸”的搜索結(jié)果的倒序(也就是說最后一篇將會是「青眼白龍」)。
其他的廢話放在文章末尾,總而言之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你的想法。
※標(biāo)#的部分表示節(jié)選自CNOCG/中國游戲王聯(lián)盟的內(nèi)容,基本不做改動。
※標(biāo)$的部分表示摘自日文WIKI,基本不做改動。?

眾所周知,蜘蛛并不屬于昆蟲。
但游戲王的設(shè)計法則是,只要長得像蟲,就可以劃分為昆蟲族:

——好歹也能看出來它是蜘蛛吧。
但總有些不可名狀的卡圖,教人不明所以不知所云。

「暗黑殺手」

收錄于遠古卡包Vol.1,罕貴度為N。
(※是值得紀念的OCG最初的昆蟲族怪獸!)
描述:揮動如鐮刀般發(fā)達的手臂進行攻擊。
*日文原卡名「ダークキラー」= Dark Killer。(然而是地屬性)
明顯的圖文無關(guān)。僅能從觸角、翅膀的畫法得知這家伙應(yīng)該確實是昆蟲。
※早期大概容易認為它是蜜蜂?由同年11月的Vol.6中收錄的換皮怪「ブレードフライ」,終于可以得知這只怪獸原來是蒼蠅(不輔助就算了,居然會坑「暗黑殺手」!):

→第十期卡包?FLOD(1004)?收錄了這張卡的進階形態(tài)「巨蠅」(屬于「ブレード/Blade」轉(zhuǎn)換為「グレート/Great」的文字游戲),那么是不是可以認為說,「暗黑殺手」最后也會長成這副模樣?

*順帶一提,其TCG譯名是Winged Cleaver(Cleaver這個詞的意思是“剁肉刀”)。

「酸液爬蟲」

收錄于遠古卡包Vol.5,罕貴度為N。
描述:巨大的青蟲。吐出濃烈的酸液、可以溶解任何東西。
*日文原卡名「アシッドクロウラー」= Acid Crawler。
不得不說,陰間配色。
就像剛從臭水溝里爬出來一樣瘆人。
$這是一幅非常真實的卡圖,讓人有點惡心。
明明它的換皮怪「幼蟲寶寶」還不至于到這種程度:

※上述文章的寫作時間比較早,當(dāng)時還找不到查閱Wiki的途徑,所以「青蟲」相較于「幼蟲寶寶」顯得很是吃虧;現(xiàn)在可以得知,在真DMⅡ里「青蟲」裝備「進化之繭」能變成「酸液爬蟲」,以及更強力的「大飛蛾」(也就是和「幼蟲寶寶」的進化路線重合了)。

「惡魔蝸牛」

收錄于遠古卡包STARTER BOX,罕貴度為N。
描述:以黑暗力量進化了的蝸牛。有手有腳、動作迅速。
*日文原卡名「デビルツムリ」中,デビル = Devil,ツムリ是カタツムリ的一部分,意思是蝸牛(所以這張卡不帶有「惡魔/デーモン」字段)。
*OCG唯一的暗屬性·昆蟲族通怪。
雖說這只怪獸是昆蟲族,但事實上蝸牛并不是昆蟲,連節(jié)肢動物都算不上,系蝸牛屬腹足綱陸生軟體動物。

不過動作遲緩倒是對的,很顯然描述里的「有手有腳、動作迅速」就是在暗指這件事。
※真DMⅡ把這個設(shè)定具象化為:每次移動時,可以無視地形前進兩格。
當(dāng)然,給它裝上手腳,也有可能是想讓它看上去像是節(jié)肢動物。
——即便后來K社自己也攤牌了,就是機械生物:

「機械蝸牛」

收錄于Magic Ruler - 魔法の支配者 -,罕貴度為N。
描述:機器改造的蝸牛,但是速度卻沒什么變化。
*日文原卡名「メカニカルスネイル」= Mechanical Snail。可能是特意選的,Mechanical這個詞同時也有“無思想的;呆頭呆腦的”意思,正好符合這個連眼睛都沒有的怪獸的氣質(zhì)。
*單純看這個怪獸,大概會認為它的行動速度很慢;但如果把它理解成由「惡魔蝸?!垢脑於傻墓肢F,那么它的行動速度估計很快,只是前后差別不大。
——這種對立中統(tǒng)一的情況實屬少見。
編者注:順帶一提,「惡魔蝸?!故抢ハx族通怪里唯一一只既不屬于昆蟲,又不屬于節(jié)肢動物,更談不上“蟲”的怪獸,無疑是它們當(dāng)中的“叛徒”。我們管這叫“統(tǒng)一中對立”。(笑)

「迷宮的蠕蟲」

最早收錄于遠古卡包Vol.5,罕貴度為R。
描述:潛在迷路者的地下,捕食經(jīng)過此處迷路的生物。
這家伙有多掉SAN就不用我提了吧?它還是迷宮兄弟在動畫里登場那一集,弟弟用過的。簡直是童年陰影(而且看上去很像是兩邊都是頭,就更惡心了):

(編者注:這只怪獸在地下穿梭,直接無視格子限制,自由捕殺獵物的動畫表現(xiàn)相當(dāng)精彩,然而實卡化之后成了通怪,很是遺憾。不知道「美杜莎異蟲」的設(shè)計有沒有多少彌補這一點的意圖在里面?

順帶一提,在漫畫原作里,這只怪獸還是和「地獄的魔物使」綁定的:

系篇幅原因,這就等日后再談了。)
*日文原卡名「ダンジョン·ワーム」= Dungeon Worm。盡管其中包含了「異蟲/ワーム」字段,但這個系列限定了爬蟲類族,大概正是原作中登場過(而小有名氣)的這張卡影響了「異蟲/ワーム」系列的效果設(shè)計:

百度百科的資料太多,這里直接說結(jié)論:「蠕蟲」是個總稱,其中有屬于昆蟲的分支,所以種族問題不大(大概爬蟲類族更好)。

要不是提到了「ブレードフライ/BladeFly/刃蠅」這張卡,我恐怕一直想不起來說這件事。[手動捂臉]
我的ID寫作日文是「ブレイド·マジシャン アイサ」。
“ブレイド”是“ブレード/Blade/刀刃”和“レイ/「靈神」的‘靈’假名的注音”的合成詞;
「魔術(shù)士/マジシャン」取自宙讀、刻讀的譯名;
最后的「アイサ」是 Icy→Icya 的變形,為了教它聽起來像個人名。
——歡迎稱呼UP主為「艾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