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寄”?2023.6.30今日之車

在商標中使用國家名稱可能是很冒險的。我們已經知道中華汽車顯然不能代表中華,對岸那個也不能。那么British Racing Motors這個名字怎么樣?簡單直白,就叫不列顛賽車。BRM曾經長時間地參加F1,并且有17個分站冠軍。不過到了70年代,這家從1951年就開始打拼的元老級車隊已經日薄西山了。

考慮到互聯(lián)網上沒有多少P201的簡體中文資料,那我胡說八道那可能也沒問題了。BRM整的花活還得從1966年說起,當時他們想要造一臺180° V16發(fā)動機,R然后就把兩個V8給摞了起來。大家都說這肯定不行,但是BRM就是不信邪。事實證明這個精巧而愚蠢的設計是失敗的,它太重了。
BRM不得不回到傳統(tǒng)的V12發(fā)動機,這意味著他們是當時唯一一支沒有使用考斯沃斯發(fā)動機的英國車隊。BRM的發(fā)動機不是很穩(wěn)定,表現(xiàn)時好時壞。具體一點,1973賽季BRM車隊擁有克萊·雷加佐尼和尼基·勞達兩員大將,但是于事無補。

1974年,擁有獨特三角形單體殼的P201橫空出世,但是發(fā)動機仍然源自前輩。BRM曾經設計過地效車但沒有投入使用,這個P201的空氣動力學我覺得多少參考了隔壁布拉漢姆的BT42。一個好玩的設計是這玩意的前懸架彈簧完全在叉臂之外,我倒是沒想出來有什么好處。
雷加佐尼和勞達跑到法拉利之后,BRM的確是沒轍了。來接班的亨利·佩斯卡羅洛和弗朗索瓦·米高技不如人,當然還有一方面原因是P201的恩靜過時且動力不足。然而在這種情況下,BRM的主力車手讓-皮埃爾·貝爾圖瓦茲在1974年南非站完成了從11位發(fā)車第二完賽的壯舉,這也是BRM車隊的最后一個領獎臺。
自那以后,P201這車就經常鬧別扭,退賽屬于是家常便飯。1975年車隊已經開始分崩離析,P201繼續(xù)服役。車隊持有者路易斯·斯坦利開除了BRM的一些員工,但這么做對車隊并無益處。P201不是BRM的終點,因為BRM在臨死之前為我們留下了一個笑話——裝不進運輸機的P207。那就不是今天的事兒了。